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家格言朱柏庐精心整理82句
治家格言朱柏庐
1、(译文):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要虔诚;子孙虽然愚笨,五经、四书,却要诵读。
2、(译文):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
3、 (原文):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4、 (译文):我们守住本分,努力工作生活,上天自有安排。
5、 居家过日子,难免磕磕碰碰,尽量避免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输赢,结果都是不好的。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不可用势力来欺凌压迫孤儿寡女,不要贪图口腹之欲,而任意宰杀
6、 (译文):家里和气平安,虽缺衣少食,也觉得快乐;尽快缴完赋税,即使口袋所剩无余也自得其乐。
7、不要轻信别人的谗言,要想象是不是别人的污蔑,应当忍耐多思考;因为事情互相争吵,要想象是不是自己的不是,要平心静气再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帮助别人的事情别再整日耿耿于怀,受到别人恩惠一定不要忘记。
8、 (白文):对人刻薄而发家的,决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会消灭。
9、(译文):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
10、 (译文):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
11、 (解读):乖僻的人往往是有聪明才智的人,他们中的一些人趾高气昂,好胜性强,自以为是。这样的人来“治家”,肯定使人望而生畏,做出许多日后要后悔的错事来。另一种人则贪图安逸,消极颓废,也很难把家治好。勤则成,惰则败,凡事都是这样
12、(解读)守住做人的本分安于命运,顺从时令听从天意如果做人是这样的话,可以说很完美了。
13、(解读):这里不是三姑六婆,而是指一些爱搬弄是非的女人,象水浒里面的王婆。(原文):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装
14、(译文):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15、(注释):庭除:庭院。这里有庭堂内外之意。
16、(原刊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17、凡事先要有准备,在未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挖井。
18、(解读):听从妇人的言论,溺爱骨肉,这哪里是大丈夫的作为.作为家长,一定要有主心骨,哪些话该听就听,不该听的不要听。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
19、 (注释): 乖舛(chuǎn):违背。
20、译文:对人刻薄而发家的,绝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会消灭。
21、(译文):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报应,会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怀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替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
22、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23、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
24、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5、朱柏庐《治家格言》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格言体家训,也是继《颜氏家训》之后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家训,并成为与《三字经》《百家姓》等齐名的蒙学课本。清人严可均指出:“其最传者《治家格言》,江淮以南皆悬之壁,称‘朱子家训’,盖尊之若考亭(朱熹)焉。”戴翊清则评价说:“柏庐先生《治家格言》久传海内,妇孺皆知,固‘六经’、‘四书’并存不朽。”因此,系统梳理和探究《治家格言》的传播与接受,对于中国传统家训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等,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26、 解读):世界是所有的文明,只有我们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没有间断过,原因有很多,其中一条便是对祖宗的崇拜。中国人心中没有上帝,但是却有祖先。对祖宗的崇拜便是对血缘的认同,便是民族的凝聚力。也许在你的眼中你觉得你的子孙非常愚笨,但是作为他们的长辈你不能不要求他们去仔细品读儒家的经典著作。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育人的基本要求,所谓知书明礼。推广到现在就是你的子女虽然先天的条件不足,但是你仍然要让他们接受好的教育。
27、万事和为贵,待人谦和驯;俭约以持家,富贵不忘本;饮食须合理,强身又健体。
