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的代表作精心整理45句

刘禹锡的代表作

1、另一方面,他又极重视主体的观照与冥想,在《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诗引》中他曾说:

2、在他看来,没有什么可以永恒,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兴亡盛衰也是一种变化。从家族的变化,拓展到社会的变化,再延伸到时代的变化。(刘禹锡的代表作)。

3、乌衣巷这个名字和吴国有关,三国时期,吴国的驻军身穿乌衣在此。到了东晋时期,门阀士族中的顶流王导和谢安在此定居。

4、刘禹锡早年随父寓居嘉兴,常去吴兴拜访作为江南著名禅僧兼诗僧的皎然和灵澈,据其《澈上人文集纪》自述,当时他“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这一早年经历对其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很深。那么,皎然、灵澈的诗歌主张是怎样的呢?皎然有《诗式》论诗,特别注意两方面,一是主张苦思锻炼,要求诗人在对词句加以精心锤炼之后复归自然,他认为这种自然才是诗的极致;二是极重视诗歌意蕴深远而气韵朗畅高扬的境界,认为“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而这“境”即意境来自创作主体的心境,“真思在杳冥,浮念寄形影”(《答俞校书冬夜》),即诗人主观心境与审美观念乃是最重要的。灵澈没有诗论传世,但据权德舆《送灵澈上人庐山回归沃州序》说,他“心冥空无而迹寄文字,故语甚夷易,如不出常境,而诸生思虑终不可至……知其心不待境静而静”;又说他常“拂方袍,坐轻舟,溯沿镜中,静得佳句,然后深入空寂,万虑洗然”,可见灵澈也重视在主体的静默观照中赢得意境的空灵深邃,而且语言也是追求自然的。这些见解一方面受到大历、贞元诗风影响,讲究字词锤炼,不露痕迹,一方面则来源于佛教重视“心”即主观体验感受的思想。刘禹锡深信佛教,得其中三昧,在很多年以后他还说,写诗的人应该“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董氏武陵集纪》),前句即指语言的简练与含蓄,后句即指主体的观照与冥想。所以他一方面重视通过锤炼与润饰使诗歌的语言既精巧又自然,而反对多用生僻字眼,提出“为诗用僻字,须有来处……

5、其实啊,我们知道春夏秋冬各有各的好,至于秋天在你心中总是悲凉,只能说你心里头悲凉。春天是这么的明媚,只能说你心里明媚,那现在人家刘禹锡说了,他眼中的秋天比春天还好,就说明在他的心里边,他对秋天的感受跟我们是不一样的,有什么不一样呢?这就是后边两句他要说的。看这万里的晴空,秋高气爽啊,白云朵朵,这时候有一只白鹤拨云而上。你想,这鹤够厉害的,其实我们能够听得出来,这鹤只是一个假借的意象。也许当时真的有一只鹤就这样扶揺而上九霄青天,但当时也许真的没有这只鹤,这只鹤是作者心中的一只鹤,这代表着他的心情。他总不能说自己排云上吧,那就有点悬了,那他就成仙了,他不能这么写。所以我认为这个鹤在这儿是代表了作者的一种心情,为什么非得拨云而上呢?他不说秋高气爽吗?那必须得有云,为什么呢?这云代表着困难。按理说,如果有这云遮挡着,那这鹤要往上飞,那得穿云而出,得费点劲,可是这鹤他成功了。

6、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7、写得多好啊,看到一鹤排云而上,诗人诗情勃发、兴致极高,这是其重在抒情。你注意,他表达的一种激情,一种非常开阔的胸襟,一种非常高扬的精气神。

8、金陵: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王气:帝王之气。黯然:一作“漠然”。

9、其实阅读唐诗除了可以陶冶情操之外,更多的还是能够从中感悟到诗人的对于人生的一种解读,以及那一份深刻的哲理,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后人读起这些作品时,往往能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这也正是诗歌所带给我们的感动。尽管这些文学作品距离我们有着上千的历史,但是我们依旧还是能够感受到诗作中的那一份独特的韵味。

10、门阀士族是魏晋南北时期重要的贵族特权集团,他们世代为官,标榜门第,通过联姻等手段,形成了一股不可撼动的社会势力。

11、乌衣巷是金陵的一条小巷,在秦淮河南岸。三国时期,这里是吴国的军营。由于吴国士兵穿乌衣,所以称这里为乌衣巷。

12、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3、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14、译文: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15、到了晋朝,贵族世家南迁,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都住到了这巷子里。

16、李白在他的《秋浦歌》里写道: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这两句诗说的是,秋浦这里常常一幅秋天的景象,寂寥且冷清,不免让人变得悲伤难过。

17、贝叶书:一作“贝页书”。在贝多树叶上写的佛经。因古代印度用贝叶书写佛经而得名,又叫贝书。

18、唐诗它主要还是以抒情为主,并不像宋诗完全是以哲理为主,但其中还是有一些作品,它同样的也是充满了哲理。而这样的一份哲理,对于一首诗来说,无疑是具有锦上添花的效果,人们在读了这样的作品之后,也是能够从中学会更多的东西,也能够明白更多的道理。这也正是唐诗最具魅力的地方,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读这样的作品,那都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收获。

19、《中华古诗词100首》49 张继《枫桥夜泊》

20、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21、千里雁:比喻兄弟们相隔千里,皆如孤雁离群。

22、“四海为家”两句:如今国家统旧时的壁垒早已荒芜。

23、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2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5、真源:指佛理“真如”之源,即佛家的真意。了(liăo):懂得,明白。

26、赏析:这样的诗,没有什么悲凉的气息,诗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27、《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28、人们喜欢用过眼云烟形容从繁华到寂寥的变化,刘禹锡用两句诗感叹出物是人非的沧桑感。繁华不在,豪门士族也湮灭在历史之中。

29、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30、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31、在这首组诗中,刘禹锡个人觉得《乌衣巷》不及其他几首,但读者觉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历史沧桑变化的凭吊,充满了哲理性,对这首诗评价最高。

32、“势分”句:指刘备创立蜀汉,与魏、吴三分天下。

33、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34、相反,正能量满满的刘禹锡,偏偏觉得秋天的景象比那生机勃勃的春天还要美好。在别人对着秋天忧伤的时候,他却借助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自己积极乐观的态度。正是这股向上的朝气,使得这首《秋词》成为描写秋天的诗里最与众不同的佳作。

35、吊影:一个人孤身独处,形影相伴,没有伴侣。

36、浮梁大兄:白居易的长兄白幼文,贞元五年(798—799年)间任饶州浮梁(今属江西景德镇)主簿。

37、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38、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醅(pēi):酿造。

39、夜榜:夜里行船。榜:此处读“彭音,意为进船。此句指天黑船归,船触溪石而发出的声音。

40、膏:润发的油脂。沐(mù木):湿润、润译。

41、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此自喻。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42、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43、你想,一个被贬的官员远离了长安,经济社会发展都比较落后,怎么办?到了这就是垂头丧气,到了这儿就是天天地怨天尤人,有用吗?刘禹锡的回答是,没有用。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只有自己振作,只有自己给自己打气,只有自己依然坚定地对生活的这种信心,你才能够顽强地活下去,你才能够无比健康地面对着这个世界。

44、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赠户部尚书。

该文章由作者:【admin】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