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资料简介50字精心整理96句

巴金的资料简介50字

1、   1972年8月13日萧珊与世长辞。萧珊的骨灰盒在火葬场寄存三年后,被巴金接回家中,一直安放在他的寝室中。(巴金的资料简介50字)。

2、这时他们的生活过得还算平静,经济来源似乎主要靠巴金在开明书店的版税收入,他的一些主要作品都交给了开明。在那些日子里,物价一天一个样子,甚至一天早晚也是不同的。书店的版税隔一段时间付一次,还是期票。

3、  在两天的会期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文学馆、人民日报、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四川大学等单位及英国、日本、韩国的60余名专家学者,在“五四精神传统下的巴金”主题下展开研讨,兼及研究巴金文学创作的影视等改编、文本阐释分析、艺术成就发掘,以及巴金与友朋的信件交游、巴金研究资料梳理等方面,堪称一次高规格、高水平的巴金研究文化。

4、1983年,巴金在鲁迅故乡绍兴,摄于百草园。(巴金的资料简介50字)。

5、  郭沫若与巴金商讨剧本《蔡文姬》首发事宜的书信

6、1946年秋我从重庆回到上海,到霞飞坊(现在的淮海坊)五十九号去看巴金,这已经是李林先生逝世的半年以后了。巴金和萧珊就住在三楼李林住过的书房里,这时他们已经有了一个不满周岁的小女儿——小林。现在是小林自己也有一个小女儿了。一次,我从一面走动一面讲话的小林的侧面,又看到了李林的瘦削、带了分明轮廓的深深小酒靥,我想,有些似乎已经永远失去了的东西,也还会在无意中出现……

7、  巴金书信展览的举办,无疑成为一次意味深长的历史相遇。展览的一周时间里市民纷至沓来、争相参观,从馆到街人气鼎盛。

8、依据文献学的概念,史料大体可以划分为书报、文件、实物、口碑四大类。像雪峰在历次运动中写的这些交待、外调查料,已作为“另类史料”收入《冯雪峰全集》第九两卷。这在作家全集的出版史上应属首创。这种资料的价值跟郭小川的《检讨书》和《杜高档案原始文本》一样,对于研究特殊年代的历史真相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但也由于这种“另类史料”是在一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写出来的,参考者应该有一种历史的择取眼光,因为“另类史料”的提供者当时是处在一种不能完全表达个人意愿的情境之下,不得不采用一些特定环境下的特殊提法和措辞。这种“另类史料”的提供者也不可能像在正常环境中潜心治学的学者那样,对所写的材料字勘句酌,严谨表达,有时也难免让人误解。比如雪峰的一份材料,就曾引起过茅盾的不快。

9、然而,叶圣陶本人对此并不居功,他曾回应:“他们的名字能在读者的心里生根,由于他们开始就认真,以后又不懈地努力,怎么能归功于我呢?我只是仔细阅读来稿,站在读者的立场上取舍而已。”

10、1931年4月20日鲁迅全家与冯雪峰全家合影

11、  巴金一生珍视友情、爱护友人,也得到了爱的回馈。

12、1930年以后,他成为一个多产作家而蜚声文坛,《家》《雾》《雨》《电》《新生》等一系列中长篇小说都完成在这个时期。他拥有越来越多的年轻读者,他成了青年人的偶像。

13、有一次,送我们新印的姜德明先生的《与巴金闲谈》给他,我随口说:把您写巴老的文字也集中在一起,给你也印一本吧。他满口答应:好!我做事向来懒懒散散,近年事功心渐淡,没有出版社催逼也不会行动。黄先生当然不会催我,就这样,时光在淮海路、巨鹿路、陕南邨中默默地流逝了。2011年底,我搬到武康路来办公,信步就走到黄先生家门口的日子也少了。想不到,第二年秋天,黄先生就去世了。我不禁自责,觉得这件事情本该早一点做好。还有很多事情也是这样,懒惰也好,习惯也罢,我总觉得世界笨重且安稳,其实它在恒常中也无时无刻不在变动中,它把我们甩在孤独的街头,这个时候,再左盼右顾,我才发现好多熟悉的风景都不见了,再也不会出现了。

14、内容梗概: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家。

15、到了晚期的巴金对于“善”的思考则更加带有更明确的社会内涵,这个内涵,主要是通过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来体现,即反对文化专制、反对长官意志、反对粉饰现实、忏悔自己精神上的软弱,认为整个民族都应该忏悔和反思。于是他也响亮地提出,要建立文革博物馆。

