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的意思精心整理62句
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的意思
1、四是指“凌乱、歪斜”,如“字阑珊,模糊断续”,表达的意思是字迹凌乱。
2、“杏林”是中医界常用的一个词汇,该词产生于汉末,和该词直接有关的主人公是东汉时期福建籍医生董奉。
3、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朕”虽然是皇帝的自称,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的意思并不等同于其他第一人称代词“余”、“吾”、“我”等词,“朕”的意思更接近于“我的”。譬如在《离骚》中,屈原就这样说过:“朕皇考曰伯庸。”显然这里“朕”的意思就是“我的”.(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的意思)。
4、杏林、杏坛一字之差,但其意思却差别很大。杏林、杏坛虽然都与杏子有关,但二者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5、汉语可能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种语言,在语言的实际运用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词义,更为重要的是,必须讲究“得体”.交际语言的“得体”,是指注意语境,注意对象,在什么场合下该讲什么话,在什么对象面前该讲什么话等。
6、近义词:众望所归、名闻天下、举世闻名、深孚众望、不辱使命
7、分辨这两个成语的关键是把握其感情色彩。为虎添翼,很明显是贬义,而如虎添翼则褒贬皆可使用。
8、第三种,道物状貌。说事义理之文曰训。如《史记集解·序》:“具列异同,兼述训解。”
9、不孚众望,汉语成语,拼音是bùfúzhòngwàng。孚:信服。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出自于《诗经·大雅·下武》。(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的意思)。
10、报名地址:遵义市汇川区凤凰北路154号原市委d校(专区医院旁)
11、对作文中的错字,有的同学不以为意,长此以往,将成为“白字先生”。
12、准确区分这两个成语,只要记住其中“厌”“胜”的意思即可。
13、第六种,训练,是指养成其善良习性,锻炼其体魄、智能,使之品性端方、技艺精专。另外,“训”字还作“顺”、“驯”的通假字。
14、“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只有一字之差,且“负”与“孚”读音还相近,所以,有人在使用时,往往会将二者混为一谈。“负”是个会意字,篆书的“负”字,为上面一个人字,下面一个贝字,许慎《说文》的解释是:“负,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
15、不孚众望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16、不负众望和不孚众望意思不一样,“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仅一字之差,但就是这一字之差,其语义迥乎不同。“不孚众望”中的“孚”是“信服”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不负众望”意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可见句中的成语“不孚众望”运用是恰当的。
17、这两个成语意思完全相反,“不孚众望”改动一字变为“深孚众望”,则意思与“不负众望”一致。
18、(前赴后继)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
19、不负众望:意思是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这个词语的“不”在去声前,应该读“阳平”。
20、上述两句话中的“不足为训”都用错了,原因就在于不了解这个词的准确意思。“不足为训”一词出自明代胡应麟的《诗薮续编》卷其中有一句话:“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21、因此,在正常使用“朕”的场合,虽然有时也可以是第一人称的代指,但更多时候这个词倾向于“我的”,譬如,“勿废朕令”说得通,“勿废朕之令”就说不通。
22、示例:他查复的公文,我也看见了,只说你“不孚众望”,其馀的事,概没提起。
23、(一丝不挂)原是佛教用来比喻人没有一丝牵挂。后指人裸体。
24、不孚众望:没有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孚”是“信服”的意思。
25、这一组成语不仅字形很接近,而且读音完全相同。
26、我们来看这样一句话:“你作为高教授的学生,却在背后说他的坏话,你真是忝列门墙!你让我们这些同学怎么说你好呢?”从表面上看,这句话似乎很通顺,但是这里的“忝列门墙”却是用错了。“忝列门墙”为谦语,只能用于自己,不可用于别人,此处属误用。
27、不负众望(bùfùzhòngwàng),汉语成语,意思是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其出自《诗经。大雅。下武》:“永言配命,成王之孚”,后引申为为人所信服。
28、古往今来那些忠勇的烈士们,在他们临危授命的时候,一定是心怀国家、襟怀坦荡的。
29、这个词语在报刊上经常用错。比如:“这样的绘画,如何能忝列艺术行列?”再比如,“这几首诗歌是新诗之极品,值得忝列‘中国新诗十二首’”。
30、“临危”的意思是一致的,都指面临危险,差别就在“受命”和“授命”上。前者“受”指接受,“命”指命令,任命;后者“授”指献出,“命”指生命。
