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的作品简介概括精心整理56句

莎士比亚的作品简介概括

1、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言:“现代(西方)的政府行为十分之九是有害的”;“与中国传统治道不同,现代西方政府是被其内部的破坏性能量所驱使(摧残异域)……;如此破坏性(负能量)包括资本主义、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以及传教活动。”

2、表意文字(汉字)是知识、科学与艺术的原生符号。约翰逊说:

3、作者介绍:黄朴民,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国学院教授,国内著名《孙子兵法》研究专家。

4、在过去数十年里,基拉尔赢得了文学批评家、人类学家和哲学家的赞誉,因为他的开拓性尝试表明,摹仿欲望在所有文化中普遍存在,既维护了社会稳定,又威胁到这种稳定。在一系列精彩而富有挑战性的书中,他探索了文学、神话和仪式,展示了摹仿欲望是如何与暴力、受害者、替罪羊、献祭、羞耻、竞争和复仇等心理联系在一起的。基拉尔在本书中灵活地运用他强有力的理论,为戏剧和文学的功能提供了新鲜而重要的见解。

5、  莎士比亚,即威廉·莎士比亚,被誉为是英国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莎士比亚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有着十分突出成就的伟大作家,他在全世界都享有非常高的文学地位。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全世界都有着十分广泛的流传。(莎士比亚的作品简介概括)。

6、1585年到1592年这八年时间里,我们对于莎士比亚一无所知。我们只知道这段时间里面,他只身一人来到了伦敦,进了剧院。至于他是怎么到伦敦去的,有多种猜测。有一种说法,说他辍学后在家乡的学校里做过一段时间教师。大家也知道,教师是赚不到什么钱的。他为了改变家庭现状,所以到大城市闯荡。还有一种说法,说他偷猎的时候被抓到,差点入狱。为了躲避法律的惩罚,淘到伦敦去的。还有一种说法,当时的英国有很多剧团全国巡回演出。估计也是经常到斯特拉福镇来演出。莎士比亚可能从小就喜欢看这些剧团演戏。后来就干脆跟着一个剧团跑到伦敦去了。

7、早在150年前,即在莎士比亚的晚年,英国出现了一个单词表,共2,543个。那么,数万词汇的经典莎剧从何而来?答案是来自《约翰逊英语词典》!诗云:

8、作为“道”的一种体现,“雅”是知性和通用的语言文字的精髓。它连古今而联遐迩,所谓“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故而,人们可以做到广泛沟通、广见洽闻。李白诗云:

9、勒内·基拉尔,《莎士比亚:欲望之火》,唐建清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7月。

10、基拉尔敢于公开断言,而毫无疑问,许多莎士比亚研究者在他们的研究中都有过这样的想法。因此,作为一个聪明的读者和高度熟练的阐释者,基拉尔能够毫不费力地识别莎士比亚作品中为摹仿欲望服务的各种结构模式。

11、也就是说,经过好几代“编辑”的努力,莎士比亚作品从“土话版”(粗俗、下里巴人)变成了“雅言版”(经典、阳春白雪)。

12、早期创作以诗歌、历史剧、喜剧为主。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结构和语言技巧很高,主题有时间、友谊、爱情、艺术等。十四行诗中,专门有一种叫莎士比亚式十四行诗,可见莎士比亚的影响力。书中解构了十四行诗的形式ababcdcdefefgg,尤其是最后双行体gg,是全诗高潮,也往往是发人深省的箴言,莎士比亚的最后两句常常被大量引用。

13、《仲夏夜之梦》是威廉·莎士比亚青春时代最后一部也是最为成熟的喜剧作品,同时也是威廉·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喜剧之一。整部戏剧情调轻松,总的来说就是一个"乱点鸳鸯谱"的故事。剧中又穿插了小闹剧当作笑料,即众工匠为婚礼所排的"风马牛不相及"的喜剧以及排戏经过。(莎士比亚的作品简介概括)。

