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六戒原文精心整理32句

曾国藩六戒原文

1、心态是人生幸福的根源。一个人容易被人激怒说明这个人的心理还没有成熟。我们常说,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曾国藩要“戒忿怒”其实就是想营造一个平静如水的心理环境,保持积极的人生观。

2、(译)习练书法:早饭后必须练习书法一小时。而且,所有文字方面的应酬,都可以作为练习书法的机会。凡是今天的事情,一定不许留待明天去做,事情越积越多,就会越难以清理。

3、第五戒: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曾国藩六戒原文)。

4、经常说别人短处的人,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可以说是“存心不厚,识量太狭。”经常谈论别人的短处,夸耀自己的长处,不仅是情商低的表现,也必然给自己招来怨恨,埋下祸乱的种子。

5、第五戒: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6、我国民间(私人、家庭)流传下来的训诲劝诫类文献,直接反映了人们当时所倡导的道德理想,比那些堂皇的官方儒家经典更直接、真切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征。这些读书人、士大夫教诲其子孙后代的教育读本,全面周详地阐述了立身处世、立志成才和处理家庭关系以及人际关系的一系列准则,更涉及到为官、治国、治学、修身、养性各方面内容和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思考,可和为当今我们精神文明和道德规范建设的参考资料。

7、(注)“节劳,节欲,节饮食”可以说就是养生的咒语真言,其中“节欲”包括节制性欲和物欲。但人们都不能掌握节制的“度”。其实很简单:只要时时刻刻想象自己正处于疗养时期不就可以了吗?

8、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皆由存心不厚,识量太狭耳。能去此弊,可以进德,可以远怨。

9、被外在表象所诱惑,容易引发贪心,使人步入陷阱,万劫不复。

10、《商君书》:“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中也告诫人们,真正能够成功的人,往往是能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不会与众人谋划的。

11、曾国藩明确告诉我们,办大事要以“识”为主,才气、才能不过是辅助罢了。所以恃才傲物的人,往往难以成就大事。当然这里的“识”,不单单指知识,更指的是经验和见识。

12、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13、第五戒: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曾国藩六戒原文)。

14、从古到今天下的平常人,都是因懒惰而导致失败,从古到今天下的有才之人,都是因骄傲而失败。大体概括军事上的失败,不是骄傲就是懒惰,二者必有一个;大家王朝的衰败,不是骄傲就是懒惰,二者必有一个。戒骄傲,以不轻易嘲笑别人为第一要素,戒懒惰,以不晚起为第一要素。傲是不好的德行,惰是衰败之气。两者都是失败的原因。 

15、参加中国规模居行业之首、实战的中小企业家智慧成长平台资本大智慧与总裁智慧,您将收获:

16、读史:丙申年购《二十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

17、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18、这句话告诫我们:长久获利的事,或者所有人都一窝蜂竞相追逐的东西,往往埋伏着危险和失败。

19、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20、第六戒: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21、做大事的人,阅历和见识最为重要,才能只作为辅助;要成就大事,一半在于谋划,另一半要看天意。

22、曾国藩是勤劳的好例子,他其实并不聪明,但是却能以“勤”成就大学问和大事业,可以说正是普通人的榜样。而如项羽、李自成等,占尽天时地利,却因为骄傲而败亡。

23、此外,谋大事之人,必须有自己非凡的眼光、气度以及谋略,看准了的事情就要去做,而不是跟一批人商量。赚三千工资的人和赚一万工资的人的格局不一样,你问了太多的人,接收到太多的信息,最后反而导致顾虑太多、动摇意志,止步不前。第五戒: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所谓“庸人”,就是那些普普通通的人,而这样的人只能只能靠自己的勤奋来获得财富,因为没有技能、知识和背景,庸人最忌讳的就是“懒”字。如果本身家庭条件一般,又没有技能和经验,再懒惰下去的话,就会越来越穷。

24、前半句讲的是,做人不可欲求不满。就如同“天上不会掉馅饼”一样,这个世界上也不会有一直让你获利的事,有些事看起来源源不断地获利,实则是陷阱乃至骗局。

25、曾国藩这句话的意思,入目三分地画出了可这种人的精神肖像。那种经常谈论别人缺点的人,内心其实是借此在掩饰自己的缺点;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内心其实是嫉妒或者想掩盖别人的长处罢了。

26、(注)“不拘何时”就是不去刻意的追求功夫和境界。所谓“来复之仁心”,也就是《易经》的“一阳来复〖〗”或道家的“玄而又玄(静极生动)”的境界。“正位凝命”四字,就是《大学》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三教觉迷录》中“正念”的概念。

27、⑤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28、谋划事情,一定要跟有主见的几个人一起,而不要与众人一起谋划事情。正如《战国策》上说,“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通俗地说,就是谋求特别重大的事情,不必与众人商量。因为谋求大事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与气度,自己看准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别人商量,反倒麻烦。如果别人见识低下,心胸狭小,气度平凡,必定不理解你的想法。七嘴八舌,会动摇你的意志,也会破坏你的信心和情绪。

29、曾国藩一生的处事之道,深谙“中庸”之道,做事不激不厉。因为他甚至,过犹不及的道理。

30、第六戒: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31、利益,往往是众人都渴望得到的,如果谁独占了利益而不与大家分享,那么一定会招致怨恨,甚至成为众矢之的。所以,面对利益,一定要权衡取舍之道。谋划事情,一定要跟有主见的几个人一起,而不要与众人一起谋划事情。

该文章由作者:【admin】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