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池精心整理65句

沉淀池

1、平流式沉砂池实际上是一个比入流渠道和出流渠道宽而深的渠道,当水流过时,由于过水断面增大,水流速度下降,水中夹带的无机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从而达到分离水中无机颗粒的目的。(沉淀池)。

2、4)入口要有整流措施,常用的入流方式有溢流堰-穿孔整流墙(板)式、底孔入流-挡板组合式、淹没孔入流-挡板组合式和淹没孔入流-穿孔整流墙(板)组合式等四种。使用穿孔整流墙时整流墙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的6%-20%,孔口处流速为0.15-0.2m/s,孔口应当作为渐扩形状。

3、作为工业废水的预处理工艺,其具有比普通沉淀池更高的水力负荷和污染物去除率。

4、下水道的沉淀池的深度可以考虑地面以下一米左右,在沉淀池的50公分左右的地方开口,铺设管道接到污水管道里。

5、辐流式沉淀池内水流的流态为辐流型,因此,污水由中心或周边进入沉淀池。中心进水辐流式沉淀池的进水管悬吊在桥架下或埋设在池体地板混凝土中,污水首先进入池体的中心管内,然后在进入沉淀池时,经过中心管周围的整流板整流后均匀地向四周辐射流动,上清液经过设在沉淀池四周的出水堰溢流而出,污泥沉降到池底,有刮泥机或挂吸泥机挂到沉淀池中心的集泥斗,再用重力或泵抽吸排出。

6、辐流式沉淀池亦称辐射式沉淀池。池型多呈圆形,小型池子有时亦采用正方形或多角形。池的进、出口布置基本上与竖流池相同,进口在中央,出口在周围。但池径与池深之比,辐流池比竖流池大许多倍。直径一般介于20-30m之间,但变化幅度可为6-60m,最大甚至可达100m,池中心深度约为5-0m,池周深度则约为5-0m。水流在池中呈水平方向向四周辐(射)流,由于过水断面面积不断变大,故池中的水流速度从池中心向池四周逐渐减慢。泥斗设在池中央,池底向中心倾斜,污泥通常用刮泥(或吸泥)机械排除。

7、废水处理中吸、刮泥机的适用范围、特点及优缺点

8、平流式沉淀池表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水流在进水区经过消能和整流进入沉淀区后,缓慢水平流动,水中可沉悬浮物逐渐沉向池底,沉淀区出水溢过堰口,通过出水槽排出池外。

9、在混合反应区内,靠搅拌器的提升混合作用完成泥渣、药剂、原水的快速凝聚反应,然后经叶轮提升至推流反应区进行慢速絮凝反应,以结成较大的絮凝体。

10、(4)当池径小于20m时,一般采用中心传动的刮泥机,其驱动装置设在池子中心走道板上。当池径大于20m时,一般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其驱动装置设在桁架的外缘。

11、为充分发挥初沉池的作用,许多污水厂的剩余污泥都从初沉池集中排放,因此,初沉池出水中带有细小悬浮颗粒的原因主要有:水力负荷冲击或长时间超负荷;因为水短流二减少了停留时间,一直絮体在沉降下去之前即随水流进入出水堰;曝气池活性污泥过度曝气,是污泥自身氧化而解体;进水中增加了某些难沉淀污染物颗粒。

12、5)分别测定进、出水的SS,验证沉淀池在设计进水负荷下的作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比如二沉池的回流污泥浓度和初沉池的排泥浓度是否在合理范围内。

13、堰前设浮渣槽和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池的主体。池宽和池深要保证水流沿池的过水断面布水均匀,依设计流速缓慢而稳定地流过。池的长宽比一般不小于池的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米。污泥斗用来积聚沉淀下来的污泥,多设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

14、  ③水位控制:调节池低水位控制在0.5m,

15、在空地上建一个下水道的沉淀池,可根据厨房的用量大小来设定水池的大小,一般有一米见方就足够了。

16、沉淀池: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

17、按水流方向划分,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辐流式和竖流式三种。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可沉淀颗粒与水分离的区域;沉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割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18、(5)在进出口处均应设置挡板,高出水面0.1~0.15m。进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不应小于0.25m,一般为0.5~0m;出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3~0.4m。进口处挡板距进水口0.5~0m,出口处挡板距出水堰板0.25~0.5m。

19、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所在。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

