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意思精心整理70句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意思

1、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2、“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树木要繁茂,必须先巩固树根;泉水要远流,必须先挖通泉源;国家要安定,必须积累德行仁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泉水源头不深而希望水流遥远,树根不固而希望树木高大,德义积累不足而祈求国家安定,人人都知道那只能是空谈。“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君主身担重任,统治四方,如果不能“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就好比砍掉树根而想树木繁茂、堵塞源头而想泉水长流一样,是完全不可能的。作者起笔即以常见的树木、泉水为譬喻,既生动形象,又因喻体常见、比拟浅近,易于理解接受。紧接着比喻,进一步正反对比,使人印象深刻,道理阐释也更加清楚:欲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意思)。

3、接下来,舅舅就和我们坐在炕头上,喝着茶水,开始“演讲”,先谈国内形势,再谈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告诉我们要心系国家,跟上时代的步伐,虽然现在生活比以前好了,但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时刻不能忘记艰苦朴素。有时候我们不明白舅舅说话的深刻含义,觉得生活好了,吃点好的,穿点好的没有什么,可是都会遭到舅舅的强烈的不满,他说,“我呢,可能是过穷日子过怕了,所以虽然现在我富裕了,但仍然要居安思危,要想到以后……”那个时候舅舅嘴边总是挂着“居安思危”四个字,慢慢地这四个字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

4、贞观15年,魏征由于操劳过度,一病不起。李世民派人探视,派名医诊治,见魏征居处,连一个待客的正厅都没有,下令限期为他临时建造了一个客厅。又根据魏征一贯俭朴的习惯,赐给他素色的褥子、布被、几案、手杖等一套用品,以补家中之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意思)。

5、④古人在祭祀或举行庄严隆重的大事前,洁身静心、克制嗜欲以示诚敬,多“斋戒”连用。《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6、惧:害怕。盈:满。下百川:下于百川。(大意)担心自己会骄傲自满,就应当想到江海的地势比所有的河流都低下。

7、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分为二。居安思危春秋时期,有一次宋、齐、晋、卫等十二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国君慌了,急忙向十二国中最大的晋国求和,得到了晋国的同意,其余十一国也就停止了进攻。郑国为了表示感谢,给晋国送去了大批礼物,其中有:著名乐师三人、配齐甲兵的成套兵车共一百辆、歌女十六人,还有许多钟磬之类的乐器。

8、每次到舅舅家时都快12点了,舅舅早早地把炉子生得旺旺的,把我们迎进去,嘴里不停地说,“今天外甥来,都是客,舅舅好好招待”。舅母把做好的菜搬到桌子上,我们就开始吃饭了。饭间,舅舅问问这个的近况,说说那个的未来,在欢笑中一顿饭就结束了。

9、   《齐桓晋文之事》“于我心有戚戚焉”断句新说

10、记得小时候,盼望着过年,过年可以穿新衣服,放鞭炮,把一整挂小鞭炮拆开,装进上衣兜里,边给长辈拜年收压岁钱,边在拜年的路上放鞭炮,那是一年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但我最期待的还是正月初二去舅舅家拜年,我们当地的风俗是初二去姥姥家拜年,我姥姥姥爷过世的早,我没见过他们,所以从我记事起,正月初二就是去我唯一的舅舅家拜年,年年如此,从未间断过。后来我结了婚,就带上媳妇,再后来有了儿子,等儿子稍大一点,便带着儿子一起去。

11、这一段,“十思”的构想充分汲取了历代帝王的教训,从多方面提醒唐太宗时时自省,避免重蹈覆辙。

12、C(1)(古代)所有的君主,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哪个不是忧心忡忡却因而道德昭著,一旦取得功成后道德就随之衰退了。(2)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恭敬而内心却不服气。比喻论证、正反对比以及举例的论证方法。先用比喻正面论述“固本”才能“木长”,“浚源”才能“流长”,“德厚”才能“国安”;再继续用比喻从反面论述,反之,国不能安。第二段还以历史为鉴,举例论证应当居安思危。