28、因事相争,焉(yan烟)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29、读书志在学习圣贤,做官能把思放在国家百姓身上;谨守本分,安于命运不妄求,一切顺乎时局、天理而行。能够做到这样,差不多就可以接近圣贤的境界了。
30、 (赞赏付酬)本平台对原创版作品采用赞赏付酬机制,为尊重原创,赞赏所得全部付给作者。
31、 《治家格言》的宗旨是儒家思想的宗旨,这个宗旨就是修身齐家,主要告诫家人要勤俭持家,尊敬师长,和睦邻里,做好人、行好事。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勤俭持家、周密谋划等,其中一些警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 缕,恒念物力维艰”
32、(译文):性格古怪,自以为是的人,必会因常常做错事而懊悔;颓废懒惰,沉溺不悟,是难成家立业的。
33、(注释):瓦缶(fǒu):瓦制的器具。珍馐(xiū):珍奇精美的食品。
34、(解读)见到美色而起淫心,报应就会在妻子女儿身上。藏匿怨心而暗箭伤人,祸患就会延及到子孙。
35、(译文):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36、 (解读):见到美色而起淫心,报应就会在妻子女儿身上.藏匿怨心而暗箭伤人,祸患就会延及到子孙。(原文):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
37、除张元济外,当代还有不少人撰写了一些《新治家格言》。不过,与张元济的《新治家格言》相比,这些《新治家格言》在思想深度和文字表达上都略显逊色,但也不乏可取之处,比较贴近生活,充满时代特色。如漆启昌撰写的《新治家格言》加入了关心时事,“黎明即起,收听广播,知天下大事”;依法维权,“权益受侵害,诉诸法律”;照章纳税,“利润得丰厚,课纳税金”等新内容。《庾氏志(赣粤湘桂卷)》中收录的《新治家格言》则增添了助人为乐,“乘车遇老翁,主动让座;见他人有难,尽力援助”;保护环境,“花草树木,要人人爱护;生态环境,须大家关心”;讲文明礼貌,“扔果皮,乱吐痰,岂有风度;讲粗话,好斗殴,不成文明”等新内容。陈琛才撰写的《新治家格言》又融入了见义勇为,“见施暴,挺身而出。遇危险,则鼎力救助”;热心公益,“遇公益事业,当尽心尽力”等新内容。总而言之,后人撰写的这些《新治家格言》都是用朱柏庐《治家格言》这只旧瓶来装自己的新酒,是对《治家格言》的一种传承和创新,正如有学者所言:“由今人剔除其内涵之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及明哲保身的儒家消极思想的一面,赋予新时代精华,应不失为借助深厚的民族文化心理积淀塑铸全新的治家风范的创举。”这也正是《治家格言》具有永恒生命力的表现之一。
38、家训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格言警句,流传十分广泛。在时人看来,一粥一饭、一丝一缕,所言其小,区区小数,价值几何?所以往往不懂珍惜,随意糟蹋。而朱柏庐生平精神宁谧,勤俭质朴,严以律己。他谆谆告诫子孙,家常器具朴实洁净,瓦器胜过金玉器皿;饮食节省精细,园圃里种的蔬菜胜过贵重珍奇的食品。要从小事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要知道父母谋衣谋食的艰难,桩桩件件来之不易。
39、1645年8月,抗清失败后,朱用纯父亲朱集璜投水身亡,这时他才十八岁。
40、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41、 (解读):听从妇人的言论,溺爱骨肉,这哪里是大丈夫的作为.作为家长,一定要有主心骨,哪些话该听就听,不该听的不要听。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
42、(原文):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43、《朱柏庐治家格言》是其代表作,全文500余字,内容简明赅备,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
44、总之,这些借鉴《治家格言》文体形式写作的文章,再次证明了《治家格言》的影响之大,在民间受欢迎的程度之深,以及人们对《治家格言》文体形式的认可和接受。
45、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46、(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47、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48、 “文学鉴赏与写作”微刊由中央民族大学文学教授璩静斋创建,一个有温度、有高度的公益平台, 能让你我在尘世的喧嚣之外,觅得一份心灵的宁静。
49、(解读)如果为人刻薄主持这个家的话,天理是不会让你九享福气的。如果违背伦常、乖戾叛逆的话,马上就会消亡。
50、(译文):不可用势力来欺凌压迫孤儿寡妇,不要贪口腹之欲而任意地宰杀牛羊鸡鸭等动物。
51、 (译文):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
52、四是读书明理。“学而优则仕”是孔子为读书人规定的一种行为模式,旨在学以致用,救济苍生,并非是说读了书就一定要做官。但士子中的不少人却歪曲孔子的思想,将金榜题名、高官厚禄作为学习的动力和人生的惟一追求。朱用纯不赞同这种思想,他认为书固然是要读的,“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但“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这就指明了学习的目的,将读书与做人紧密地联系了起来,是颇有见地的。