14、“莎士比亚”的编辑工作在18世纪发生了重大变化,那就是词汇所发生的功效,尤其表现在审美和道德上。……蒲柏的莎剧版本添加了唯美诗句和道德情操。……显然,约翰逊词典构成最重要的“莎士比亚”词汇表;……可以想象,约翰逊编辑的“莎士比亚”,其段落都是由其词典定义的英语词汇所构成。……进而言之,1765年问世的约翰逊编辑的莎剧全集,是一个充实词汇的增量版。

15、《仲夏夜之梦》是威廉·莎士比亚青春时代最后一部也是最为成熟的喜剧作品,同时也是威廉·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喜剧之一。

16、《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早期喜剧创作的终结。这部作品以抒情的笔调,浪漫喜剧的形式,再次讴歌了人文主义对爱情和友谊的美好理想,表现了生活之美、爱情之美。几百年之后,《第十二夜》的巨大艺术魅力依然不减,读起来令人心旷神怡,精神愉悦。

17、一再遭对方侮辱歧视,女儿洁西卡(Jessica)又跟罗伦佐(Lorenzo)私奔,因此夏洛克怀着深仇大恨,来到威尼斯法庭。他斩钉截铁的拒绝和解,坚决按照借据条款,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这时剧情达到扣人心弦的最高潮。

18、——《冬天的故事》(第五幕第二场)/486

19、《李尔王》——是英国的一个古老传说,故事本身大约发生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后在英国编成了许多戏剧,现存的戏剧除莎士比亚外,还有一个更早的无名氏作品,一般认为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是改编此剧而创作的。而莎士比亚版则是目前世界最著名的故事版本,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

20、美国女作家谢莉·德威斯(ShelleyDeWees)在研究简·奥斯丁的过程中发现,在奥斯丁生活的时代,以及之前之后,活跃着许多像奥斯丁这样的女作家,而且都曾红极一时。生活在对女性,尤其是有才华的女性,诸般限制的时代,这些女作家的生活与创作充满了戏剧性。于是,在二〇一六年,德威斯出版了《不只是简·奥斯丁》(NotJustJane,又译作《不只是简·奥斯汀》)一书,以一种学者的方式,用充满感情与共鸣的基调还原了十八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末,七位女作家的戏剧人生。她们中,有华兹华斯仰慕并追随的海伦·玛丽亚·威廉斯(HelenMariaWilliams,1759-1827),有以处女作《哀挽十四行诗及其他随笔》与罗伯特·彭斯和威廉·布雷克共同开启英国浪漫主义的夏洛特·史密斯(CharlotteSmith,1749-1806),有在世时充满争议但极具表演与写作天赋的玛丽·鲁滨逊(MaryRobinson,1758-1800),有研究超自然力量、骨相学等而闻名一时的凯瑟琳·克罗(CatherineCrowe,1800-1876),还有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的女儿萨拉·柯勒律治(SaraColeridge,1802-1852),有创作力旺盛、与出版社据理力争收益的黛娜·马洛克·克雷克(DinahMulockCraik,1862-1887),还有争议与声名俱收的玛丽·伊丽莎白·布雷登(MaryElizabethBraddon,1835-1915)。这七个女作家各有各的特征,但又有着所属时代的共同艰辛。她们在世时都影响一时,受到包括萨缪尔·约翰逊博士、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兰姆、斯各特、狄更斯、萨克雷在内的伟大作家们的盛赞。是什么让她们的名字渐渐被遗忘?她们又曾有过怎样戏剧化的奋斗史?