13、我们这些外甥都住在市区,离舅舅家有50里路,骑自行车到达,需要两个半小时,当时的公共汽车班次间隔长,时间也不合适,所以每年正月初我们就相约骑自行车,七八个人浩浩荡荡向八角进发。那个时候经常是大雪封门,刮着西北风。就是这样恶劣的天气,我们没有一个叫苦的,心里有一种信念,去舅舅家,听他讲故事。

14、(解释):居: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15、盖桡枉者以直,救文者以质。昔者,晏子相齐,一狐裘三十载。故民奢,示之以俭;民俭,示之以礼。方今公卿大夫子孙,诚能节车舆,适衣服,躬亲节俭,率以敦朴,罢园池,损田宅,内无事乎市列,外无事乎山泽,农夫有所施其功,女工有所粥其业;如是,则气脉和平,无聚不足之病矣。

16、魏征不断劝谏皇上节俭省费,爱惜民力,他自己在个人生活中要求更加严格。早在青年时代,就不治家产。官至卿相,仍保持朴素作风。“所居室屋卑陋”,李世民几次“欲为营私”,帮他建造新房,都被他坚决拒绝了。

17、《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

18、(译文)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19、⑤戒规。《晋书.会稽王道子传》:“佛教以五戒为教,绝酒不淫。”

20、(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21、后来我结了婚,有了孩子,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家训我始终牢记于心,我要让这八个字在我儿子身上传承下去。儿子初一开学前,我和他在家附近的小山上散步,那是我们爷俩第一次正式的人生交流,谈了人生规划、近远期目标,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让他懂得了学习的意义,八字家训的故事也是这个时候告诉了孩子,他认真地听我讲完,好奇地问了我一些问题,我一一解答。从那以后,他的学习一刻也没松懈过,生活中也时刻保持着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经过努力和坚持,儿子考入了清华大学化工系,攻读高分子结晶博士学位,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22、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23、①警戒;警惕;戒备。《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24、教材对“戒奢以俭”的注解是“戒奢侈,行节俭”,把“以”当作动词“用”,将“戒奢”和“以俭”理解为并列关系,以与上句“居安思危”相对。

25、“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我要感谢魏征的这八个字,正是它鞭策着我们,在普通的日子里,过出了值得骄傲的不平凡。我会让这八字家训铭刻于心,代代传承。

26、②比喻论证。比喻论证是议论文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揭示正意。

27、②国家财富的增长,并不意味着可以享受和浪费,我们仍需要戒奢以俭,勤俭的传统不能丢。

28、针对君王难以善始善终的问题,魏徵于贞观十三年又上了一封《十渐不克终疏》“顷年已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指责唐太宗近年已违背志向,不能坚持敦厚、朴实的作风,并列举了十个方面的问题,劝告太宗要及时反思,纠正言行,防止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谏太宗十思疏》和《十渐不克终疏》都是警醒太宗不忘初心,劝谏他要持之以恒勤政爱民,慎终如始成为一代明君。唐太宗命人把魏徵的这两封奏疏都书写到了屏风上,以时刻提醒自己。

29、本文是一篇骈文。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没有烦冗的引证。言之有物,切中时弊,难能可贵,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30、夫王者之都,南面之君,乃百姓之所取法则者也,举措动作,不可以失法度。……故君子之御下也,民奢应之以俭,骄淫者统之以理;未有上仁而下贼,让行而争路者也。(陆贾《新语·无为》)

31、(大意)想要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培育树根;想要河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源头;思虑国家如何能够安定,一定要积累道德和仁义。

32、随后的十余年里,魏徵没有辜负太宗的信任,坚持了敢于说话的作风,甚至在太宗已经很不高兴的状况下还要坚持把自己的意见说完。据说有一次,唐太宗回到后宫生气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了那个乡巴佬。”长孙皇后了解到是魏徵进谏触怒了太宗,于是,长孙皇后换上朝服向太宗隆重祝贺,说君主贤明才能有敢直谏的臣子。最后,太宗消了气,并给予魏徵赏赐。多次犯颜直谏,使魏徵享有诤臣、直臣的盛名,太宗也虚心接受他的意见,匡正过失。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魏徵病死,唐太宗伤心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33、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34、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赏罚》谈及俭对奢的制衡与纠正作用:

