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资料简介10字精心整理34句

巴金的资料简介10字

1、巴金的设想能成功落地,跟在北京的老友罗荪积极奔走、大力推进分不开。那段时间,在他们通信中“文学馆”是主题词:(巴金的资料简介10字)。

2、简介:《散文诗》是屠格涅夫的文学绝唱,作者称其为“一个老年人的手记”。写作它们时,作者已经进入暮年,身受病痛折磨;远离故土,心含悲伤情绪,这些都化作忧郁的文字散布在每一篇的散文诗中。这是一个人生命的歌唱,虽然他们都是短章,然而真诚、自然、饱含深情。

3、1993年,巴金90岁诞辰时,四川省作家协会打算以巴金的名字设立基金会和文学奖,巴金又是坚决不同意。巴金专门致函四川省作家协会,再次表述自己的意见:“我一向不赞成以我的名字建立基金会、设立文学奖。”

4、我在搁笔之前还想促成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建立。我向姜德明谈过,他来信说你也赞成,不妨请你鼓吹一下。我除捐赠资料外,还可以捐点钱,我看由作协来创办最好,政府拨给一所房屋就行了。搜集资料,供给资料,人不在多,作协可以成立一个委员会来领导。所有作家的材料都收,不作评论,只向中外研究人员供应材料,收手续费。你看怎样?(18)

5、1993年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资深作家敬慰奖”

6、(31) 罗荪1983年2月27日致巴金信,孔瑞、边震遐编:《罗荪,播种的人》第276页。

7、(14) 臧克家:《建个文学馆,好!》,《人民日报》1981年3月26日第8版。

8、有人说过,路本没有,因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条路。又有人说路是有的,正因为有了路才有许多人走。谁是谁非,我不想判断。我还年轻,我还要活下去,我还要征服生活。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巴金的资料简介10字)。

9、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的笔名在《小说月报》发表长篇小说《灭亡》,引起文坛的关注。

10、(迦尔洵是)“以一身来担人间苦的小说家”,作品中的“博爱和人道”“非战与自我牺牲”的思想值得关注。——鲁迅

11、他怀着这份深厚的感情,写下了反抗黑暗势力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的笔名在《小说月报》发表,引起文坛内外的普遍关注。

12、(24) 罗荪1981年6月28日致巴金信,孔瑞、边震遐编:《罗荪,播种的人》第267页。

13、1961年4月,出席亚洲作家东京紧急会议,并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

14、1962年12月25日巴金给余思牧的复信。

15、(30) 刘麟:《巴金的最后一件工作》,《文学的怀旧》第134页,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3年9月版。

16、得来信后,我曾与光年、周扬同志讲到这事,他们十分赞成还自告奋勇,必要时他将去活动一所房屋,以作馆址,需要先搞一个缘起和方案,征集一些同志参加……我想总要促成此事。(19)

17、(9) 巴金:《现代文学资料馆》,《巴金全集》第16卷第295页。

18、(37) 黄裳:《二十年后再说“珠还”——写在新版《珠还记幸》重印之前》,《珠还记幸》修订本第8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4月版。

19、他通晓英、法、俄、德、世界语等多种语言文字,翻译了十几部世界名著。

20、皖南事变后,他参加签名反对国民d独裁统治。

21、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22、根据他的小说《团圆》改编的电影《英雄儿女》,在观众中引起热烈的反响。

23、(29) 郑荣来:《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建处正式成立,胡乔木前往祝贺,巴金赠巨款和大量藏书》,《人民日报》1982年10月17日第1版。

24、简介:《秋天里的春天》是匈牙利作家尤利·巴基创作的一部世界语中篇小说。小说以中学生亚当·拉伯采为主人公,叙述了老卖艺人巴达查尔师傅带领的杂耍队在一个小镇停留时,杂耍队中的小女孩夏娃与亚当·拉伯采的爱情故事。

25、1986年10月,巴金连续用三封信“申明”他的意见。巴金在信中写道:“我想谈谈故居的事,一直没有工夫写出来。我的意思就是:不要重建我的故居,不要花国家的钱搞我的纪念。”“关于故居的事就这样说定了。不修旧宅,不花国家的钱搞这样的纪念,印几本《选集》就够了。”

26、(8) 巴金:《再说现代文学馆》,《巴金全集》第16卷第439页。

27、此文写于1980年12月27日,次日在为《创作回忆录》所写的《后记》中,他再次呼吁:“出版这本小书,我有一个愿望:我的声音不论是微弱或者响亮,它是在替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出现喝道。让这样一所资料馆早日建立起来!”(5)

28、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担任郭沫若主持的《救亡日报》的编委,并和茅盾共同主编《呐喊》(后改名《烽火》)杂志,其间写下不少充满爱国激情的诗文。

29、余思牧开始着手准备资料,并给素昧平生的巴金写信,因为不知道巴金的工作单位和住址,第一封信他寄到了北京中国作家协会。1961年4月中旬寄出的信,经过辗转,巴金收到的时候已经是5月中旬了。这时巴金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出席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亚非作家会议刚刚结束,他辗转香港并停留3日后回到上海。在香港巴金听说他的著作被翻印出版,但是具体情况并不清楚,读了余思牧的来信他“才知道详情”。5月27日巴金给余思牧复信,信中他首先对香港的出版社翻印他的著作表示没有问题,并且放弃版权,他关心的是香港的出版社用的是什么纸型,希望能按他的改订本(即13卷文集本)内容进行翻印。信中还对余思牧打算为南洋读者写《作家巴金》一书所作的提问一一作了回答。余思牧收到信后于6月18日第二次致信巴金,进一步介绍了巴金著作在香港翻印出版的情况,由此巴金知道了那些在香港被翻印的他的著作均出自南国出版社。7月13日巴金又复信余思牧,这一次他进一步强调“我不希望用旧纸型重版我的旧著。我特別不喜欢用开明书店纸型重印的那几本,早在开明书店结束的时候我对该书店的负责人讲过将那些纸型作废。因为那些纸型错字多,不妥当的字句也多……请转告南国出版社,以后千万不要再用开明书店的纸型重版我的任何一本旧作。”

30、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31、余思牧与巴金交往近30年,两人的书信往来起自1961年,止于1978年(“文革”前巴金致余思牧最后的信写于1966年1月29日)。之后余思牧虽涉足商界,但他始终惦念巴金,在上世纪80年代,他曾多次前往上海拜访巴金。2005年,已经80岁的余思牧在香港利文出版社的支持下,又对《作家巴金》作了修订并再版,这是《作家巴金》的第22版。

32、巴金的多余人形象主要表现在《激流三部曲》中。比如高觉新,他和觉慧、觉民一样,受到了新思潮的影响,并被强烈的吸引;但是他又处于长房长孙的地位,有着整个封建大家族赋予他的期望和责任。

33、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读书期间,在“五四’新潮思想影响下,加入进步青年组织“均社”。

该文章由作者:【admin】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