31、造句:我在比赛中不负众望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2、地址:兴义市桔山大道兴义商城A座6楼614-615华图教育(大润发楼上)
33、(解释): 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同“狗尾续貂”。
34、这位教授在指导学生时总是不厌其烦,有惊人的耐性。
35、他查复的公文,我也看见了,只说你“不孚众望”,其馀的事,概没提起。——茅盾《蚀·动摇》四
36、(取易守难)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形容创业容易,守业难。
37、不孚众望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fú zhòng wàng。孚:信服,相信。望:期望,希望。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出自于《诗经·大雅·下武》。
38、(一诺千金)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39、何以“刊”字为“删削”或“修改”?这还得从竹简木牍的使用说起。古人在竹简、木牍上刻写文字来记言述事,刻写有误需要修改时,就使用一种称为“削”的青铜利器削去一层后重写,这叫做“刊”.“刊”的本意,也就是用刀消除。《说文解字》说:“刊,多也。”既然多了,自然就要消除。
40、同样地,从第三人称的角度使用“忝列”就是在说对方不称职,有辱于所任了,这就是损他人了。所以“忝列”只能用在第一人称上,否则在表达上就会适得其反。
41、不以为然:“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语出宋代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42、示例:王励勤不负众望,夺得了世锦赛的冠军。
43、临危授命: 危难之际,勇于献出生命。语出《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4、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这个词的"不"在去声前,应该读"阳平"。释义: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45、这两个词因为读音相近而容易混淆,其实它们的意思完全相反。“不负众望”是“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之意,“不孚众望”则是“不合乎大家的期望”之意。比如:
46、近义词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
47、如今,媒体常常误解误用成语,造成了不良影响,其直接后果是混淆大众的判断。“阑珊”一词的错用,是一个典型。
48、第四种,解说、训诂曰训。如《曾国藩家书》:“吾观汉魏文人,有两端最不可及,一曰训诂精确,二曰声调铿锵。”
49、地址:铜仁市碧江区西外环八号西城御都12楼(人社局旁)
50、而“杏坛”则与“杏林”没有任何关系。“杏坛”之典故最早出自于庄子的一则寓言。庄子在那则寓言里,说孔子到处聚徒授业,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就根据庄子的这则寓言,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也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后来,人们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为之筑坛、建亭、书碑、植杏。北宋时,孔子后代又在曲阜祖庙筑坛,环植杏树,遂以“杏坛”名之。
51、(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52、如果了解了“训”的各种含义,“不足为训”这个词就好理解了。
53、不孚众望:孚:信服,相信。望:期望,希望。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出自于《诗经·大雅·下武》。
54、例如: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1997年全国高考题)
55、二是形容灯光“暗淡、零落”,如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写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6、第五种,告诫曰训。如《扑满赋》:“明远鉴之退止,训劳谦之轨躅。”
57、不负众望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ù fù zhòng wàng,意思是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58、(不温不火)形容人的性情温和或形容销售行情不火爆。
59、例如: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1997年全国高考题)
60、负,原意为违背,背弃,后引申为辜负,对不起。不负众望,没有令大家失望。在词义上,“深孚众望”和“不负众望”有相同之处,只是深孚众望程度更深一些。人们又根据这两个成语组合成一个新成语:不孚众望。其意为不能令大家信服。
61、在“不足为训”这个词语中,最关键的是“训”字,“训”在这里不作“教训”解释,而是“典范、法则”的意思。如此,很容易断定“不足为训”的意思为“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可是,上面的句子都理解成“不足以成为教训”,跟要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
该文章由作者:【admin】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