21、例如“莎士比亚”(作品/戏剧),在18世纪“中国风”之前是“不雅”的。

22、这样,直到1592年,我们才有一个关于他的记载。一个大学才子派的剧作家,格林攻击过莎士比亚,说他是“一只暴发户式的乌鸦,用我们的羽毛装点了起来,用一件演员的外衣包藏起了他的虎狼之心”。也就是说莎士比亚剽窃了他们的作品。从这个攻击我们也可以看出,到1592年,莎士比亚在伦敦戏剧界已经很有些地位了。不然不会找来这种充满醋意的攻击。据后来学者推测,他在1592年之前,估计已经写了几部喜剧和历史剧。像《亨利六世》、《驯悍记》《维洛那二绅士》等。

23、莎士比亚与世界精神结伴,他也像世界精神一样看透了这个世界,什么都不能瞒过他。不过,如果说世界精神的职务是在行动之前,甚至常常是在行动之后保守秘密的话,那么作家的旨意则是将秘密吐露出来,让我们在行动之前,或是就在行动过程中相互了解。

24、我们将另外撰文剖析政治史,而本篇则专门探讨与莎士比亚有关的文字与文学。

25、1577年,被父亲从学校接回,不得已帮父亲做了一段时间的生意,他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干过其它各种职业,这使他增长了许多社会阅历。

26、譬如说,由于人民群众不愿意承认优秀人物的特权而产生的愤怒贯穿在《科里奥兰纳斯》整个剧本之中。在《恺撒》一剧中,一切都涉及这样一个概念,即优秀的人物不愿让最高的位置由别人占据,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他们能够以集体的方式发挥作用。《安东尼和克利奥佩特拉》一剧竭尽全力要说明,享受和行动是互不相容的。如果我继续这样探讨下去的话,我们会更加景仰他。

27、中国的书面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使用通用媒介来交流思想”。后者是威尔金斯主教(BishopWilkins)呈交给皇家学会的论文的构想(1668年)。(那时)我们的字母系统仅仅是声音符号,而汉字则是思想的符号;……甚至操不同语言的东亚及东南亚,也能凭借汉字进行交流。……(那时)除了阿拉伯数字之外,多语种的欧洲几乎不能普遍沟通;而在中国,整个的汉字系统则类似于阿拉伯数字。……《约翰逊英语词典》中的几万个英语词汇和成千上万个汉字,所表示的都是同样的意思。

28、《皆大欢喜》的开端主人公的爱恨情仇交织缠绕,本以为是错综复杂难以排解,但却在各种机缘巧合下四对恋人喜结良缘,故事用善良战胜了邪恶,最后结局皆大欢喜。

29、“在17世纪后期和18世纪早期,西方人发现汉语结构是所有其他语言(得以成立)的关键。”——耶鲁大学教授史景迁(JonathanD.Spence)。

30、原著频繁出现的众神和英雄的名字,大多数人分不清;

31、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 《第十二夜》。历史剧《理查二世》 《约翰王》《亨利四世》《亨利五世》

32、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其父约翰·莎士比亚是经营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的杂货商,1565年任镇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镇长。

33、中期创作以悲剧为主。莎士比亚的悲剧对社会的批判,达到了空前的深度和广度。他不仅描写人物悲剧性格与环境的冲突,更侧重人物内心发生的冲突。莎士比亚的悲剧一般有两条或以上的发展线索,形成一种复调结构。

34、第二十五章让我们把他当作一盘祭神的供品而切割

35、《皆大欢喜》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著名喜剧。主要剧情描述被流放的公爵的女儿罗瑟琳到森林寻父和她的爱情故事。剧名《皆大欢喜》表明剧中受迫害的好人全都得到好报,恶人受到感化,有情人双双喜结良缘。这反映了莎士比亚理想中的以善胜恶的美好境界。

36、就简单地说这几句话吧,当然,这几句话绝对概括不了莎士比亚的全部功绩。他的爱好者和崇拜者们肯定还会补充许多。这里我们想再指出一点:莎士比亚的作品表明,像他这样的作品是很难得的,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一个不同于别的作品的概念,这个概念是该作品的基础,并在它的整体中发生作用。

37、打赢官司后,波西亚恶作剧的向没认出她的丈夫,讨了结婚戒指作为胜诉的酬劳,回家后再假意责怪他,引起一场喜剧性的吵嘴。最后在巴萨尼奥的恍然大悟中,本剧圆满落幕。

38、《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

39、《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andJuliet)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因其知名度而常被误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实为《麦克白》、《奥赛罗》、《李尔王》及《哈姆雷特》)。