53、《治家格言》以通俗易懂的格言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儒家有关治家、修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其中讲述的许多道理都源自朱用纯的亲身经历与人生感悟,如经过明清易代、父亲殉难的大变故之后,朱用纯及其家人遇到了很大的生存困难,“播迁流离,备极艰苦。迨兵戈既定,始得返其旧庐,而家徒壁立”,甚至于“箸头几脚靡有遗者”。在这种情况下,朱用纯只好与妻子陶氏一起“白手营家”,自己在外授徒赚取微薄收入,妻子在家纺织补贴家用。他后来曾回忆说:“用纯脩脯所入,未足供甘旨,辄倾女工以继。”甚至“每当灯残月落时,犹闻纬车剪刀声不辍”。不仅如此,每一件事情都需悉心筹划,方不至陷入困境,即“贫家作事,全贵预图”。正是亲身经历过这样的苦难,朱用纯深知生活之艰辛,所以谆谆教导子弟要勤劳节俭、珍惜财物、未雨绸缪。《治家格言》云:“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羞。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也就是说,只有靠勤劳节俭与筹划得当才能维持家庭的正常运转,而不至于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地。
54、朱柏庐(1617-1688),名用纯,字致自号柏庐。明末清初昆山人,清初居乡教授学生,以程、朱为本治学,提倡知行并进。他的《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被中国传统教育视为启蒙读本,影响深远。目前还有拓本传世,更有不少人能够琅琅上口。朱伯庐还有一首《劝孝歌》,写尽了母亲养育儿女的辛苦,告诫人们不要忘记母亲的养育之恩。这首《劝孝歌》,层次清晰,通俗易懂,感人至深,广泛地流传于江浙一带.
55、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
56、 (译文):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
57、解读):这两句格言一句写听话,一句写做事。一个人决不能急燥,不能轻信,不能意气用事,而应冷静分析,深思、三思。两句充满了辨证的思想
58、除上述各种传本外,一些文人学士、书法爱好者也纷纷将《治家格言》书写成各种书法作品在社会上传播,正如近人朱煜所言:“《治家格言》之流行,注者、书者不知凡几。”这其中不乏出自名家之手的作品,比较有名的有晚清政治家林则徐、晚清名臣李鸿章、清末著名书法家和实业家黄自元、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魏戫、清末民初著名政治人物和书法家郑孝胥等人的书法作品。如民国十七年(1928)上海中华书局印刷所心心印社出版有《李文忠公(李鸿章)手书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上海书店1985年出版有《林则徐、黄自元书治家格言》、天津古籍书店1987年出版有《刘春霖书朱子治家格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出版有魏戫和郑孝胥书写的《朱柏庐治家格言》等。尤其是民国十四年(1925)江宁人朱煜(字弃尘)有感于当时社会世风日下,书法怪僻,特出资将魏戫(字铁山)楷书、郑孝胥(字苏勘)行书、伊立勋(号峻斋)隶书、吴本善(字讷士)篆书等四体书法《朱柏庐治家格言》汇为一编印行,赠送给各学校学生诵读与临摹。陶菊泉跋曰:“江宁朱弃尘先生,素性慷慨,志切忧时,居恒热心社会,以提倡教育、办理慈善为宗旨,靡不力为仔肩,罔辞劳瘁。睹晚近世风日下,人心险巇,道德沦亡,因此一蹶不振,良可浩叹。莘莘学子书法日趋怪僻,势将我大中华数千年世界最著名之国粹文化坠落于不可收拾之境。是以大发宏愿,爰倩海内大书法家郑苏勘、伊峻斋、魏铁山、吴讷士诸先生手书正、行、隶、篆四宗《朱子格言》印行,分赠各学校,使青年子弟因诸先生之墨妙,推寻柏庐先生之立言。”由于这些书法作品的名人效应,人们往往争相摹写或收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治家格言》的传播。
59、 (解读):前一句是写人际交往中,不应仗势欺人,尤其不能欺虐孤儿寡妇。后一句讲不能因为贪嘴而去无休止的残杀禽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保护自然生态,不能人为地破坏生态平衡。
60、又如有人模仿《治家格言》编写了一篇《打牌格言》,表现日常生活中的打麻将场景。此摘录一段如下:“牌兴突起,邀集四人,要知己知彼;既齐便打,注意门风,必亲自留住。一碰一吃,当思进张难易;半顺半搭,每苦支配维艰。宜悉心而调度,毋临局而慌忙。自处必须静默,对客切勿轻狂。牌张顺而活,同条胜中发;打手熟而精,少和愈多和。勿搦死对,勿听绝张。”这篇《打牌格言》把打牌者的言行和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样由于借用了《治家格言》文体形式,显得幽默诙谐,生动形象,读后让人忍俊不禁。
61、 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无论做什么事,要留有余地,要学会知足,知足才会常乐。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做了好事,而想让他人看见或知道,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正的恶人。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会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得到报应;怀怨恨之心而暗中伤害他人的,将来会在自己的子孙那里留下祸根。家里和气平安,虽缺衣少食,也会觉得快乐;尽快缴完赋税,即使口袋所剩无几,也会自得其乐。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是为了科举及第;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只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我们守住本分,努力工作生活,上天自有安排。如果能够这样做人,那就差不多和圣贤做人的道理相同了。
