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作者是谁精心整理73句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1、罗贯中疑惑不解,刘伯温说:“附耳过来。”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罗贯中恍然大悟,拜谢而去。

2、三国有个胡车儿日行七百里,水浒有个戴宗脚缚甲马,日行八百,夜行六百,更有马陵脚踏风火轮日行千里。三国张飞水浒李逵,都是不问军事只懂杀人,性格暴躁却又身手十分了得之人。

3、这是有关《水浒传》话本的最早记载。南宋末有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序里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并说在龚开之前有画院待诏李嵩,曾画过宋江等人像。

4、通过一系列的故事铺排,将一个爱憎清楚、明辨长短的李逵活灵敏现的展示在读者面前。人物形象不再古板、套路化,而是具有了更多的血和肉,更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球。

5、当时,元朝统治已摇摇欲坠,朱元璋的大军所向披靡,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军阀,张士诚兵败自杀,元朝残部一路逃亡北上,朱元璋一统江南。

6、百回本在大聚义后还有受招安、征辽、征方腊。百二十回本则是在征辽、征方腊之间又插入征田虎、征王庆(此本又称《水浒全书》或《水浒全传》)。——金圣叹的七十回本,则是在百二十回本的基础上,删掉大聚义以后的内容、整理润色而成。(此本又称《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后来简称《水浒》)。

7、《水浒传》是以宋江起义故事为线索创做出来的。宋江起义发作在北宋徽宗期间,《宋史》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等都有记载。

8、随后还旧白驹,隐居不出,感时政衰败,作《水浒传》寄托心意,又与徒弟罗贯中撰《三国志演义》《三遂平妖传》等说部。他还精于诗曲,但流传极少。除套曲《秋江送别》以外,还有如顾逖诗、赠刘亮诗传世。(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9、施耐庵说:“害,也不光是年龄的事儿,实话说吧,我现在正在写一部小说,确实抽不开身啊。”

10、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继红巾军起义之后,张士诚、朱元璋等也纷纷揭竿而起,高举反元大旗,割据一方,元朝政权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11、有人认为,《水浒传》的作者不是施耐庵。其理由有三:

12、先说人物装备:三国孔明水浒吴用,都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料事如神的军师,都助其主完成雄业但未完成霸业。

13、施耐庵一看,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卷起铺盖,投奔了张士诚的起义军,走的时候,还带了几个志同道合的进步学生,这其中,就有施老师最得意的弟子罗贯中。

14、一位老秀才给婴儿起了个名字,叫彦端,意思是这孩子长大了,定是位行为端正的才子。这个襁褓中的彦端,就是后来写出千古名著《水浒》的施耐庵。

15、与《西游记》、《三国演义》一样,《水浒传》也是一个世代累积型的小说。宋江起义的故事在南宋时期已经开始流传,出现了很多以水浒人物故事为题材的话本,深受人们的喜爱。南宋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不仅记述了宋江等36人的绰号,还提到了招安宋江讨伐方腊的设想。

16、三国中三十六计基本都上演了,而水浒呢估计只有一计有点牵强,三国有美人计,水浒有的只能算美男计,那就是宋江征讨田虎时久攻不下,没羽箭张清便混进辽国做了驸马,也就是卧底,然后和哄骗来的妻子里应外合破了城池。还有一件蹊跷事,关羽死了,冤魂可以杀吕蒙,水浒中浪里白条张顺死了也后,也魂杀仇人方天定。

17、刘伯温拿着新版《水浒传》给朱元璋,说:“您之前看的只是上部,下部最近才发现,您再看看,我觉得作者本质上还是好的,还是忠君爱国的。”

18、可以看出,关于《水浒传》的作者,有三类说法,分别为作者是罗贯中、作者是施耐庵以及施耐庵、罗贯中合著。要想弄清楚究竟谁是作者,我们还得了解一下罗贯中和施耐庵的情况。罗贯中我们之前说过,仅有一小段记录,还不知道说的是不是写小说的罗贯中。施耐庵就更神秘了,除了说他写过《水浒传》外,几乎找不到有关他的其他记载。

19、《水浒传》最早的蓝本是宋人的《宣和遗事》,它出力描写了杨志卖刀、晁盖等结伙劫生辰纲和宋江杀阎婆惜等事,对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次要人物也都做了描写。宋元之际,还有很多取材于水浒故事的话本。在元杂剧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开展到108人。