35、郑玄对这则故事的解释是:“时齐方奢,矫之是也。”西汉桓宽《盐铁论·救匮》中,作为儒学代表的贤良就引了这段故事作为论据:

36、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

37、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的敏锐眼力抓住了唐太宗“忘本”(即忘记“以民为本”)、“忘危”(即忘记隋亡的教训)的根本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十思”,以“思”治“忘”,实在是一剂良药。奏议用一“思”字贯穿始终,阐明了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

38、前两段,从“思国之安”的命题入手,剖析了打天下易守天下难的道理,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张,比喻贴切,对比鲜明,排比生动,十分具有说服力。

39、谬赏(miù)        弘兹九德(zī)

40、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yú(同“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41、译文: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42、“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出自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是劝谏唐太宗在安居乐业之时,也要想到危险将要来临,要戒奢侈,行节俭,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艰苦奋斗。我舅舅很喜欢这八个字,就把它当成我们的家训传承了下来。

43、晋国的国君晋悼公见了这么多的礼物,非常高兴,将八个歌女分赠给他的功臣魏绛,说:“你这几年为我出谋划策,事情办得都很顺利,我们好比奏乐一样的和谐合拍,真是太好了。现在让咱俩一同来享受吧!”可是,魏绛谢绝了晋悼公的分赠,并且劝告晋悼公说:“咱们国家的事情之所以办得顺利,首先应归功于您的才能,其次是靠同僚们齐心协力,我个人有什么贡献可言呢?但愿您在享受安乐的同时,能想到国家还有许多事情要办。

44、不过,《礼记》说的是晏子行俭,《盐铁论》是对“公卿大夫子孙”提出要求,诸葛亮也是谈官员的适用,都没有针对君王。讨论君主以俭垂范的,有以下文段:

45、这十个方面,针对的是帝王在功成名就之后容易产生的骄傲自满、好大喜功、骄奢淫逸、喜好谗佞等毛病。历史上,善始而不能善终的帝王比比皆是。商纣王能征善战,惑于妲己,朝政混乱,导致商亡;秦始皇统一六国,威震四海,施政不当,导致秦仅传二代就灭亡;汉武帝雄才大略,开疆辟土,晚年却宠信奸佞,造成巫蛊之祸;唐玄宗开元盛世达到大唐巅峰,任用奸臣,沉迷酒色,最终发生安史之乱,使唐帝国由盛转衰。在封建时代,帝王受命于天,集权于一身,凌驾于法令制度之上,没有法律能够约束帝王。因此,魏徵也只能加以劝谏,盼望帝王能够考虑国家的长治久安,吸取历史教训,自我克制、自我约束,以巩固统治、安定天下。

46、出自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47、居安思危:即指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精神传统,体现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身处高度文明的新时代,沐浴丰富的物质文明,面对丰富的自然资源,师生跳出追求安乐的舒适区,富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时刻保持警醒,把忧患之思转化为消除忧患之行,切实提高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48、(反义词):及时行乐亡羊补牢高枕无忧麻痹大意出其不意刀枪入库

49、(近义词):安不忘忧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居安虑危安不忘虞有备无患处安思危忧盛危明常备不懈安不忘危

50、昔晋国苦奢,文公以俭矫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兼肉。无几时,人皆大布之衣,脱粟之饭。(《尹文子·大道上》)

51、但“以”毕竟与“崇”之类动词不同。“以”,主要用作介词和连词,动词用法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很少。在《论语》“夏后氏以松”和“不以兵车”中,“以”虽然解释为“用”“使用”,但所带是比较具体的宾语,与表示抽象概念的“俭”不同。