16、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为:真与善。这两点之间,“真”是巴金文学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学思想的基点,是价值。巴金文学思想中的善是人的绝对自由追求的价值观,这主要得益于他早期所接触的无政府主义思想。无政府主义思想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

17、购买“憩园”的人叫姚国栋,没有工作,靠祖产生活。他在丧偶后又娶了一位善良贤淑的妻子。这个妻子出身知识分子家庭,虽然家境并不是十分富裕,但是家教良好,价值观正确,为人善良真诚。姚国栋对妻子是很满意的,认为夫妻关系和谐。而且,他也一厢情愿地认为妻子必定认为一切都很好,没有什么不满意的。毕竟,嫁了一个又有钱,又爱自己的丈夫。

18、巴金有一颗悲天悯人之心。在《寒夜》里,他悲愤地描写善良的小公务员如何在失业中贫病交加地死去,妻子随人出走,人去楼空……他忍不住在结尾写道:“夜,的确太冷了。“

19、   这是一座独门独院、环境幽雅舒适的花园洋房,院内花园里有两株高大的广玉兰树,还有后来巴金亲手栽植的樟树和枇杷树。当初巴金夫人萧珊认为这座房子虽大,但或许是因为树木遮挡了光线,室内显得较为暗淡,不很实用。然而恰是这两株广玉兰使巴金怀念起成都的老家,于是决定住下。之后,巴金常和来访的客人们一起在葱郁的大树下摄影留念。可以说,正是这两株广玉兰树成就了巴金与武康路113号近50年的不解之缘。入住以后,全家都很高兴,还添置了许多家具,尤其是客厅和书房。底层客厅一般用作会客和记者采访的场所,楼上是卧室和书房,书房内摆着萧珊从银楼里买来的银器柜改制成的书柜。巴金是新中国唯一一位不拿薪金的作家,对于这样一所租金不菲的洋房,巴金不要国家的任何补助和津贴,一直以来都是自己支付房租。

20、由于这页稿纸联系着罗淑、陆蠡、黎烈文三位挚友,巴金先生虽历经各种人生磨难,却一直保存此稿,我想正是巴老那一份对故友们的牵挂让只剩一页的此稿弥足珍贵。

21、  展览地为大连市文博艺术馆。展览以巴金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部分书信手迹为主,展示了巴金与51位友人的书信,内容既有创作编译、人际交往、社会活动等方方面面,还有大量的日常生活细节。

22、巴金的文章很多都以家庭为主题,因此,“憩园”又被人称为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之外的《冬》。

23、巴金前期作品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激越奔肆,一泻千里,无法以迁回婉转,含蓄凝炼对其加以规范;热烈酣畅,平白真率才是其方圆。这种显示着“语句和生命是进合为一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4、  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立民介绍,大连第一次出现在巴金笔下,是1935年2月3日他在日本横滨完成的小说《鬼》。作品中谈到主人公女友满子家庭状况时,巴金写道:“我知道她同父母住在一起,父亲在陆军省里做小职员,哥哥到大连去了……”后面还提到一句:“满子姑娘的父亲采纳了在大连的哥哥的意见,对他们的约束也突然反对起来。”不经意间揭示了当时大连受到的殖民统治以及大批日本人在这里生活的现实。

25、   1923年,还叫作李芾甘的他和三哥一起来到上海。在后来的80多年里,他和几乎所有来上海闯世界的普通人一样,频频搬迁。不过因为他是巴金,今天的我们居然可以很轻松地找到他的多达10余处的“故居资料”。除宝山路上海世界语学会、宝山路宝光里(《家》的诞生地,淞沪战争中被炸)及溧阳路麦加里等处已不存外,现有9处旧居尚存,按居住时一间先后排列为:

26、在叶家姐弟印象里,最为全家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父亲叶至善和母亲夏满子在乐山补办的婚礼。彼时,虽然生活十分拮据,甚至依靠锅巴泡饭度日,但是对于儿子的婚礼,叶圣陶并未草草了事。“爷爷腾出自己的卧室给父亲和母亲做新房,还特意给院子里里外外挂上红绸。”叶永和说。