20、水平管沉淀分离装置分成若干层,由此增加了沉淀面积,减小了悬浮物的沉降距离,缩短了悬浮物沉淀时间。

21、(3)进水方式一般设置配水整流布水装置,常用的有穿孔配水板和缝隙配水板等,整流配水孔流速一般低于0.15m/s。出水方式一般采用在池面上没置多条集水槽的方式,集水槽的集水方式为孔眼式或三角堰式。

22、1)抗冲击负荷较强,对进水浊度波动不敏感,对低温低浊度原水的适应能力强;

23、平流式沉淀池表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水流在进水区经过消能和整流进入沉淀区后,缓慢水平流动,水中可沉悬浮物逐渐沉向池底,沉淀区出水溢过堰口,通过出水槽排出池外。其基本要求如下:

24、(4)当池径小于20m时,一般采用中心传动的刮泥机,其驱动装置设在池子中心走道板上。当池径大于20m时,一般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其驱动装置设在桁架的外缘。

25、高效沉淀池由反应区和澄清区两部分组成。反应区包括混合反应区和推流反应区;澄清区包括入口预沉区、斜管沉淀区及浓缩区。

26、初次沉淀池一般设置在污水处理厂的沉砂池之后、曝气池之前,初沉池的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中密度较大的固体悬浮颗粒,以减轻生物处理的有机负荷,提高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活性。污水经过格栅截留大块的悬浮物和悬浮有机物,并经过沉砂池去除密度大于5g/cm3的悬浮颗粒后,仍存在许多密度稍小或颗粒尺寸较小的悬浮颗粒,这些颗粒的成分以有机物为主。

27、平流式沉淀池:池型为长方形,一段进水,另一端出水,贮泥斗在池进口;

28、桐乡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接纳桐乡市市区梧桐镇污水系统中的污水,其中城市生活污水占70%,工业废水占30%。,通过前段A2/O+MBBR生化处理及后端深度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其高效沉淀池工艺流程见图

29、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把水排到外面,家里的生活用水像是洗菜淘米水可以直接倒到屋外,或者是拿去浇花浇菜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它们会被土地吸收,几乎不会有任何味道,对环境也不会有任何的影响。

30、(5)初沉池水力停留时问一般不超过30rain,二沉池一般不超过60min。

31、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卜-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32、(3)喇叭口下沿距反射板表面的缝隙高度为0.25~0.50m,作为初沉池时缝隙中的水流速度应不大于30mm/s,作为二沉池时缝隙中的水流速度应不大于20mm/s。

33、作为更集成化、效率更高、占地更省的三级处理单元,高效沉淀池在我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和新建高排放标准中有较大的应用优势。

34、竖流式沉淀池池体呈圆形或方形,污水从中心管的进口进入池中,通过反射板的阻拦向四周分布于整个水平断面上,缓慢向上流动。沉降速度大于水流上升速度的悬浮颗粒下沉到污泥斗中,上清液则由池顶四周的出水堰口溢流到池外。竖流式沉淀池基本要求如下:

35、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牛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足可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36、砌筑完毕等砖干透进入粉刷。砂浆达到强度后,外围回填土,接上水源注水实验,不渗漏即可。注:粉刷要拌用防水砂浆。

37、(7)池长深比不小于10:用吸泥机排泥时,池底为平坡。

38、(6)平流式沉淀池容积较小时,可使用穿孔管排泥。穿孔管大多布置在集泥斗内,也可布置在水平池底上。沉淀池采用多斗排泥时,泥斗平面呈方形或近于方形的矩形,排数一般不能超过两排。大型平流式沉淀池一般都设置刮泥机,将池底污泥从出水端刮向进水端的污泥斗,同时将浮渣刮向出水端的集渣槽。

39、4)试验和确定刮泥机或吸刮泥机的刮、吸泥功能和刮渣功能是否正常。观察沉淀池表面的浮渣能否及时排出,观察排泥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的吸、刮效果。

40、可应用于供水领域,替代了传统的混合池、反应池、沉淀池,并通过其可控污泥回流及多种药剂组合来强化絮凝沉淀效果,实现较高的出水负荷。

41、竖流式沉淀池效果较好,占地面积小,排泥容易

42、(4)锥形贮泥斗的倾角为~,排泥管直径不能小于200mm,排泥管口与池底的距离小于0.2m,敞口的排泥管上端超出水面不能小于0.4m。浮渣挡板淹没深度0.3~0.4m,高出水面0.1~0.25m,距集水槽0.25~0.50m。

