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的历史伟人精心整理55句

爱读书的历史伟人

1、还有,这本书为了追求特定的戏剧效果,不论是拜占庭之战,还是滑铁卢之战,感觉有些过分夸大某些细节或时刻的决定性影响,白璧微瑕吧。我们要真想把历史看清楚,这本历史故事集可承载不了那么多。(爱读书的历史伟人)。

2、孙中山孜孜不倦的读书生活,在四月读书日之际,依然值得我们纪念和缅怀,伟人已去,唯留浩气长存人间。

3、   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以一个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战略家的视角来研读,并且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不同意见。

4、据史料记载,村塾的老师由于学识有限,不能满足孙中山的求知欲望。孙中山并没有因为环境的限制而放松求学的步伐,他通过背诵古文经典反复思考,告诉自己“这些古文必定含有意义,终有一天我会找出它的含义”。

5、杨时没有走,在雪中站立着,过了一会已经有了一尺厚了,这时候他的老师醒了过来,他才走进了屋内,程颐说那个时候他看见了一个雪人。后来杨时也成为了在天下都有名的大学者,这件事因为作为尊重老师的典范成为学界的佳话。

6、东汉有一个叫孙敬的人, 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年轻时, 他经常关起门来努力学习, 一个人看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累了就直打瞌睡了。

7、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8、  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他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联共d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各读了十遍。《共产d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等,他都反复研读过。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划。

9、不仅仅是读书的读书吧,更多内容请扫码关注咨询

10、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马、骡子载着书跟随自己。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处的详细情况,有时发现所到之处的情况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开书本核对校正它。

11、  真正的阅读是你忘记周围的世界,与作者一起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快乐、悲伤、愤怒、平和,它是无可替代的生命体验,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爱读书的历史伟人)。

12、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13、这时期的孙中山对农学也有浓厚的兴趣,曾读过《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农政全书》这些古代的农书,也读过西方农业方面的著作,对西方农政机构、农业政策、农业机械以及与农业有关的学科都有所涉猎。他后来写过一篇文章《农功》,1895年在广州倡言革命时,还曾创立一个小团体“农学会”,作为从事革命活动的掩护。

14、1883年1月,孙中山到美国教会创办的奥阿厚(OahuCollege,Honolulu,又译瓦胡书院)就读。这是一所男女混合的著名中学,教育水平很高。第一年所学科目包括实用算术、地理、美国历史、阅读、拼字、书法、作文、朗诵、绘图、诗歌等。孙中山在此就读了冬(1月至3月)春(4月至6月)两个学期后,于1883年6月结束了学业,返回故乡翠亨。

15、  有些书是必须读的。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有些书是每个人毕业之前必须深阅读的,那就是荷马、柏拉图、黑格尔、马克思、伍尔夫……的著作。校方认为,这些书是最直接涉及“什么是人以及人可以是什么”的书,它们应该成为每个人“教养”的一部分。

16、项羽名籍。这段话的意思是:项羽年少时,叔父项梁教他读书,但他学了没多久就不学了。项梁又教他学剑,没多久又不学了。

17、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诸葛亮天资聪颖,司马先生讲的东西,他一听便会,不解求知饥渴。

18、非常讲究读书方法。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19、南希·卡彭特,美国知名插画家,《FannieintheKitchen》的绘者,该书曾获得《出版人周刊》与《儿童杂志》2001年年度最佳童书。其他的作品有《MasaiandI》《Sitti’sSecrets》等。她现与丈夫、女儿和猫居住在美国纽约市的布鲁克林区。 

20、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一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我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21、孙中山先生一生酷爱读书,他有每天都读些书的习惯,许多人都十分钦佩他“手不释卷”的苦读精神,称他为“无不博览的表率”

22、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

23、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一带向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24、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25、孙中山一生革命和思想探索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他晚年的著书立说之中,从而在倥偬戎马的间隙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26、  阅览室是学生自主自由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共性教育,是满足学生基本学习需求的教育。阅览室是个性教育,是每位学生根据学习、成长、发展需求,自我选择、个性学习的地方。

27、课上讲斯科特很多,这里不再说了,重点说说后面介绍的《攻克拜占庭》。

28、项梁于是又教项羽学习兵法,项羽非常高兴,但是只学个大概,又不肯深加研究,再继续学下去了。

29、孙中山在广州系统地演讲三民主义,是他晚年对其全部革命生涯积累的经验教训的一个总结,是他一生思想中的关于三民主义学说的一个全面总结。今天我们看到的《三民主义》通俗易懂,因为它是由演讲记录稿修订补充而成的,保留了口语化的风格,孙中山考虑到民众的接受能力,刻意追求平易近人,以利于扩大宣传。

30、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31、  犹太小孩在12岁的时候,人人都把相当于《三国演义》那么厚的《旧约全书》读了100遍。《旧约全书》不仅仅是圣经,更是一部文学名著。犹太人人人把一本书读了100遍,因而人人都成大器。