27、NO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黒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切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28、   当年搬家之初,巴老全家都很高兴。夫人萧珊新买了很多家具,使家中很多书籍上了书架,房屋前草坪和院子里的广玉兰和葡萄架都是巴金所喜欢的。在这里,巴金写下了《大欢乐的日子》、《赞歌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等散文。巴金原来还想写《激流三部曲》的续集《群》,描写觉慧离家后的生活。晚年巴金不顾年老多病,谢绝各种应酬,历时八年,在武康路寓所写出了有四十余万字的《随想录》(五卷本)。

29、巴金的语言风格特征明显,总体来说他的语言是热烈、明快、朴素的,然而就情感对语言的影响,又可分为前后两期来看待。前期以青春激情的抒情语言风格著称,感染性极强,故而巴金前期以《家》为代表的小说受到青年人的热烈追捧;

30、而在成都期间,叶圣陶受留美博士汤茂如盛情邀请,任四川省立华阳中学(列五中学前身)语文教学兼文科部主任。在《我与四川:叶圣陶的第二故乡》中,收录有叶圣陶写的教学日志,“有一三年级学生将昨日余之讲词记下,嘱余修改。其稿二千言以上,就油灯下改之。”从只字片语中,可以想象叶圣陶当年在昏黄的油灯下,逐字逐句批阅学生作文的情境,可管窥其敬业精神于一斑。

31、1925年,8月,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准备报考北京大学,因病于上海休养。9月,参加发起无政府主义组织上海民众社并出版《民众》半月刊。本时期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一些著作。

32、NO为什么要挣扎?倘若那正是我要到的去处,用不着使力挣扎的。我一定放弃任何抵抗愿望。一直向下沉。不管它是带咸味的海水,还是带苦味的人生,我要沉到底为止。这才像是生活,是生命。

33、很快地就什么都安置停当了,供他的有圣像的神龛,盛着碗碟的柜子,棹子,长椅,床,放在里面的房间里;主人的出品,各种尺寸和用各种颜色的棺材,还有盛着蜡烛的匣子,丧事用的帽子和外衣,安顿在厨房和客厅里。大门的上面高撑着一个招牌;这招牌上表现着一个肥壮的‘爱神’手上擎着一双燃化了的烛,招帖上写着:此地出卖并装璜本色的或漆绘的棺材。”

34、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35、《激流三部曲》以成都为背景描述了1919年起5年之间封建中国家庭逐步走向分化与衰落,最终高家的年轻一代冲破封建礼法走向新生活的故事。

36、   南洋中学、永年路149弄、建国东路39弄4号、陕西南路287弄52号、南昌路148弄11号、南昌路136弄1号、襄阳南路306弄22号.淮海中路927弄59号,以及武康路113号——1955年到2005年的“巴金家”,也是2012年正式开放的“巴金故居博物馆”。

37、   在武康路寓所里,巴金接待过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作家韩素音等很多外籍友人,至于在这里会见的国内文化界、文艺界人士就更多了。

38、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39、“从苏州,下杭州,经汉口,过重庆,西进乐山,后到成都……”自1937年秋,叶圣陶带着一家老小入川后,在蜀地一待就是8年。

40、摘自沙永杰纪雁钱宗灏著、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上海武康路:风貌保护道路的历史研究与保护规划探索》2009年12月第1版第112-116页

41、一直以来巴金的立身原则就是——“要说真话”。

42、在编辑翻译小说集《白甲骑兵》时,巴金手边并没有罗淑留下的原稿,那些翻译作品都发表在了上海的刊物上。当时在昆明无法寻找到这些刊物,巴金便写信委托在上海留守文化生活出版社的作家陆蠡帮忙寻找。陆蠡接到巴金书信后,便四处寻找发表罗淑译文的刊物,每找到一篇陆蠡就请人代抄,而后再设法将抄稿寄给巴金。巴金便在这些抄稿基础上,为罗淑编出了一册《白甲骑兵》。

43、1977年,任1983年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44、1921年4月1日,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发表在《半月》刊第17号刊载上。

45、《寒夜》通过描写汪家的解体过程揭露了当时大后方社会的黑暗。作者着重表现的是小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比如婆媳争吵,夫妻失和等,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真实、细致的描绘表明,汪家悲剧的根源在于国民d政府的黑暗、腐败。

46、这页手稿没有译者的署名,只有《棺材商人》标题。笔者通过查询资料得知:

47、巴金的作品风格就题材而言,巴金小说主要描写家庭生活,具有强烈的自传性。他的短篇小说题材多样,涉及面广。在巴金的作品中,家是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有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巴金的语言风格显而易见。总的来说,他的语言热情、开朗、简单。然而,情感对语言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早期以青春激情的抒情语言风格著称,极具感染力,因此早期以《家》为代表的巴金小说受到年轻人的热烈追捧;

48、花园住宅,曾为苏联商务代表处。1923年建造。假三层,细卵石墙面,装饰简洁。南立面底层为敞廊,上为跌檐式山墙;北立面入口设带券心石的半圆形拱券。

49、90年代后出版随笔集《再思录》,编辑出版了《巴金全集》(二十六卷)等。

50、近来曹禺常常从北京到上海来住一阵子。他是来工作的。工作之一是想完成他三十年前没有完成的剧本《桥》。工作是艰巨的,重拾旧梦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容易,可是这是值得努力以赴的工作。在巴金家里有几次都谈到了《桥》。曹禺说他在设法找在《文艺复兴》上发表过的前两幕原作,他在努力寻忆、收集四十年代重庆的生活印象;他在努力继续写。有时表现出非常吃力的样子,这时巴金就给他打气。“打气”并不能概括他们对话的全部气氛,发生在两个老朋友之间的对话使我这个旁听者受到了非比寻常的感动。巴金已经是近八十岁的老人了,我看他就像推着一部车子过桥,他吃力,但耐心,一点点地使劲地推。他微笑着,说着笑话,但总不离开主要的目标。笑话有时是有点辛辣的,这时曹禺就像个爱娇的孩子,要躲闪;但也会承认自己的有些举动是可笑的。在这种地方我看到了曹禺的诚直、天真,这是非常可爱的性格。我想,他总是会被一步步推上桥顶的吧。

51、1927年,他在法国旅居时,认识了几个朋友,其中的一个叫巴恩波。不久,听说巴恩波在项热投水自杀,他虽然不熟识这个朋友,但深感痛苦。后来取定的笔名“巴金”的“巴”字即用这个自杀的朋友之姓。至于笔名中的“金”字则是他的一个安徽籍朋友想到的。当时,他正译完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前半部不久,这部书的英译本还摊在桌上,那个朋友听说他要找一个容易记住的字作为笔名的名(姓“巴”已有),就开玩笑地说出了“金”字。他采纳了朋友的意见,从此,以一个少有的姓和一个常见的字合成的“巴金”这个笔名诞生了。

52、从另类史料看人性闪光,这是我认真读完冯雪峰所写外调材料后的一种感悟。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著有一本《人格论》,他认为人格是有特质的,好比“同样的火候,使黄油融化,使鸡蛋变硬”。特质分为群体特质与具体特质,前者具有普遍性,后者具有个人特点。但人格是不确定的,一切都在变化过程当中。如何对人格进行检验?我认为置于一个特定的情境之中,置于一种具有高压态势的环境之下,就是对人性善恶美丑的一种真实检验。《旧唐书·魏征传》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冯雪峰的外调材料,就是我洗涤灵魂污垢的一面镜子。见贤思齐,就能使自己的人格向真善美的方面变化,并日趋升华。

53、1966年8月,中国作协上海分会贴出攻击巴金的大字报,不久巴金即遭批判,被关进“牛棚”。1967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巴金被点名批判。随后在上海奉贤县“五七干校”劳动两年半。

54、借住姚家的时候,黎先生还得以了解了上一代主人杨家的故事。

55、这部作品又一次体现了巴金创作的特色,把家庭当作社会的缩影来描写以家庭生活画面来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除此之外巴金在《某夫妇》、《猪与鸡》、《团圆》等短篇小说中也有对这一题材的优秀运用。

56、   2012年的春天格外地迟,据气象学家发表在早报上的考证,似乎的确是比往年晚了7天。4月里的日头,总算有了点徐徐暖起来的势头,从地铁衡山路口走去武康路,一路日妍风和。113号,远远就看见有位保安在门口候着——遇到探头张望的路人,便递上一张故居简介,态度分外和蔼。

57、1954年9月15日—29日,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0年4月,散文集《赞歌集》出版;同年,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冲击。1979年12月,杂文集《随想录》(第一集)出版。1982年10月,《随想录》(第三集)出版。

58、在出版业沉浮多年,现已88岁高龄的李致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侄儿,也是叶圣陶的追崇者,他与读者分享了叶圣陶与巴金的故事。