20、《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

21、那段日子里,施耐庵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埋头写小说,几乎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2、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

23、明末清初金圣叹删除受招安以后部分,以卢俊义梦见一百零八英雄被一网打尽结束,剩七十一回,又将原作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清代最流行的七十回本,以《第五才子书水浒传》为书名。

24、明朝人王道生撰写过《施耐庵墓志》,被明清时期的文人奉若至宝,认为这是施耐庵为《水浒传》作者最有力的证据。

25、还有一种说法,罗贯中与施耐庵是师生关系,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弟子,施耐庵创作《水浒传》的时候,“每成一稿,必与门人校对,以正亥鱼,其得力于罗贯中者为尤多。”

26、这种事当然不好在会上讲,散会后,刘伯温找到皇帝身边的工作人员,委婉地问:“昨晚陛下几点睡的?怎么困倦成那个样子?”

27、 等到大军回京驻扎陈桥驿时,只剩了20余名头领。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四大奸臣对宋江杀敌立功愤恨不已,当皇帝嘉奖梁山泊众人、给宋江等封官之后,他们设计害死了卢俊义、宋江和李逵。

28、天翻地覆,沧海桑田,全新的大明王朝在战火中诞生,而施耐庵的同窗好友刘伯温,如今已做了新政权的高官。

29、对历史、文化稍有涉猎的朋友都知道,李卓吾是明代大名鼎鼎的思想家,又是当时的“执不同政见者”。他思想新异、文字犀利,对通俗文学颇感兴趣。他甚至认为儒家经典“六经”、《论语》、《孟子》都是“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唯有《水浒传》、《西厢记》这些来自民间的作品才是不失“童心”的“天下之至文”!

30、工作人员说:“不是不是,是《江湖豪客传》,社会上都快传疯了,您没看过吗?”

31、施耐庵死后,罗贯中又续写了三十回,并把老师留下的文稿整理、编辑,正式命名为《水浒传》,署上老师施耐庵的名字,让这部鸿巨之作传留于世,也可以看出罗贯中的人品高尚。

32、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晁盖智取生辰纲,武松醉打蒋门神,宋公明三打祝家庄,卢俊义活捉史文恭......一个个梁山好汉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刘伯温读罢,忍不住拍案叫好。

33、做者在塑造李逵那一人物形象时并没有将其塑形成一个长短不分,愚忠型的人物,他也有他的心爱和可悲之处,他爱憎清楚,宋江入狱时他悉心赐顾帮衬,宋江强抢民女时他扬言要杀了他。

34、在山东他遍搜梁山泊附近有关宋江等人的英雄事迹,熟悉了山东的风土着土偶情。施耐庵35岁考中进士,到钱塘任县尹。但只当了两年,便因与当道显贵不合,愤然悬印回到苏州。

35、施耐庵(1296年-1371年),扬州府兴化人(今江苏兴化人),原名施彦端,又名子安,字彦端,原名耳(一说名耳),别号耐庵。

36、那么,水浒传应该是谁写的呢?有人说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和写的,但是人们发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战争场面十分生动,地理位置也大都与实际相符,而《水浒传》则不然,地理位置错误百出。作为合写的罗贯中,肯定会改正地理位置混乱的错误。

37、三国孙权本是紫髯,小说中罗贯中又加碧眼,水浒有个紫髯伯皇甫端,也生得碧眼黄须。

38、罗贯中,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剧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东东平人(一说并州太原人),代表作有《三国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39、朱元璋大度地一摆手:“国家初建,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只要他愿意为我大明建设出一份力,我们举双手欢迎啊。对于历史遗留问题,我们的原则是,既往不咎。”

40、《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在明朝初年属于禁书,不可能实名公开出版发行。早期版本均为罗贯中单独署名,后期出现罗贯中、施耐庵联合署名的版本。

41、清代,有关《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传说开始出现,说施耐庵与刘伯温是好朋友,刘伯温辅佐朱元璋打下江山后,向朱元璋推荐了施耐庵。刘伯温找到施耐庵一看,施耐庵刚刚完成《水浒传》的写作。刘伯温回报朱元璋说,那个人的心思才力因为写一部小说已经耗尽了,没有征召的必要了。

42、刘伯温收到样书,一读之下,竟欲罢不能,居然一口气读完了。

43、那么,早期的百回本又是如何署名的呢?——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百回本,是明万历三十年前后的杭州“容与堂”刊本,书名题为《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可我们从头翻到尾,竟找不到作者的名字!