32、  阅读可善养浩然之气。舍身成仁的壮气,舍我其谁的豪气,不虑得失的逸气,静观自得的清气。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如何能够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唯一途径就是读书。

33、三是凿壁偷光的匡衡。西汉人 。晚上看书,家里穷的买不起灯油。发现墙缝透过邻居家的灯光,就把缝隙凿大,借以看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34、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35、孙静读书时随时记笔记,常常看到后半夜有时打瞌睡,一觉醒来,懊悔不已,有一天,他把目光停留在房梁上,眼睛一亮,随即找了一根绳子,绳子一头拴在房梁上,下边这头就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每当累了,困了,打瞌睡,绳子就会拽他的头发,他一疼就会惊醒,赶走睡意。孙敬就是这样刻苦读书的

36、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你把很多萤火虫放在一起,不是是一盏灯吗?于是他去找一个白色的丝绸口袋,然后抓住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然后把袋子的嘴贴在袋子里,挂了起来。它不是很明亮,但几乎不能用来看书。

37、万斯同起初非常生气,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这样,后来他闭门思过,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发奋读书。一年过去了,父亲原谅了他,他也读遍了书屋中的书籍,知道了父亲的用心良苦、理解了父亲。

38、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39、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

40、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41、(东方君公益基金会)与老兵同行,欢迎关注!

42、据《上海孙中山故居藏书目录》分类,百科全书、年鉴28种,政治,包括法律军事共484种,经济方面,包括铁路共274种,社会学的书籍203种,哲学,包括心理学、宗教学54种,科技方面,包括医学、体育109种,天文地理,包括地图55种,历史类的书籍116种,文学类的包括传记170种,期刊有62种。从上述分类来看,数量排在前四位的是政治、经济、社会、历史。

43、七负薪读书的朱买臣。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后来做了汉朝大官。戏曲《马前泼水》说的就是他的故事。

44、这两方于中国人,都不是血脉相通的至亲。但这场伊斯兰世界与基督教世界的战争,确是人类历史中的大事件,应该了解。茨威格,也努力以中立视角,不带褒贬地描绘出了两方人物的立体面貌。

45、孙中山是个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爱书、读书,却不是那种尽信书的人。他反对好读书不求甚解,也反对死读书,或者将古人的解释再解释一次。他一生买过、读过的书籍,大半都散失了,在上海故居保存下来的大多是他生命中最后十年所读的书,也就是和宋庆龄结婚以后买的书为主,共计五千余册,他求学时代的书基本上没有,辛亥革命时代的书也很少有保存下来的。

46、项羽二十四岁时跟随叔父项梁参加秦末农民起义,以英勇无比著称。如有名的成语破釜沉舟的描述,足以见其勇猛。

47、马克思生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而精深。他虽然记忆力惊人,对读过的书能记得异常深刻准确,但他读书时总要作笔记。为写作《资本论》,马克思研究了1500多种书籍,光笔记就写了100多本。马克思的笔记不少是自我制作的。

48、孔子一生勤奋学习,到子晚年,他特别喜欢易经。易经是很难读懂的,学起来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复诵读,一直到弄懂为止。因为孔子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发明纸张,书是用竹简或木简写成的,既笨又重。把许多竹简用皮条编穿在一起,便成为了一册书。由于孔子刻苦学习,勤展书简,次数太多了,竟使皮条断了三次。后来,人们便创造出了“韦编三绝”这句成语,以传诵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49、1883年,孙中山到香港拔萃书室读书,第二年转入中央书院,1886年转入广州博济医院学医,1887年9月,孙中山转学到香港西医书院。1892年7月,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他曾在演讲中说:“我因此于大学毕业之后,即决计抛弃其医人生涯,而从事于医国事业。由此可知我之革命思想,完全得之香港也。”

50、4月18日的侦探报告写得很详细:“截至我们现在写信时为止,他的行动很有规律,几乎每天到大英博物馆图书馆、覃文省街四十六号、霍尔庞邮局。……在大英博物馆图书馆,他不时地总是进阅览室,并停留几小时,偶然地要吃些点心,就离开到布莱街金谷面包公司,之后,有时仍回大英博物馆图书馆。”

51、据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52、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以后,孙中山先生到了日本,他随身带着6只皮箱。日本刑警认为孙中山这次来日本一定带了他的刑警发现,箱子里装的全是书,非常惊讶,只得据实向上级报告:中山先生的6只皮箱装的不是美钞银元,而是书。

53、苏秦听后感到惭愧而暗自伤心,于是发愤读书,读得困倦了,就用锥子刺一下大腿,惊醒之后接着再读,最终做了六国的宰相,成为六国的合纵长。后用“刺股”比喻刻苦攻读。

54、1915年5月他收到一封催交上月书款的英文信,还附了一份有150种图书的发货清单。从书店的清单上可知,1915年买的书比上一年还要多,从1月到8月就买了76种书,政治、经济、自然科学的都有。

该文章由作者:【admin】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