43、池型呈长方形,废水从池的一端流人,水平方向流过池子,从池的另一端流出。在池的进口处底部设贮泥斗,其它部位池底有坡度,倾向贮泥斗。其示意图如下:

44、(2)通常采用机械刮泥,再用空气提升或静水头排泥;当池径小于20m时,也可采用斗式集泥(一般为四斗)。污泥可用压缩空气提升或用机械泵(潜污泵、螺旋泵等)提升排出,也可以利用静水头将污泥输送到下_级处理系统。

45、维护管理较难,使用一段时间后需更换斜板(管)

46、(2)采用机械刮泥时,在沉淀池的进水端设有污泥斗,池底的纵向污泥斗坡度不能小于0.0一般为0.01~0.0刮泥机的行进速度不能大于2m/min,一般为0.6~0.9m/min。

47、生物滤池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水处理工艺,其最大的特点是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悬浮固体于一体,节省了后续沉淀池,厌氧水解—高负荷生物滤池处理系统集初沉池、曝气池、污泥回流设施以及供氧设施等于一身,大大简化了污水处理流程。

48、7)按规定对初沉池的常规检测项目进行及时分析化验,尤其是SS等重要项目要及时比较,确定SS去除率是否正常,如果下降就应采取必要的整改措施。

49、再综合各种药剂混合、反应、沉淀等工艺的优缺点,对比如下:

50、沉淀作用为去除水中悬浮物的,净化水质。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分为水平沉淀池和垂直沉淀池。沉淀效果决定于沉淀池中水的流速和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为了提高沉淀效果,减少用地面积,多采用蜂窝斜管异向流沉淀池、加速澄清池、脉冲澄清池等。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

51、曝气沉砂池是在长方形水池的一侧通入空气,是水旋流运动,流速从周边到中心逐渐减小,砂粒在池底的集砂槽中与水分离,水中有机物和从砂粒上冲刷下来的污泥仍成悬浮状态,随着水流进入后面的处理构筑物。曝气沉砂池的优点是除砂效率稳定,受进水流量变化的影响较小。曝气沉砂池的停留时间一般为1-3min,若兼有预曝气的作用,可延长池深,是停留时间达到15-30min。

52、废水从中心管流入,由下部流出,通过反射板的阻拦向四周分布,然后沿沉淀区的整个断面上升,沉淀后的出水由池四周溢出。流出区设于池周,采用自由堰或三角堰。如果池子的直径大于7m,一般要考虑设辐射式集水槽与池边环形集水槽相通。

53、高水位控制在10m;中间水池低水位控制在0.5m,高水位控制在0m;清水池低水位控制在0.5m,高水位控制在10m。

54、因此,初步确定设计流量为12m3/h,每天运行8小时。一级接触氧化池的有效容积是V1=0×0×2=33m3,

55、(5)刮泥机的旋转速度一般为1~3r/h,外周刮泥板的线速度不能超过3m/min,通常采用5m/min。

56、在下水道的沉淀池的上口铺设盖板,留有30公分见方,或者圆形的孔,以便在掏厨房污物时用(这厨房的污物会有人来收的)

57、(7)周边进水的辐流式沉淀池效率较高,与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相比,表面负荷可提高l倍左右。

58、3)喇叭口下沿距反射板表面的缝隙高度为0.25-0.5m,作为初沉池时缝隙中的水流速度应不大于30mm/s,作为二沉池时缝隙中的水流速度应不大于20mm/s。

59、 颗粒直径愈大,沉速愈快,因此随颗粒度的下降,颗粒的沉降速度会迅速降低。实际水处理过程中,水流呈层流状态的情况一般较少,所以一般沉降只能去除d>20μm的颗粒。

60、城市污水的沉砂量可按每10万立方米污水沉砂量为30立方米计算,其含水率为60%,容量为1500kg/立方米。

61、沉淀池: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

62、平流式沉淀池主要设计参数为水平流速、沉淀时间、池深、池宽、长宽比、长深比等,设计有关要点如下:

63、1)进、出水的布置方式有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周边进水中心出水和周边进水周边出水三种形式。

64、例如天津市新开河水厂排泥水系统采用了该工艺。流程为污泥调节池—高效沉淀池—污泥均衡池—离心式脱水机。

该文章由作者:【admin】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