59、我确实相信,要真正了解一位作家,最好的办法是去读他的作品,尽可能全面完整地读。

60、叶圣陶,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61、“如果有人问我的职业,我会说,我的第一职业是编辑。”叶圣陶一生致力于编辑与出版,从未停止过对自己“最初和最终”职业的热爱。他曾经发掘巴金、丁玲、戴望舒、胡也频、施蛰存等一大批贤才俊彦,故而被称为文坛“伯乐”。

62、  这些书信折射着时代的背景,能够以小见大,认识时代和历史的变迁,是文学和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63、1983年任中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2003年3月在中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64、鲁迅除开论敌,当然有更多的朋友。巴金就是鲁迅奖掖扶持的进步作家,也是鲁迅的青年友人之一。1957年9月16日,中国作协在北京首都剧场召开了一次斗争“丁(玲)陈(企霞)反d集团”大会,雪峰莫名其妙地成了陪斗者。当时巴金跟靳以作了一个联合发言,对雪峰进行了挖苦和讽刺。这当然是迫于形势不得已而为之。巴金对于自己的这些经历已在《随想录》等作品中进行了深刻反思。在“文革”十年中,“四人帮”在上海的代理人对巴金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必欲置之于死地。1966年11月18日,雪峰在给上海作协一份外调材料中写道:“鲁迅当时大概从黄源等人口中知道了巴金一些事情,又认为巴金肯埋头实干,肯介绍外国文学,自己也能写,相当重视他。当时我也经过调查,知道巴金同当时中国无政府主义者并无组织上关系;巴金本人并不隐瞒自己思想上倾向于无政府主义,但并未有过反共的言行。因此,肯定巴金是一个进步作家。从那时一直到后来,我都觉得巴金对自己思想方面的态度是坦白的。”雪峰这些证言,从根本上否定了“四人帮”一伙在政治上对巴金的污蔑不实之词。

65、附:黄裳书信中的巴金(周立民).....175编后记(周立民)............230

66、NO我是春蚕,吃了桑叶就要吐丝,哪怕放在锅里煮,死了丝还不断,为了给人间添一点温暖。

67、写完了《寒夜》以后,巴金没有再写新的长篇。这个时期除了翻译以外主要是作编辑工作,还有就是读书。客厅里客人来往不断,他有时陪客,有时就躲到三楼上去。有时来了客人,喊他下来,他就披着一件半旧的人字昵夹大衣,手里捧着一本书,眼镜推在额上,从楼梯上走下来。一面招呼,一面嘴里还咿唔地说着什么。自然,这时的来客一定是熟人。

68、无政府主义思想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而巴金处女作的《灭亡》则把他反专制的憎和对人类的爱的这两面作了非常青春激情的表述,而后的《家》则更为直接的体现了他对限制个人自由的封建的主义的无情的控诉。

69、然而,对这一切,姚国栋是不知道也不愿知道的。他一厢情愿地认为夫妻感情非常好,没有任何问题。而且,对小虎,他也是一味纵容娇惯。他始终认为,小虎是不会学坏的,将来一定有出息。

70、巴金对曹禺说的话,有些已经写进《随想录》了。近来巴金有机会就要劝朋友多写作品,多做工作。他对不同的对象说的话是不同的,方式也不同,但目的总是一个,希望我们努力工作,争取为人民多留下一些精神财富。老人拳拳的心是摸得到的,从温暖至炽热。从他和曹禺的谈话中我仿佛看见了从读《雷雨》原稿时就已经点燃了的火焰,一直燃烧到今天,四十多年了,依旧、也许是更加炽热了。

71、“我惟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72、  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73、1940年七月始,辗转于昆明、重庆、成都、桂林、贵阳等地,从事抗日文化宣传活动。

74、“从酝酿到成立机构,再到字典审订和出版,各个环节都浸透了叶圣陶先生的心血。”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韩涵表示,在前期收集资料时,叶圣陶和专家学者反复商讨后,拟定了编写宗旨和体例,并据此进行试编。拟定的体例和试编的稿子,叶圣陶都仔细看过。“有的稿子像作文一样进行修改,有的地方提出意见,供编写人员参考研究,有时也和大家一起讨论。”