44、 欢迎关注快搜课平台       欢迎关注微脸校服务号

45、《水浒传》是元末年间,施耐庵参加了张士诚的起义,但是稍微取得成就之后的张士诚却开始了骄奢淫逸。这让施耐庵看到了起义领导者的局限性,所以施耐庵带领罗贯中离开了张士诚,隐居在楚州(现在的淮安)。施耐庵根据淮安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山东水泊梁山,创作了《水浒传》。

46、施耐庵(1296年-1372年),本名彦端,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小说家,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历来说法不目前最广泛认可的说法认为作者是施耐庵。历史上还有其它几种观点,包括了罗贯中说,施惠说,郭勋托名说,宋人说等。

47、难道水浒是罗贯中写的?又或者施耐庵就是罗贯中?一处相似,偶然的可能性很大,但如此多的相似就显得太过蹊跷,那便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同一个人写的,另一种是借鉴或者合作。有人指出“施耐庵”在山东话里面的意思是“俺乃是”意思就是我就是罗贯中。但文物《施氏家簿谱》又确有施耐庵此人,综合其他资料也能勾勒出施耐庵先生生平。而两本书的写作风格和词藻相差甚大,不可能是同一个人写的。

48、通过这些史料的记载,能够知道施耐庵是真实存在的,和罗贯中不是一个人。

49、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按照成书顺序)这四部巨著。

50、《寻找施耐庵》共25万字,集文史考证、诗文互证、水浒联想为一体,通过杨维桢诗文解读、身世披露及其故乡风土人情的挖掘,找到了一条杨维桢与《水浒传》之间互通互证之路,还原施耐庵的真实面目,是杨维桢和《水浒传》研究的一次有益尝试。

51、 太师蔡京因此而大怒,请来高俅、童贯商议,面奏徽宗,由童贯进剿梁山泊。山寨众头领十面埋伏,挫败了童贯的两次进攻,要不是宋江放条生路,童贯早已成为俘虏。童贯逃回东京,高俅又调遣十节度兵力来攻梁山泊。

52、刘伯温这才恍然大悟,那是一本描写北宋年间宋江等人梁山聚义造反的小说,岂止看过,就连作者都认识,是自己同一届的老同学,名叫施耐庵。

53、张士诚起义抗元时,施耐庵参加了他的军事活动。张据苏以后,施又在他幕下参与策划,和他的部将卞元亨相交甚密。后因张贪享逸乐,不纳忠言,施耐庵与鲁渊、刘亮、陈基等大为失望,相继离去。施与鲁、刘相别施时,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别》套曲,抒发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张士诚身亡国灭。

54、从出土文物上看,兴化施彦端确实存在。那么有没有能证明施彦端就是施耐庵的文物呢?有,也没有。本来最有力的证据是一份民国时期出现的,题为咸丰四年的施氏族谱,这份族谱中不仅说施彦端就是施耐庵,还附有抄录的施彦端和他儿子施让的墓志铭。墓志铭中明确说施彦端字耐庵,写过小说《水浒》。特别是号称淮安王道生所写的《施耐庵墓志》中,说施耐庵不仅写过《水浒》(又名《江湖豪客传》),还写过《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隋唐志传》等。这份墓志铭要是真的,那么不仅《水浒传》,连《三国演义》的作者问题都解决了。可惜,许多专家都指出,这份墓志铭错漏百出,应该是伪作或者戏作。所以,相应的所谓咸丰四年的施氏族谱也颇为值得怀疑。

55、 宋江三败高俅,并将他活捉上山,以礼相待,目的是要高俅转达宋江渴望朝廷招安之意。高俅去后,宋江又派燕青去东京,燕青通过李师师求得宋徽宗下诏。没过几天,殿前太尉宿元景上山来宣读诏书,宋江领着梁山各好汉接受了招安,打起“顺天”“护国”旗帜来到东京接受徽宗检阅。

