观沧海全诗精心整理25句

观沧海全诗

1、 “日月之行”,也可以读成日月之行(háng)。“若出其中”,这个句子是曹孟德自己造的吗?曹孟德有时经常向古人集子里面借用,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如这个句子就曾被他借到自己的一首诗里面,他成段地借用。而在这里,他借用了两句——借的是司马相如的。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里面说到皇家园林的大,就说太阳、月亮是从这个园子的东边升起,从这个园子的西边落下,这个句子当时就有,略有不同而已。可是,司马相如写的那个句子没有那么显著,即这个句子没有突显出来,其意被遮盖了。另外,一个皇家园林再大,你说太阳从它的东边出来,落到它的西边,这有点夸大了,所以并不令人觉得如何。可是经过曹操如此一借用,这个句子陡然生辉。(观沧海全诗)。

2、(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分析好在哪里。

3、(2)秋风飒飒,令人凄神寒骨;海波涌荡,令人心胸开阔。《观沧海》中描写此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的是俯瞰沧海的全景;“树木”、“百草”二句写的是静景,是近看所见之景,是特写;“秋风”、“洪波”二句写的是动景,是远观所见之景,描写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为下文展开想像打下了伏笔。

5、曹操一生跃马扬鞭、南征北战,但手不释卷,雅爱文学。他的诗继承了《诗经》和汉乐府的优良的现实主义传统,以乐府古题写时事、抒怀抱,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思想情怀。

6、《观沧海》译文: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7、(11)幸:庆幸,幸运。至:极。哉:感叹词。“幸甚”两句,本是合乐时所加,与正文无关。不过,在这首诗中却与正文有一种和谐的联系。

8、所写之事:北征乌桓班师途中,登碣石山的所见所感。“东临碣石”交代了观沧海的地点。

9、 曹操在历史上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不仅军事才华出众、诗词写得也是大气磅礴。这首《观沧海》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10、(3)海水,山岛、树木、秋风、洪波、日月星辰等。

11、所以在这里,当大海呈现了它动的这一面、奔腾的这一面的时候,它的伟大气象越发地伟大。刚才是静态的长养,现在是吞吐宇宙。何以描绘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2、✦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3、以下六句实写观海之所见,此时的曹操看到的一切景象都如同他此刻的心情一样美好。“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何:何其,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竦峙:高高耸立。竦,同“耸”,高。峙:立。萧瑟:秋风吹动草木的声音。洪:大。意思是“海水荡漾多么辽阔,山岛耸立于水的中间。树木葱葱遍地生,百草繁密又茂盛。阵阵秋风瑟瑟响,激起大海滔天浪。”沧海之景,在曹操看来,是多么的辽阔、壮丽啊!

14、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15、《观沧海》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的首章。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借许悠之计,以少胜多,击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大军阀袁绍。袁绍残部逃到乌桓(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想得到乌桓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曹操乘胜追击,征讨乌桓。东汉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挥鞭北指,所向披靡,大败乌桓。归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位于今河北省东亭县西南的大碣石山。此山现已不存,相传已沉入大海),观看沧海壮丽景色。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即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

16、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17、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所以就写下此诗,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18、汉代乐府诗一般没有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所以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和乐时加的,是诗的附文,因此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19、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20、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21、C.这首诗通过大海的辽阔壮景的描摹,传达出诗人自负雄才大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22、    《观沧海》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的首章。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借许悠之计,以少胜多,击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大军阀袁绍。袁绍残部逃到乌桓(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想得到乌桓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曹操乘胜追击,征讨乌桓。东汉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挥鞭北指,所向披靡,大败乌桓。归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位于今河北省东亭县西南的大碣石山。此山现已不存,相传已沉入大海),观看沧海壮丽景色。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即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  

23、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24、再看“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大海如斯的包容精神,这个地方就见出曹孟德的心胸了。故而他遇到大海,和大海遇到他,是相得益彰的。他遇到大海这种伟大的光景,大海在风吹下的这种壮阔,好像找到了可表达自己心胸的光景。而大海要没有他曹孟德,也难以显现出那么好的、那么大的气象。

该文章由作者:【admin】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