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精心整理30句
关于读书
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关于读书)。
2、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3、我会先提出一个大问题,然后再根据目录结构提出3~5个小问题。比如,我要从这本书里面学到什么?我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学到想学的知识。
4、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5、许多人其实都处于第二个阶段,但这个阶段,也是最容易盲信盲从的阶段。很容易把某几本书里的话当成金科玉律,用它去理解世界、解释世界,甚至去规范世界,觉得世界应该按这个模式运转。
6、完成以上三个步骤之后,这一本书才算看完。然后我会根据自己的感悟,写上2~3篇解读文章和一篇书评,让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更深刻一些。
7、2014年左右,我在文章里提出了一个「INKP知识管理法」(当时还叫INK),这几年也有反复介绍过。这个方法是哪里来的呢?是我读了某本书之后提炼出来的吗?不是的。
8、读书能让我的眼界开阔;读书能让我更容易的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读书能让我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9、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10、可能有朋友会问:这简直就是搞学术嘛。平时生活中难道也需要这么认真吗?
11、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拦才能的发挥。因此,科学中难能可贵的创造性才华,由于方法拙劣可能被削弱,甚至被扼杀;而良好的方法则会增长、促进这种才华。贝尔纳
12、之后我会用一个小时的时间略读。我略读的时间有点长,因为我会把每一个章节都大概过一遍。找到这些章节里面的重点内容。然后用笔画线做一下记录。包括我在读书之前提出的几个问题,我也会在这一步骤中在书中找答案,并且画出他们的范围。
13、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14、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
15、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16、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1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8、在读书上,数量并不列于首要,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富兰克林
19、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20、一定要理解:读书,不是让你把大脑变成别人的跑马场,而是要广泛地、大量地去阅读,把更多的书纳入同一个主题里面,让它们在里面彼此碰撞、对抗、融合,最终留下来自不同渠道的精华信息,来形成「我的观点」。
21、但作者的看法重要吗?不重要。你自己的看法才重要。
22、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朱舜水《答野节问》
23、永远不要盲目相信一本书、一个人、一个观点。科学的精神就是开放和质疑。我们要去追求的是「普遍的共识」,在这个基础上去跟进更新的内容,永远不排除自己可能出错的可能性,这样才能有所进步。
24、 经典就告诉了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进行人格的修炼,如何做到“内圣外王”。“人皆可以为尧舜,非不能也,不为也。”所以要读圣贤之书,少读流行,当然流行的也可以在网上看看,浏览一下天下大事,但是不能整天沉迷在那些东西里。快餐文化有色素还有其他不好的东西,就像现在的小孩子不该胖的胖起来了,就是因为饮食中有激素,这违背人生之道,违背自然之道。要沉下去读些经典,比如《易经》、《论语》、《孟子》等。现在经典很好读,有好多的注解。比如读《论语》可参照读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下功夫读经典,只有读经典才能感受到人类的智慧、思维达到了什么样的高度,能感受到伟大的思想体系和经典的精神力量,才能有文化的底气和文化的根本。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基本功,垫底的就是国学基础。把古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知道做人应该怎么做,人格理想是什么,对社会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这些基本功要炼好。
25、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26、举个例子:之前有读者问我,我的文章是如何写出来的,为什么每篇都能有那么丰富的知识点和原理依据?(这篇没有)
27、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28、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它能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
29、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朋友觉得,思维、知识、方法论……这些东西,靠读书就能学会呢?
该文章由作者:【admin】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