56、且慢,一位现代藏书家郑振铎先生说,他收藏过一部《水浒传》残本,应当就是嘉靖刻本。在残存的某卷首页,刻着“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字样。“集撰”当指把已有的故事整合、再创作吧?“纂修”恐怕仍是“编次”之意。——后来的许多《水浒》版本,便都这样署名。

57、“问其家世,讳不肯道,问其志,则又唏嘘叹惋;问其祖,与罗贯中所述略同。”

58、是的,你猜的没错,罗贯中决定续写《江湖豪客传》。

59、起初几年,起义军攻城掠地,颇为顺利,但不久,形势急转直下,张士诚被元朝招安,封为太尉,后又自称吴王,成一方诸侯,并与朱元璋翻脸为敌。

60、当然,也有人认为是集体创作,因为水浒故事流传依旧,可能是几个人分别写几段,之后汇集到了一起。因为该书,真正精彩的篇章,都集中在前四十回的几个主要人物,如鲁智深、林冲、宋江、武松、李逵等人身上。这四十回,无论是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乃至语言风格,都是一个整体,是《水浒传》不断发展的核心。其后的许多情节、人物,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赘加而成,显示出松散零乱,不断地拉长、拼凑的特点。

61、施耐庵为避明朝征召,潜居淮安,染病而殁,就地高葬,享年75岁。耐庵殁后数十年,其孙文昱(述元)家道炽盛。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

62、从早期刊本的署名上看,明朝万历二十二年(1594)福建建阳余象斗双峰堂刊本《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志传评林》题罗贯中编集,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袁无涯刊《忠义水浒全传》一百二十回本署名是“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

63、在山东他遍搜梁山泊附近有关宋江等人的英雄事迹,熟悉了山东的风土人情。施耐庵35岁考中进士,到钱塘任县尹。但只当了两年,便因与当道权贵不合,愤然悬印回到苏州。

64、无论施耐庵与罗贯中是同一人也好,为师生关系也罢,《水浒传》的创作,罗贯中是参与其中的。

65、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施耐庵写完《水浒传》后没过几年就病逝了。水浒传至今还代代流传!

66、因刘伯温与施耐庵同年中进士,有同学情谊,在洪武皇帝面前保奏道:“施耐庵才气胜臣十倍,若让他做官,一定有好政绩。”洪武皇帝准奏,下诏书召他进京,召了几次,施耐庵厌恶了官场的险恶,委婉地推托有病,谢绝了圣旨,未再步入官场。

67、说完,便把《江湖豪客传》的手稿拿给刘伯温,刘伯温粗粗看了几页,便连声称赞,说:“人各有志,不便强求,既然施老师已决定投身文学事业,那就祝您创作顺利,作品大卖吧。”

68、张飞的丈八蛇矛,是林冲冲锋陷阵最常用的武器。

69、高儒收藏、著录的这部《水浒传》,至少应刊于嘉靖十九年之前,因为《百川书志》便成书于这一年(1540)。这部《水浒传》署了两人的名字:施耐庵和罗贯中。——我们只知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原来他也参与了《水浒传》的创作。这里所谓“的(音地)本”,即真本之意;而“编次”则可理解为编辑整理。即是说,施耐庵是小说原作者,书稿又经罗贯中整理润色。——可惜这部比容与堂本更早的刻本,我们无缘得见。

70、您拿的这本《水浒》,不用说只有七十回,故事结束在大聚义。这是经明末文人金圣叹删削的本子。此书的确署名施耐庵,前头还有施耐庵的自序(对不起,这序是金圣叹伪造的);不过它是《水浒》几种版本中出现最晚的一种。

71、作者不争取自己的署名权,书商乐得消停。不过他要卖书,就不能不做营销推广,而通常的做法便是请名人来做点评、站台面、撑场子。前面提到的李卓吾、钟伯敬、陈眉公这一干人,都是当时的学界大腕、社会名流。——这做法有点像今天出书时在封面或腰封印上几句推荐语,发言者都是名气大得吓人的权威、专家,道理是一样的。

72、《大宋宣和遗事》中,已出现了宋江等36人聚义梁山泊的故事,初具《水浒传》的雏形。元代,水浒戏曲大量涌现,三打祝家庄、智取生辰纲等故事家喻户晓。这些话本、杂剧及民间传说故事为长篇小说《水浒传》的出现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该文章由作者:【admin】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