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精心整理27句

儒家思想代表人物

1、   荀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曾经传道授业,韩非、李斯均为其门下高足。代表作《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

2、孟子也主张实行仁政,他说民贵君轻,统治者的任务是服务人民,要以人民为本,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只有这样,人民才会拥护国君。除此外他还提出了性善说,认为人性本善,人的本心是善良的,之所以出现恶人或罪恶残暴之事,是因为人的心灵被后来的环境给染黑了,本来良善的心被外在的不好事物给遮蔽了。要想获得善良之心,就得内在正直,从一开始就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

3、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其中“经”的地位最高,传”“记”之,《尔雅》又次之。  

4、孔子贵族出身,祖上是殷商王室后裔,父亲叔梁纥是陬邑大夫。相传,叔梁纥六十六岁与不满二十岁的颜徵在结婚生下孔丘。孔子三岁丧父,早年清贫可怜,但志在为学、向往仕途,在十五岁时,确立了自己求学的愿望,“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十七岁时母亲离世,他合葬了父亲母亲后,更加发愤于学。孔子关心时事、常有见解,终得转机,二十岁左右初为委吏管理仓库,又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善于学习,逐渐精通六艺,即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向孔子求学者日多,孔子便开办私人学校,注重因材施教,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不问求学者的出身而一律平等授教),推动了中国古代私学的发展,孔子的名声也日益远扬,孔子随之不断结识名人名士,三十岁左右有所成就。

5、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一《四书集注》四书”之名始立。

6、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自己也渴望仕途,渴望将自己的政治学说和理想推而广之。孔子开设私塾之后几年正值鲁国内乱,他到齐国,见齐景公,向齐景公提出了自己的“正名”主张,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核心学说就是“礼”,强调社会秩序,通过伦常关系、等级名分的明确,达到社会稳定的结果。

7、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8、孔子直到六十八岁时,才因其弟子之功而被迎回鲁国,继续从教与整理典籍,整理的《诗》《书》《礼》《易》《乐》和删订的《春秋》成为重要的经典,对古代哲学、史学、文学而言都是重要的文献资料。然而孔子面对亲人弟子的死去,老之将至,患病不愈,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泰山崩塌般离世。

9、由内圣而外王,通过内体心性成就外王事功之学。

10、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主要观点: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11、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学在民间”的教育传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了重要作用。“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12、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荀子于五十岁始来游学于齐国,至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后来被逸而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家居兰陵,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史记》记载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荀子的“帝王之术”,通过李斯后来的实践,体现出来。北宋苏轼在《荀卿论》中说:“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

13、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14、在国家治理上孔子提倡仁政,主张通过仁爱和德行治理国家,反对暴政,反对让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残酷镇压。孔子认为正是由于统治者的武力和暴政,使得民心败坏,社会秩序失衡,人民的生活痛苦且充满着罪恶和暴行。

15、中国的学术思想历史悠久,传统深厚。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儒、道、佛三家思想,其中儒家思想又是其核心。儒家思想涉及社会政治、伦理道德、思想教育等立身处世、为政治国的一切方面,在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文化发展史上,影响最大,时间最久,程度最深。中华民族有历史悠久的的灿烂文化,中国在世界是被称作“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多与孔子的思想分不开。中华民族讲道德的文明传统,宽厚宏廓的伟大气派与扶颠持危、见义勇为、杀身成仁的崇高道德风范,可以说是都是源于儒家思想的精华。

16、五体字卡在教学中,或由家长闪示,或由孩子自己翻玩,在游戏中达到及早轻松识字的功效。书法体的设计让孩子识字的同时,无形中培养了书法的鉴赏力,对孩子的艺术培养又起到了潜移默化之功。

17、“礼”和“仁”的本质又有相通之处,都强调伦常关系、伦理准则。在此核心基础上,孔子学说思想有许多纵横的延伸,真正的博大精深,从孔子所整理的书籍可以见出,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可以见出,从《论语》中的具体语句内容更可以见出。

18、   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被称为“亚圣”。扬“仁政”、“王道”的主张,提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作《孟子》七篇,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19、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巿夏邑县),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及最主要的代表人物,被奉为宗师,尊称为“至圣”,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20、       孟子将孔子的思想系统化并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提出了“人唯有不忍人之心”的性善论,“不忍人之政”的仁政论,“尽心,知性,知天”的天道观,“由博返约”的认识论,“养吾浩然正气”的人格论,其主要学说体现在《孟子》一书中。

21、荀子提出“天命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他认为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使自然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22、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河北省景县西南部,景县、故城、枣强三县交界处)人,西汉哲学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

23、(1)仁政:更有针对性,主要针对统治者,是对统治者提出的希望,希望统治者要有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希望君主要爱惜民力,将老百姓放在重要的地位。

24、       所谓“性善”即人之初,性本善,孟子认为,人天生就具有道德品质的萌芽,他称之为“善端”,人的基本道德品质有四种,即“仁”、“义”、“礼”、“智”。他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耻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有四端,就具有四体也。”

25、诗经                 29

26、在思想贡献上,荀子主要提出了性恶说,认为人性本恶,必须通过外在的制度和法律来约束。否则,人性中的黑暗和罪恶的部分就会冒出,把人性中善的部分给压制或遮盖住。对此,必须建立起一套良好的制度和律法的权威,来制约或恫吓人性之恶。最好的方法就是礼法并举,内在兼修,从根本上铲除罪恶的可能。另外,荀子发展了孔子的外王学说,认为内圣不是每人都能做到的,但外王可以。只有通过外王,国家才能得到较好的治理。与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重视礼义道德的同时,强调法律制度和外在环境的惩戒作用。

该文章由作者:【admin】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