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识途的历史典故精心整理31句

老马识途的历史典故

1、老马识途在现在一般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引导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他们不被现实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们学习。

2、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 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 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3、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公元前681年,为平定宋国动乱,齐桓公在北杏与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

4、出处:唐·韩愈《送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

5、(反义词)乳臭未干少不更事初出茅庐暗中摸索不知所以

6、齐恒公就把管仲叫到自己面前,说:“相国,山戎经常骚扰我们,如果我们不去反击的话,这些人以后肯定会更加嚣张的!您觉得这件事应该怎么办?”管仲听完之后微微点头,说道:“主公,我们必须要把山戎彻底消灭,这样咱们的国家才能安定发展。所以,我认为必须出兵去攻打山戎!”

7、当他们要返回齐国时,这时他们却迷了路。因为齐军来的时候是春天,山青水绿,道路容易辨认。而返回去时已是冬天,山野白雪皑皑,山路弯曲多变。

8、老马识途这个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说林上》。该成语意思是指老马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9、老年人老马识途,经验丰富,我们应该尊敬他们,虚心向他们请教。

10、往后越来越黑,真是天昏地暗,什么也瞧不见。他们就在这没边没沿黑咕隆咚的迷谷里冻了一夜。胆小的和怕冷的小兵已经死了好几十个。好容易盼到天亮,可是又有什么用呐?眼前还是黄澄澄的一片平沙,罩着灰朴朴的一层雾气,道儿在哪儿呐?这块鬼地方连一点水都没有,要是走不出去,别说饿死,渴也得把人渴死。大伙儿正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时候,管冲猛然想出一个主意来了。狗,鸽子,还有蜜蜂,不管离家乡远,向来不会迷路的。他就向齐桓公说:“马也许认得路。不如挑几匹当地的老马,让它们在头里走,咱们在后头跟着,也许能走出这块地方。”齐桓公说:“试试瞧吧。”他们就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领路。这几匹老马不慌不忙地、自由自在地走着,真的,老马识途,领着大队人马出了迷谷,回到原来的路上。大伙儿这才透了一口气。

11、(成语示列)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

12、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1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是其精粹之我们每天用三分钟讲解一个成语,以及一个相关的历史故事。让孩子在家轻轻松松每天学会一个成语,丰富其文化知识,出口成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14、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15、齐桓公是齐国国君,在管仲辅佐下,厉精图治,终成霸业。

16、做事要动脑,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规律,不了解的事应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17、(出处)宋·毛谤《寄曹使君》:“请同韶採公勿疑;老马由来识途久。”

18、(释义)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19、上文的故事正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现在多用来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引导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20、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21、因为刚打完仗,粮食储备不足,如果一直找不到回去的路就会被饿死在这里。所有人都是人心惶惶,这时相国管仲出了一个主意。

22、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23、(老马迷路)宋·文天祥:“老马翻迷路,羝羊竟触藩。”

24、驾轻就熟 (jiàqīngjiùshú)赶着轻载的车走在熟路上。后用以比喻对事情熟悉,做起来容易。

25、   那榛子镇的乱石山大也不大,比迷谷那座山还要小,不过乱石山可不是孤立的小山,榛子镇西边山可是不少,而且分布混乱,互不相连,又相距不远,而且这些山都很相似,山势低平,没有哪一座明显突出。从吴庄子西向北到北新庄子西,再往西到新庄营,再往西到黑山沟全是山,中间李家沟、田家湾子、小营北也是山。还有狼窝铺村南的烟囱山、白草洼东山。再往南说椅子山、晒甲岭、相公庄附近也都是山,一直到小山子,北营和杏山之间,可以说山山相望,不远不近,互为呼应,疏密无序,分散陈列,正好组成一张大网。如果去除现在的路径和村庄,闯入这几十平方公里范围内,是很难找到出路的。并且在乱山之间,这里还沟壑纵横,如狼窝铺村南大沟、菜子沟、陡河、承流河、鸭子河等。只有这样的地形才有可能使齐桓公迷途。所以与迷谷相比,老马识途的故事发生在榛子镇的可能性更大。

26、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 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27、(成语解释)途,路,道路。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28、他们来到一个地方,当地人把它叫“迷谷”,只见平沙一片,就跟大海一样,一眼望去没边没沿。别说是在晚上,就是在大天白日,也分不出东南西北来。中原人哪儿到过这样的地方,大伙儿全迷了道儿。齐桓公和管仲急得什么似的,赶紧去问黄花。喝!哪儿还有他的影儿?大伙儿才知道中了黄花的诡计了。原来黄花杀了山戎的头子密卢,倒是真的;投降中原可是假的。管仲说:“我听说北方有个‘旱海’,是个很险恶的地方,恐怕就是这儿,不可再走了。”齐桓公立刻下令收军。天一会儿比一会儿黑,又碰上冬天,西北风一个劲儿地刮着。大伙儿冻得直打哆嗦。

29、出处:战国时期韩国·韩非子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30、(孤竹马)清·黄景仁:“识路漫夸孤竹马,问名久似辽东豕。”

该文章由作者:【admin】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