62、《朱子治家格言》是清初朱柏庐所著。朱柏庐(1617~1688),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名用纯,字致一。昆山(今属江苏)人。与归有光、顾炎武为“昆山三贤”。因敬仰晋人王裒“攀柏庐墓”之义,故自号柏庐。
63、 (注释):谮(zèn)诉:诬蔑人的坏话。
64、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报应,会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怀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替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家里和气平安,虽缺衣少食,也觉得快乐;尽快缴完赋税,即使口袋所剩无余也自得其乐。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科举及第;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我们守住本分,努力工作生活,上天自有安排。
65、(译文):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
66、(原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67、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
68、童子和仆人不要选面貌俊美的,妻妾一定不要浓装艳抹。
69、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70、 (原文):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71、(解读):这句话是说,个人的衣食住行一定要俭朴、节约,宴请客人也不能过分,酒菜要适度,时间上也不能无休无止。朱柏庐没有子女,过继兄弟的儿子作嗣子,取名导诚。他一直教导导诚不要专学那些挥霍的纨绔子弟。朱柏庐曾说过:俭,一要平心忍气,二要量力举事,三要节衣宿食。他写过一首教子诗: “四儿六岁五儿莫与肥甘习口馋。清白家风无我愧,诗书世泽要人担。三餐饱饭何须酒,一箸黄韭略用盐。闻说有人曾饿死,算来原不为官廉。”
72、 (译文):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
73、 (译文):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要虔诚;子孙虽然愚笨,五经、四书,却要诵读。
74、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75、译文: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76、的学问,故写了《辍讲语》,反躬自责,语颇痛切。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生平精神宁谧,严以律己,对当
77、解读):世界是所有的文明,只有我们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没有间断过,原因有很多,其中一条便是对祖宗的崇拜。中国人心中没有上帝,但是却有祖先。对祖宗的崇拜便是对血缘的认同,便是民族的凝聚力。也许在你的眼中你觉得你的子孙非常愚笨,但是作为他们的长辈你不能不要求他们去仔细品读儒家的经典著作。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育人的基本要求,所谓知书明礼。推广到现在就是你的子女虽然先天的条件不足,但是你仍然要让他们接受好的教育。
78、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79、朱柏庐《治家格言》成书后,由于内容切于百姓日用,语言生动,句式对仗,易诵易记,深受人们推重,上至达官贵人、名流学者,下至普通百姓等,都争相阅读、传抄和刊印。如清代名臣陈宏谋在做地方官时,为了教化民众,就曾“刊发《朱子治家格言》万余本,分发各学(校)”。而民间的刊印活动更是如火如荼,以至各种版本层出不穷,充斥坊间。此分述如下:
80、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81、三是和睦安顺。古语云:“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正确地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互敬互让,和睦相处,对维持家庭的和谐稳定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点上,作者指出:“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并进一步提出处理家庭关系的一些原则,如“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妇求淑女,勿计厚奁”,“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等等,反映了一种重亲情、轻钱财和严己宽人、与人为善的思想。
该文章由作者:【admin】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