75、分享|万物复苏,春光明媚,不负好时光——2019年第一季度游客留言精选

76、  今年是巴金诞辰115周年,展览通过巴金与50多位朋友之间的通信,展现了一代人之间“温暖的友情”以及友情背后的时代印记。

77、前天到医院去探望巴老。坐下不久,曹禺来了。这是我最近第二次在医院里看到他。回想年来几次与曹禺相遇也总是在巴金家里。他们是老朋友,谈起天来热烈而随便,海阔天空地谈着许多事情。坐在一旁听他们谈话也真是一种快乐。他们对谈,有时也争论。曹禺的耳朵不大好,戴着助听器也还是时时把头凑到巴金身边去,因此巴金说话时就比平常更放大了声音。我坐在对面,他们就像发表演讲似的面对着我这个唯一的听众,摆出他们的看法,好像时时想打动、说服我。这可真是非常的有意思。

78、不久,在上海的第二次文代会上,他作了那个著名的发言,说了几句自己的心里话。发言后在会场外面的草地上休息时,我曾向他表示了自己的担心,随后就为自己感到异常的惭愧。论年龄、论经历,提出这种心有余悸、谨小慎微的意见的应该是他而不是我。正直、勇敢这些美好品质在他身上发出的光闪,不能不使我感到异常的惭愧了。

79、   时间以静默但强大的力量一点一点侵蚀着人类文明的痕迹,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是人类与时间对抗的一种方式。除却建筑本体,发生在其中的故事,则可以由语言和文字打破时间、空间的束缚。《建筑导读》系列推文,旨在带领大家穿过时间的长廊,畅游书本中存在于另一个维度的历史建筑,探寻其中的线索。

80、走进那座他觊觎了很久终归用了一笔大款得到手的小的黄屋子,这个老商人自己觉得很诧异,他的手心里再也没有一点快乐。

81、巴金多次说过,不少人劝他关起门来安度晚年,不要再写文章,再说话,享受由“相安”取得的好处。可是这办不到,即使每天只能艰难地写一两百个字,而且字越写越小,可是怎样也不肯放下笔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性格啊!  1983年的秋天他在西湖边上住了一段日子。虽然行动不便,不能有太多的活动,更多的时间只是留在旅馆的房间里,可是看得出他的精神是松弛下来了,飓风已经过去,天空出现了暂时的平静。他还到鲁迅先生的故乡绍兴去过一次,他有一张百草园中的照片,拄着杖的老人脸上浮出的是欣快的笑。在游禹陵时,他还拖着病腿挣扎着爬到竖有“大禹陵”的碑亭前面。这是几年来难得的一段平静舒心的日子。可就在杭州的旅馆里又吹来了风,接着就是隐隐的雷声。一场大风暴眼看着就要起来了。

82、   解放后,从1953年起,上海加紧改善高级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房管部门将原租界内的多处花园住宅和公寓腾出来提供给知识分子居住。巴金就是在此背景下由当时上海市长陈毅特批,于1955年搬人武康路113号,此前这里曾是前苏联商务代表处。巴金在这座房子里度过了半个世纪。

83、摘自上海徐汇区湖南社区(街道)d工委、湖南路街道办事处2008年5月编印的《庭院深深——武康路一带老房子里的故事》(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内部资料准印证2008第094号)第33-34页(非正式出版物)

84、    “文革”结束后,巴金在武康路的家中开始写作被海内外文学界称为“一部说真话的大书”的《随想录》,即便在患帕金森症后写字困难,仍坚持不懈。他的自省精神,忏悔意识代表了一代良知未泯的知识分子对自己亲手参与的罪恶绝不姑息的沉痛书写。巴金的著作被翻译成多国文字,1982-1985年,巴金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等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武康路家中常常有各国来宾到访,那两株广玉兰树下,巴金也常和来访的客人们一起摄影留念。

85、  李敬泽说:“看到一行一行的字写在纸上,我能够想象每一个人都是在灯下给远方的朋友怀着情谊、怀着思念写那一封一封的信,我的心中满怀感动。”

