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战乱的诗句精心整理43句

形容战乱的诗句

1、        不同的时代氛围,反映在诗歌中也呈现出不同的文学精神。在明清鼎革之际,作为文化承载者的文人士大夫,大多数都表现出封建社会主流的效忠明朝的正统政治意识和汉族中心的民族意识,异族入侵唤起了文人们“保天下”的责任感与“以诗存史”的文学观。虽然诗人们的德性、才情不同,所采用的诗歌体裁也各有所好,但相同的生存环境,催发了相似的心灵感受。报国之志、黍离之悲与生死之痛,纷纷流诸笔端。炽烈的责任感和深沉的历史意识,是明清世变下主流的文人心态,无论是遗民还是仕清的诗人,都在吟咏中寄寓相似的民族感情,映照了兴亡,传递着感伤的时代烙印。当然,随着时代变迁,文人的思想情绪也发生了转变。早期怀抱着反清复明的梦想与建立功勋的期待,诗歌以积极进取、慷慨悲壮为主旋律。随着清朝统治政权的巩固和抗清势力的衰落,尖锐的民族情绪、激烈的抗争精神慢慢潜藏,到了后期以感伤、失落、迷茫的历史悲凉感为主,表达方式也益发含蓄委婉。甚至对战争的反思与批判、对清朝的妥协与认同,也逐渐流露诗中。

2、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3、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燕歌行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4、   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海·约翰逊)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形容战乱的诗句)。

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关于战争的古诗5首《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8、        明清之际的战争诗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吴伟业的《圆圆曲》。此诗以陈圆圆和吴三桂的离合为主线,一方面讴歌了陈圆圆的美丽与才情,对她可怜的身世遭遇表达了深切的同情,一方面也讥刺了吴三桂叛明降清的罪行。诗里以史笔描绘了明末到清初的频繁战争,既有对战斗场面的描写,如“破敌收京下玉关”“电扫黄巾定黑山”;也有对兵荒马乱的社会场景描写,如“一朝蚁贼满长安”。 更特别的是,残酷的战争与凄楚的美人对照而写:“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如此反差,别出心裁,十分耐人寻味。本诗寓意深刻,富有艺术感染力,在文学史上已占有重要的一席。古往今来对此诗的鉴赏评论极多,于此不复赘述。

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10、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11、(赏析)“百”和“十”是运用互文的描写手法,却无夸张之意。整句话就描绘出战事不断,民不聊生的动乱时局,将士们上阵杀敌、英勇无畏,为国捐躯,保家卫国却很难活着归来。

12、释义:年年战死的尸骨埋葬于荒野,换来的只是西域葡萄送汉家。

13、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张蠙《吊万人冢》

1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高适的边塞诗生平:高适(701-765)是盛唐边塞诗的主要创作者,这和他的边塞经历有密切的关系。

15、遭受沉重损失的英军开始撤离加扎拉防线,同时也撤出了在托布鲁克东南建立的补给基地。6月18日,德军再次包围了托布鲁克。

16、隆美尔带领非洲军团全线撤退。在撤退中,隆美尔不仅制定了灵活敏捷、组织周密的退却计划,还经常抓住时机,对英军追击部队进行反击和骚扰,使得弹尽粮绝、缺乏交通工具和燃料的非洲军团数次几乎要被英军包围,又奇迹般地脱离险境。关于战争的诗句和词语关于战争的诗句:

17、首联开篇便是冲击力十足:“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以铺天“黑云”的意象来形容敌军众多来势凶猛,而守城方则处境艰难。而下一刻,形势风云变幻,一缕阳光穿透而过,照射在甲衣上金光闪闪,士气高涨!

18、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9、(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关于战争的成语和诗句把武器收藏起来;和平麻痹。

20、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21、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22、诗中的前四句,概写了唐朝开元时期东北部不断受敌骚扰以及张守珪立功受赏的情况。它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来说,并无重要意义,但它给全诗开辟了一种比较恢宏和开阔的气势,而这正是其时的边塞诗所共有的特色。

2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代: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24、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诚既勇兮又以武。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关山度若飞:竭尽。

25、        当战争成为时代主题时,文学主题也向战争倾斜。明清世变之下,整个中国陷入战火之中,每个人都受到了战争的影响,很多文学作品也被战争所浸染。由于激烈的民族冲突和复杂的斗争形势,此时的战争诗也表现出独特的文学价值。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历史背景下,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想抛弃了晚明文学张扬个性、率真浅俗的理论观念,转向注重文学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反映在战争诗中,也体现了这一文学思潮的转向。伤时忧世和抒发斗志是战争诗的主旋律,无论是何立场,无论是何诗派,诗人们都超越了才学、性情、风格的限制,一致关注国运民生,缘事而发,继承和发扬了“兴观群怨”的诗教传统。而一些杰出的诗人在诗艺上也有所突破,如吴伟业的《临江参军》《圆圆曲》等以明清战争和农民起义斗争为中心的长篇歌行,在吸取了元、白歌行写法的基础上,又突出了情节的传奇化,兼以华章丽句,把战争诗、叙事诗推到新的高峰。值得注意的是,明清之际词的中兴借助战争题材,摆脱纤巧柔靡,以词存史,鼓荡起现实主义的劲风,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总之,明清世变下的战争诗复归文学古典形态,承继文学传统,融合时代精神,在艺术、体裁上都有一定的突破,在古代文学上具有重要的一席。

26、停止或结束战争。爷娘闻女来、罢,引申为最好的,著。关于战争的成语和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求两首唐代描写战争的古诗(标题):泪

28、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29、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0、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

31、        战争是战争文学的母体,明清世变时期频仍的战争,是当时战争文学的富矿。从李自成起义、反清复明起义、三藩之乱到清朝收复台湾,其间大大小小战争无数,都为文人们从各个角度所诗咏。乱世中的文人们以史笔直录的方式描写和再现了战争的残酷场面和被战争摧毁的社会衰败景象。

32、“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能写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33、        最著名的抗清将领郑成功在永历十三年(1659)七月曾作《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34、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十五从军征》

35、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36、‘不管在进攻中还是在防御中,始终要派出警戒分队。‘部队必须学会悄然无声地进行运动。

37、(释义)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恋人。

3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军中送客之情,但它跳出了离愁别恨的俗套,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而是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似乎也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

39、古来养甲兵,有事常讨袭。乘我庙堂运,坐使干戈戢。

40、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41、双兔傍地走;凌余阵兮躐余行;生息:停止;劳,犹未雪.《出塞》唐:野外:停止。穷兵黩武穷。

42、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该文章由作者:【admin】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