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十大名将没有曼施坦因精心整理41句

二战十大名将没有曼施坦因

1、小乔治·史密斯·巴顿,出生于美国的一个军事世家,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性格刚烈果敢、作战勇猛。1909年毕业于西点军校。指挥战役: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北非登陆战役,巴顿率部突破德国“齐格菲防线”,阿登战役中的巴斯托尼保卫战。

2、苏联元帅,成名于跟日本人交手的1939年诺门罕战役,从此受到斯大林的重视而平步青云,从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员一路升为最高统帅部副统帅,成为苏德战争中的“救火队员”。

3、1974年6月18日,朱可夫因病逝世,享年78岁。

4、苏德战争爆发后,曼斯坦因终于如愿以偿,亲自指挥第56装甲军进入了战场。他充分发挥了德军的机动能力,在短短4天之内深入了苏联国境200多公里,苏军被打得溃不成军。1942年,为了消除苏联对罗马尼亚油田的威胁,曼斯坦因被调任为第11集团军司令。在克里木战役中,在苏军海军空军占尽优势的情况下,曼斯坦因指挥德国军队击败了三倍以上的苏军,他也因此登上了元帅的宝座。不过,正当曼斯坦因准备穿越刻赤海峡,向高加索地区进发之时。希特勒却要求他拿下列宁格勒。(二战十大名将没有曼施坦因)。

5、德国陆军元帅,说起曼施坦因的战略眼光和参谋水平,当然以1940年实施的西欧战役《黄色计划》为标志,也就是加强版的“曼施坦因计划”。

6、另外在讨论名将的过程中,就得抛开政治立场,德日法西斯军队能够在二战初期猖獗一时,显然军队的战斗力和高级军官的指挥能力是不容低估的,否则道理上说不通。

7、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与曼施坦因、隆美尔被后人并称为二战德国三大名将,也被称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帝国之鹰”。

8、小乔治·史密斯·巴顿(1885年11月11日-1945年12月2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著名的军事将领。

9、莫不攻:沃尔特·莫德尔,他算是一个后起之秀,与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相比。但实际上莫德尔从资历和年龄上来说也并不晚,只是莫德尔更擅长防御战,在二战初期他与这些进攻型选手相比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10、这么看来古德里安是运气差了点,不过话又说回来,古德里安为什么得不到独当一面的机会?仅仅因为性格耿直?这么想就太小瞧了德三元首,战争时期怎么也得以能打仗为重,斯大林能容得下朱可夫,元首就容不下古德里安?

11、艾森豪威尔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丹尼森的一个已经破产的基督徒家庭,他在艰苦生活中磨砺了意志。1915年毕业于西点军校,毕业时在班上排在第61名,只得到军士长的军衔。

12、1939年8月,率领装甲集群参加闪击波兰。1940年5月,参加法国战役,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的最快的进攻速度,指挥他的装甲军在短短几天时间里长驱直入400多公里,横贯法国,将几十万英法联军合围。1941年6月,参加苏德战争。1945年5月10日,古德里安向美军投降,随后被关押了三年。1954年5月14日,古德里安因心脏病去世。

13、第三名: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1896年12月1日-1974年6月18日)

14、主要成就:狼群战术,重创了英国在地中海和大西洋,北冰洋的舰队。

15、比如德国是被美英苏共同打垮的,而日本干脆顶不住美国一家在太平洋上的高歌猛进,说明德军的整体素质确实不低,能够在十大名将中占据四席,还是比较合理的。

16、所以在大西洋壁垒和对盟军登陆地点的误判上,隆美尔责无旁贷,有很大的责任!从上述这些地方我们也可以看出其战略眼光。

17、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著名陆军战术“闪电战”创始人。他的军事素养超人,军事指挥能力超强,对世界军事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最著名的一句话是:我没有时间俘虏你们。放下武器从道路上让开,免得挡路。

18、伯纳德·劳·蒙哥马利(BernardLawMontgomery,1887年11月17日—1976年3月25日,享年89岁),英国陆军元帅、军事家,第一代阿拉曼的蒙哥马利子爵。

19、9月任第11集团军司令,在克里木作战。翌年7月占领塞瓦斯托波尔,晋元帅。8月率部转战列宁格勒。11月奉命救援被合围在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未果。1943年2月对苏军发起反攻,再克哈尔科夫。后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失败。

20、最为难得的是,曼斯坦因不光是第一流的参谋人才,还是第一流的军事指挥人才。虽然曼斯泰因取得过无数经典战役的胜利,但后世公认其最主要的贡献还是在战略方面的,这也是他在众多将星中脱颖而出而成为最耀眼的一颗的一个重要原因。

21、因此讨论这个问题,还得去二战时期几个主要军事强国的军队中落实名单,并且“名将”这个词的定义还需要理性一些,所谓名将那必须是名声在外,却不代表军事指挥能力的真实排名,尤其是处在同一阵营不可能发生交手的情况下,更难判断孰高孰低。

22、就二战的总体来讲,苏德战场才是决定性的,北非战场和后来的第二战场重要性要远低于此。英美军队面对的德军,也不是最精锐的,都是二流军队。而从盟军消灭的德军人数,也可以看出来。盟军一共仅消灭了50万德军,而苏军就消灭了600万德军,超出十倍都不止,并且苏军消灭的德军都是真正的精锐。

23、朱可夫有一个职务是古德里安和隆美尔难以望其项背的,那就是1941年1月出任过苏军总参谋长,具备了战略全局观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基辅战役进行中,他曾经强烈建议苏军西南方面军撤过第聂伯河暂避德军锋芒,以图再举。

