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三个哲学思想精心整理31句

苏格拉底的三个哲学思想

1、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逃回雅典,在一所称为阿加德米的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

2、苏格拉底的哲学教育对阿尔西比亚德的作为起到了催化剂的促成作用,但阿尔西比亚德的行为有其自己的逻辑与动机,应探求其行为的根源而不是简单地归咎于苏格拉底。要归责的不是哲学教育指明的终点,而是他选择的异于常人的途径。

3、在苏格拉底看来,世界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是其中有一种支配力量,它使万物成为如此的样子,并且是最好的,这个支配力量就是“好”(“善”)。(苏格拉底的三个哲学思想)。

4、  柏拉图的《申辩篇》被学界作为研究苏格拉底及其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可以说,《申辩篇》通过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上对自己的辩护,阐述了其大部分的哲学思想,为我们了解苏格拉底提供了最清晰、最重要的线索。学术界现有的期刊文献主要研究了苏格拉底在《申辩篇》中的关于智慧的观点、生死观、教育观以及政治思想,且数量较少,关于其价值观的文献则几乎没有。本文就其在《申辩篇》中体现出的价值观做出简要分析及阐述。

5、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转变到注重对社会伦理和人的研究。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苏格拉底的三个哲学思想)。

6、最后他指出了污蔑形成的原因,雅典人不能容忍“越来越多的有闲青年加入进来,和他一起,或学着他审察他们”。

7、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槿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

8、正是他的死,让世人明白,哲学并不就是对秩序的破坏;正是他的死,唤起了人们对于哲学的尊重,开启了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直到现在,西方人对于真理的追寻之路。

9、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但是他并没有创办自己的学校。

10、这个问题,对中国的一些思想家影响也比较大。比如钱穆先生,虽然他不太认同用西方哲学来概括中国的古代思想和学术,但他也认为哲学是研究两类问题,一类问题叫宇宙是什么?世界是什么?类似我们用科学角度来解释这世界是什么。还有一个大的问题,人生是什么?即哲学在很大范围内,是要探讨人生哲学。

11、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12、其中,自然哲学与形而上学的一个较为易懂的区别在于自然哲学认为世界的本源存在于世界中,而形而上学则设置了一个二元的世界,强调事物背后的本质,如毕达哥拉斯的「数」。赫拉克里特的「逻格斯」,巴门尼德的「一」,以及之后柏拉图的「理念」。而形而上学对现象世界的贬低和对「先验」概念(这里的意思是比经验世界高一层级的)的强调则是从古希腊开始的另一个哲学传统。

13、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引进新神论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

14、苏格拉底的哲学教育提供的是一个向上攀登的工具,但也是一个无法束缚住阿尔西比亚德的锁链。他被称为“助产术式”的“困惑式问答”通过启发与探索,并不能强行将受教育者的价值观塑造为他理想的形态,而是提供一种让受教育者塑造自我与认识世界的途径。

15、按照正常情况,被判处死刑的犯人会被立即移交给“十一人委员会”,在24小时内执行死刑。

16、在苏格拉底的哲学中,善或目的具有相同的意思。

17、苏格拉底看着助手不辞辛劳到处寻找,领来一位又一位,他只能一一谢绝。

18、同时他又认为学生是通过理念世界在现象世界的影子中才得以回忆起理念世界的,承认感觉在认识中的刺激作用。他特别强调早期教育和环境对儿童的作用。

19、苏格拉底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对者。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20、他们三人在古希腊文学、艺术、哲学领域做出的非凡贡献至今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的文学艺术发展方向。

21、    所谓"苏格拉底方法",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万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在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中,记述了苏格拉底与学生讲座有关"正义"和"非正义"的对话,在这个对话中,苏格拉底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苏格拉底要求学生列出两行,正义归于一行,非正义归于另一行。他首先问"虚伪"归于哪一行?学生答,归于非正义的一行。苏格拉底又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于哪一行?学生答,归于非正义的一行。苏格拉底反驳道,如果将军惩罚了敌人,奴役了敌人,战争中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作战时欺骗了敌人,这些行为是否是非正义的呢?学生最后得出结论,认为这些都是正义的,而只有对朋友这样做是非正义的。苏格拉底又提出,在战争中,将军为了鼓舞士气,以援军快到了的谎言欺骗士兵,制止了士气的消沉;父亲以欺骗的手段哄自己的孩子吃药,使自己的孩子恢复了健康;一个人因怕朋友自杀,而将朋友的剑偷去,这些行为又归于哪一行呢?学生得出结论,认为这些行为都是正义的,最后迫使他们收回了自己原来的主张。

22、苏格拉底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其父索佛洛尼斯科斯(Sophroniscus)是雕刻匠,母亲费纳瑞特(Phaenarete)是助产妇。

23、苏格拉底单身时跟几个朋友住在一间七八平米的房间里,每天很乐呵。

24、这当然不能被雅典人的宗教所接受。但宗教信的哪是真正的神呢?(“宗教是政治化的知识,也就是一种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关心的不是真理,甚至不是政治生活的真理,而是对政治现实的功用和利益......对神的知识一旦变成了宗教和意识形态,就不再谦卑,就不再坚持人与神之间的绝对距离。”——《生的根据死的理由》吴飞)。

25、哲学起源于古希腊,哲学也是古希腊文明超凡脱俗于其他文明之所在,是哪个地区担当了先行军呢,请看希腊半岛以东的琴海东部诸岛和小亚细亚,当时这里绵延着十二个希腊殖民地,统称为爱奥尼亚地区。爱奥尼亚直迄公元前6世纪初期(也就是第一次希波战争前)被波斯帝国的大流士征服为止,始终是希腊世界在文化上最重要的一部分。

26、但其实这涉及到了苏格拉底的善与宗教本质的对立。

27、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的人来管理,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

28、我们对苏格拉底这一段的辩护不禁感到惊讶。他根本就没有把赢得官司当成自己的目标!

29、区分了政治的生活和哲人的生活,认为哲人的生活高于政治的生活,但哲人对真理的狂热可能会危及到城邦正常的秩序,因此恰当的哲人生活是温和的或中庸的,能够在保持与政治生活适当距离下隐身于或参与到政治生活;

30、  通过对《申辩篇》的研读发现,苏格拉底在《申辩篇》中已经很明确地说出他做人做事的原则,即坚持做正确的事。叙述如“他在采取任何行动时只考虑一件事,这就是他的行为是否正确,无论善人还是恶人都一样。”(1)16这一句表明了苏格拉底为人处世的价值观立场。他甚至明确地表明,一个人一旦确立了自己的立场,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在面对危险的时候,死亡或者其他的事情根本无法对他的立场造成任何影响。也就是说,所谓的立场其实就是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是一个人做出选择或判断的决定性因素及应该坚持的原则,这是不受其他因素影响而轻易改变的。也正是由于这一点,给苏格拉底的行为确定了一个关键的准则。

该文章由作者:【admin】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