86、这份资料写于1966年8月10日,即文化大革命初期,题为《有关一九三六年周扬等人的行动以及鲁迅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口号的经过》。由于这份材料内容丰富,后来被人油印,广为流传。这份材料中有一处提到:“当时茅盾以及生活书店等对鲁迅的态度也不好。当时茅盾同鲁迅的关系表面上是好的。但鲁迅谈话中几次提到茅盾,说:‘近年来,茅盾对我疏远起来了。他没有搬家前,我们同住在一个里弄,有的事当面一谈就可以解决,可就不当面商量。’鲁迅又说过这样的话:‘凡有外国人要见中国作家,我总是推荐茅盾去,请他代表中国左翼作家。’鲁迅当时谈话中表示他最不满意茅盾等人的,是生活书店要求撤换《译文》编辑黄源(《译文》原在生活书店出版),事前没有同鲁迅商量,而用鲁迅认为‘吃讲茶’的方式‘要挟’鲁迅的一件事。”(《雪峰文集》第4卷,第51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7月出版)不过,茅盾在文革时期并没有看到这个材料。直到这份材料1979年2月在《新文学史料》第二辑刊出之后,茅盾才得以知晓。茅盾历来是以鲁迅亲密战友的身份现身的,还有一幅鲁迅、茅盾联名祝贺红军长征胜利的油画公开展出过。所以,当西北大学《鲁迅研究年刊》负责人闫愈新访问他时,茅盾指出了“鲁迅研究中也有‘两个凡是’的问题。比如说有人认为凡是鲁迅骂过的人就一定糟糕,凡是鲁迅赏识的就好到底。我看并非如此。这类事情要实事求是”。通过这件事,茅盾提出要反对神化鲁迅,不要搞形而上学。茅盾这篇文章同时又发表于《人民日报》,在鲁迅研究界引发了一番争议。茅盾所不了解的是,1974年6月23日,雪峰收到了温州第六中学一位语文老师项经川的一封来信,并于同年7月1日作了认真回复:“当时鲁迅先生谈话中说到茅盾先生等‘可就不当面商量’的话是指当时生活书店要撤换《译文》编者的事情。这件事,我到上海后同胡愈之先生及茅盾先生谈了鲁迅先生的态度后,相互间当即谅解了,胡、茅等也承认他们当时没有把事情处理妥当。总的说来,茅盾先生、胡愈之先生等同鲁迅先生的关系是好的,他们对鲁迅先生是尊敬的。至于说‘不够尊重’鲁迅先生,是说当时左翼文艺界都还没有能够像毛主席那样重视鲁迅先生,也就是认识鲁迅先生很不够的意思,不只是说某一人或某些人。这一点,你大概不会有误解,也就是说不会对茅盾先生有误解。”(《冯雪峰全集》第7卷,第142至14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这封复信中的文字,正是前面那份材料中关于这件事情的必要补充。我想,茅盾如果能理解冯雪峰写的那份材料并非出于自愿,此后又作了必要的补充和更为周全的表述,定会对雪峰多一些应有的理解和历史的同情。

87、  一生走遍大江南北的巴金,生前从未到过大连。然而,在他的笔下,大连不是一个陌生的地方。

88、著名学者陈子善和青年学生在研讨会期间交流。

89、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为:真与善。这两点之间,“真”是巴金文学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学思想的基点,是价值。巴金文学思想中的善是人的绝对自由追求的价值观,这主要得益于他早期所接触的无政府主义思想。

90、1949年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当选为文联委员。

91、客厅里客人来往不断,他有时陪客,有时就躲到三楼上去。有时来了客人,喊他下来,他就披着一件半旧的人字昵夹大衣,手里捧着一本书,眼镜推在额上,从楼梯上走下来。一面招呼,一面嘴里还咿唔地说着什么。

92、相恋8年之后,年届不惑的巴金与萧珊结婚。他们最初的家庭建立在重庆,那时他迎来人生又一个文学创作的高潮期,写下了《憩园》《第四病室》和《寒夜》。

93、“我惟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94、三十一年前上海解放的那一天下午,我陪他到文化生活出版社去看有没有受到什么损失,然后就走到大马路上去看解放军入城;后来,又到过山东、苏北的老根据地进行慰问;1952年,他从朝鲜前方回国度假,萧珊从上海赶到北京去看他。在这几次不同场合我都留心观察过他,发现他开始变了,话开始多起来,有时会唠叨地反复地说着什么,就像一个大孩子似地。这段时期他写了不少散文,歌颂伟大的祖国、歌颂志愿军英雄……他的感情是真诚的。他在《爝火集》的序里在提到这些文字时表示了他的信心:“我至少比有些人更爱我们的时代,更爱我们的生活,更爱我们的国家。”这是他1978年底说的话,是经过了严峻的锻炼、考验以后说的,也是合乎事实的。

95、正像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的那样: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主人公的困惑在现代家庭中也普遍存在,好的夫妻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应当留给孩子什么样的遗产?

该文章由作者:【admin】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