24、保卢斯元帅。德国陆军元帅。入侵苏联的南方集群司令。入侵苏联之初,曾经在乌克兰成功俘获苏联的整个西南方面军(20余万人)。但是兵败斯大林格勒城下。

25、后面的事我们都熟悉,曼施坦因指挥德军击败数倍于己的苏军,到第二年终于攻克异常坚固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不管是后来德军在人员和装备上反超苏军,还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的实战火炮古斯塔夫发挥了作用,反正曼施坦因也是一战成名,以“塞凡堡的征服者”如愿得到元帅杖。

26、顿河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应该为保卢斯覆灭负责吗?第四责任人

27、1973年6月10日,86岁的曼施坦因逝世,一代名帅告别了这个世界。后世学者一般认为,曼施坦因是一位出色战术大师,在苏德战场上经常以少胜多,在战略方面也远比希特勒更有眼光。

28、我们中国人对于二战时期的德国,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情,一方面是因为站在我们的对立一方发动的一场不义战争,唇亡齿寒的因素遭到我们的反对和谴责。但另一方面,对于二战时的德国,早期给予了我们很大的的军事援助,加上一直没有与中国产生直接对抗,相对还较为友好,并且战后认罪态度彻底,这些原因又确实令我们民族对德国人恨不起来。

29、蒙哥马利人生最大的败笔,就是一手策划了毫无意义的“市场花园行动”,并且遭受德军的顽强抵抗,损失惨重;而且其生涯的三大杰作无不是建立在强大的后援支撑上,除了西西里登陆外,阿拉曼战役和诺曼底登陆,都损失惨重。

30、1942年11月,作为北非远征军西部特遣部队司令,率部参加北非登陆战役,11日占领法属摩洛哥,担任住摩洛哥总督。后负责组建美国第7集团军。

31、但骄横顽固的极端种族主义者希特勒没有听进去,对苏联占领区人民极尽歧视和压榨,甚至公开宣布要把列宁格勒从地图上抹去,而对进攻莫斯科的德军下达的命令是:不接受任何一个俄国人的投降,这个世界不需要俄国人。最后导致整个苏联上下万众一心,形成一个最后葬送纳粹的一道钢墙铁壁。

32、1940年2月任德军第7装甲师师长,使该师赢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1941年1月希特勒挑选隆美尔中将任驻非洲军团军长。他到达北非后,不到两个月,就迅速扭转了北非战局的初期局势,被提拔为上将。1942年6月隆美尔上将被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

33、曼斯坦出生于贵族世家,他为人低调,思虑周密。一战中就表现出了很高的战争天赋,战后被极为欣赏他的老上司罗斯堡将军调入陆军总参谋部,但如果没有二战,很可能他就一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陆军高级参谋,在这个位置上干到退休而已。但时势造英雄,有的人注定是要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

34、很多人都认为马歇尔压根就没上过战场前线,也没有指挥过战斗,凭什么列入其中?马歇尔是一个参谋,而且是二战时期最优秀的参谋长,盟军很多重要的作战计划的制定,几乎都有马歇尔的影子在其中,尤其是对日战争和最后对德的反击战,更是处处可见马歇尔身影。

35、他非常善于协调各方面关系以及把握美英两国军队的合作方式,某种意义上,他其实是马歇尔在欧洲前线的化身和代言人,作为欧洲盟军最高统帅成功领导实施了诺曼底登陆战役,虽然他作为政治家的能力恐怕要高于军事家的角色,但是对二战胜利的贡献和在盟军中的知名度,那还是无与伦比的。

36、就连古德里安后来的回忆录也认为:曼施坦因是我们当中最具备战略视野的人。

37、这位未来的元帅,此时还是“李文斯基”的小婴儿,已经是其父母的第十个孩子了,但他母亲的小妹妹,却是不能生育,非常想抱养姐姐刚生下的这个小家伙。姐姐当然体谅妹妹了,于是这个小小婴儿,便被过继给了他的姨妈一家,而他的这位姨夫,事实上的养父,正是步兵上将乔治·冯·曼施坦因(GeorgvonManstein上图右),从此时起,“李文斯基”便成了在后世人中如雷贯耳的“曼施坦因”,而他还有一个舅舅更加为人所知——后来的德国陆军元帅和总统兴登堡(PaulvonHindenburg)。

38、曼施泰因对希特勒非常忠诚,但他认为最高统帅只需要关心政治、外交等大局,战场上的问题只需交付给将领,对于希特勒后来越来越多的“死守到底”命令完全无法认同。而到了战争后期愈发顽固的希特勒根本听不进去,继续把德军扔进消耗战的泥潭之中。

39、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后,苏联军队势不可挡,他们开始向德军发起了反击。就在局面越来越被动之时,曼斯坦因指挥德军打出了哈尔科夫战役,成功遏制住了苏军的势头,稳定了军心。但此时的德军,已经开始逐渐落入下风,曼斯坦因最终也没能够力挽狂澜。战败回到德国后,曼斯坦因对希特勒的战略提出了强烈的质疑。他认为,希特勒等高层应当放弃对军队指挥权,并交到专业人士手中。但希特勒却担心此举会削弱自己的权力,拒绝了这个提议。并且由于曼斯坦因频频提出质疑,希特勒在1944年3月解除了曼斯坦因的指挥权。

40、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他组建和训练了二战美军的第一个装甲师,是美军为数不多的坦克运用高手,脾气暴躁但作风硬朗。无论是西西里、诺曼底、阿登还是渡过莱茵河杀入德国本土,美军的胜利大多依靠强大的空地火力、巨大的后勤能力和精良的武器装备,高级将领的指挥能力普遍一般。

该文章由作者:【admin】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