52、唐太宗贞观三年,濮州刺史庞相寿因犯了贪污罪被罢免官职,庞相寿申辩自己曾在秦王府为大唐建功立业,唐太宗听后生出恻隐之心,准备网开一面,让其官复原职。大臣魏征向唐太宗进谏道:“当年秦王的老部下为官者甚众,如果都像庞相寿这样恃恩谋私不受惩处,会让天下正直的人心寒。”唐太宗采纳了魏征的意见,对庞相寿说:“过去我身为秦王,是一府之主,现今我身在皇位,是天下之主,不能因私废公,徇私枉法。”唐太宗利用庞相寿事件诏告天下,警诫各级官员勤俭洁身,服务于民,切不可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纵情私欲。凡是贪污受贿者,一律从严惩罚。此举赢得了群众的拥护,也稳定了人心,为大唐盛世奠定了坚实基础。

53、译文: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54、魏徵,现作“魏征”(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下曲阳县(今晋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55、唐太宗与魏徵,一个以明君为目标,励精图治,胸怀宽广;一个以谏臣为己任,正直忠贞,犯颜敢谏,君臣二人相得益彰,共同为贞观之治写下一段进谏与纳谏的佳话。《谏太宗十思疏》作为魏徵最出名的谏章,至今读来仍可想见盛唐开明时期君臣风貌。

56、魏徵的经历很复杂,他早年在瓦岗跟随李密,屡出计策却不被采用。跟随瓦岗军归唐以后,魏徵成为太子李建成的太子洗马,颇受重用。他曾多次劝李建成要及早动手对付秦王李世民。玄武门事变,李建成被杀,李世民即位,是为太宗皇帝。唐太宗的治国班底多为秦王府旧人,最受信任的臣子往往是参加了玄武门事变的铁杆。魏徵不但没有这些身份,而且是李建成的死d,处于敌对阵营。但是,面对太宗离间天家骨肉的质问,魏徵没有丝毫隐瞒推诿,直爽地表示如果李建成听取自己的谏言也就不会有这样的下场了。太宗既欣赏魏徵的直率,又出于收服旧太子一d的考虑,赦免了魏徵,任命他为詹事主簿。

57、殷忧(yīn)        载舟覆舟(zài)

58、曾子曰:“晏子可谓知礼也已,恭敬之有焉。”有若曰:“晏子一狐裘三十年,遣车一乘,及墓而反。国君七个,遣车七乘,大夫五个,遣车五乘。晏子焉知礼?”曾子曰:“国无道,君子耻盈礼焉。国奢则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以礼。“

59、魏徵,现作“魏征”(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下曲阳县(今晋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60、讲完了道理,提出了问题,分析了原因,最终是要解决问题,说清楚“怎么办”,魏徵的解决办法就是“十思”:见到喜欢的东西,要知足克制;想兴建楼堂馆所,要适可而止;因为地位高,要谦虚而自抑;担心自满,要学江海容纳百川;喜欢游猎,要考虑嬉戏有度;怕懈怠,要做事慎始慎终;担心被蒙蔽,要虚心接受各种意见;担心奸邪,要先正自身以疏远小人;加以恩德,要考虑不因为个人所好而赏赐过度;施以惩戒,要考虑不因为一时恼怒而滥用刑罚。

61、(大意)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

62、 “救奢以俭”盖本于《盐铁论》“救文者以质”,又或许两者都参考了郑注的“矫之”。魏征的“戒奢以俭”等于“救奢以俭”,指用自身的节俭革除奢侈的风习。

63、①在安逸的生活中,我们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危机意识。

64、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

65、①正反对比论证。对同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剖析,使说理更加透彻。例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

66、③戒除;禁戒。《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67、隋唐之际确有文章将“奢”“俭”置于并列的动宾结构中作宾语。如隋文帝杨坚的《劝学行礼诏》:

68、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

69、奔车朽索,岂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yōng)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谏太宗十思疏》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高,一定要使它的根稳固;想要使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树根不稳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将会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永无休止的美善,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该文章由作者:【admin】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