40、吐辞又炳焕,五色罗华星;秀句满江国,高才掞天庭;

41、作者介绍:高益民,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副理事长。

42、我们读了莎士比亚的作品,世界就变得完全透明,我们突然发现,我们对美德与陋习、伟大与渺小、高贵与卑贱都非常熟悉,而且这一切,甚至还不只这一切,都是用最简单的方式实现的。但是,若要问这都是些什么方法,回答看上去好像是这样:莎士比亚是为我们的眼睛写作;然而,这是我们的幻觉,莎士比亚的著作并不是为肉眼写的。这一点我想解释一下。

43、浪漫主义时期赞颂莎士比亚的才华,维多利亚时代像英雄一样地尊敬他,被萧伯纳称为莎士比亚崇拜。20世纪,他的作品常常被新学术运动改编并重新发现价值。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旧广受欢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诠释。

44、作者介绍:辜正坤,北大外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教授。徐阳,北京大学英语系莎士比亚研究方向博士,大连大学讲师。

45、第马礼逊批评,汉语“蛮夷”被翻译成西文时,与其原意并不完全吻合;换言之,西文词典对该字的定义有些偏颇——机械性地照搬原意。他说:“中国人认为他们自己是世界上最文明的民族,而外国人则等而下之——也就是文明程度较低的意思,但不一定都是蛮夷或野蛮人。……然而,约翰逊博士在其词典里,则把‘barbarian’(蛮夷、野蛮人)定义为‘外国、外国人’;这是不恰当的,难道该汉字没有别的意思吗?”

46、此一疏漏可见端倪。这件事可以做这样的合理解释,即:约翰逊在编纂其词典时,需要引入汉字概念;也许是在他处理“Sea”(海)之际,由于某种缘故,他做个“标准汉语”(Mandarin)的记号,有待稍后查询其汉语概念。但因类似案例太多,他竟把这个字忘记了。

47、他虽受过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过大学。1582年,18岁中,列举莎士比亚35岁以前的剧作,称赞他的喜剧、悲剧都“无与伦比”,能和古代第一流戏剧诗人们并称。但他生前没出版过自己的剧作。

48、《麦克白》刻画的是诱惑与罪恶、惩罚的故事。女巫的诱惑,麦克白的罪恶和他的惩罚交织在一起,十分具有戏剧效果,值得观看。

49、《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青春时期的作品,整部作品充满着热情与爱,讲述了一对情人在经历一件件故事后终成眷属的故事。极大影响了当时的文学界,后世将其以多种形式改变,并流传下来。

50、——《仲夏夜之梦》中的海丽娜与赫米娅/50

51、约翰逊的不朽的词典(1755年)就是为驯服语言作斗争,而在那之前,英语则是堆积而无秩序、变异而无规则。……约翰逊把英语的败坏归因于过分的华而不实,所导致的走样、挤塞和增生。他想到培根、斯普拉特和威尔金斯等前辈,均严重关切如此语言之痼疾。评论家们指出……他从其前辈的作品中继承了对英语的批评意象——它极为混乱和不当表达,以及非法的和无节制的衍生,因而破坏了既定的顺序。

52、从1594年起,他所属的剧团受到王宫大臣的庇护,称为“宫内大臣剧团”,詹姆斯一世即位后也予以关爱,改称其为“国王的供奉剧团”,因此剧团除了经常的巡回演出外,也常常在宫廷中演出,莎士比亚创作的剧本进而蜚声社会各界。

53、《威尼斯商人》 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是一部具有讽刺性的喜剧。大约作于1596~1597年。

54、“汉语对其他所有的语言都具有唯一的合法性。”——法国神职学者马若瑟(JosephPrémare,1666-1736)。

55、1816年英国《评论季刊》称:“《康熙字典》……毋庸置疑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它对于汉语的重要性就像约翰逊词典对于我们(西方语言)一样。然而两部著作则是惊人的巧合。……《康熙字典》的编排几乎成了现在辞书的通用方法。”

该文章由作者:【admin】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