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家训金句精心整理75句
曾国藩的家训金句
1、出自——曾国藩十六字家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2、与此相似,现在不少孩子被网络游戏深深吸引,满足于当下的快乐,心中难有远大志向。郦波老师把这种游戏带来的快乐称为“低级的满足”,这种低级的满足感,阻碍了他们向上奋斗的脚步。
3、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既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4、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
5、 意思是春风化雨,正是用柔的力量来滋养万物。做人也是这样,太过刚硬只能处处碰壁,吃尽苦头。(曾国藩的家训金句)。
6、这里曾国藩又引用朱子的话:“做学问好比熬肉,先要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无独有偶,近代学者梁启超在家书中也告诫儿子梁思成:
7、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8、郦波老师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在于,曾国藩早年资质很平庸;另一方面在于,我们当今遇到的困境和曾国藩当年的困境十分相近。
9、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即郦波老师口中“技术的转移”,是“不知不觉的”。我们有可能在日复一日对言行的放纵中成为自己最讨厌的人,但只要我们如曾国藩一般立志改变,从提高自身修养的一点一滴细节做起,成为自己心中理想的人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10、曾国藩说,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曾国藩“刚柔”功法到家,在自己鼎盛之时,看到“刚”性太强,便以柔掩之,并强调刚强与刚愎的不同,并把这一点恰到好处地用到为人处世之中。他认为处世不应求全、求圆、求满,这就是“抱残守缺”。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一味追求大获全胜,功德圆满;可是一旦大获全胜或者功德圆满,凶险和灾祸也就随之降临了。
11、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12、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
13、曾国藩认为,子女在骄奢淫逸的环境之下是不可能立大志的,开始是骄逸继而就是流荡然后就是败家。一个官宦之家能够延续一两代,真的是很少的。所以曾国藩觉得应该由勤俭入手教育孩子懂得如何生活,这才是最好的教子之道。
14、读书如譬若掘井,掘数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见泉。读书总以背熟经书,常讲史鉴为要,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勿换彼书耳。
15、由此可见,如果说“键盘侠”行为是一种病,得治,那么“控制自己的情绪”就是消除内心戾气的根治良方;而这方药,任何时候服用都为时不晚,只要坚持。
16、予思朱子言:“为学壁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漫火温。
17、而被看作精神世界支撑的宗教,在中世纪其实相当于一个强大的技术平台;而技术平台等同于权力平台。后来新教的产生对宗教结构的改变,在当时相当于一场巨大的技术转移,亦即权力的转移。
18、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不要当众点明别人的缺点而隐藏自己的不足,夸奖自己的优点却去嫉妒别人的长处。此所谓浅陋之人,众人皆不愿与之共伍!如汉高祖刘邦问韩信:“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答道:“陛下不过能带十万士兵而已。”刘邦又问:“那么对于你来说呢?”韩信回答道:“越多越好。”后来韩信被杀,并不是不无道理。
19、当今人们的“失控”状态,并不是这个时代独有的,中国近代也有相似的时期,当时“社会崩塌,人心沦陷”,被曾国藩称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当时,随着王朝体系的崩塌,以科举制为首的保障社会稳定的通道断了,底层人民无法再通过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失去斗志。虽然稍后科举制度一度恢复,而广大底层人民已深深沉迷于“大麻”的麻痹作用,不知志向为何物。
20、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21、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最容易溺心丧志。
22、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23、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这句话听起来极端,实则是曾国藩对自己严格的要求,要求自己建立好的品格。同王阳明一样,曾国藩立志作圣贤,容不得一点点苟且。
24、曾国藩认为,无论是古代的帝王将相,还是圣贤君子,都离不开自强之道。一个人懂得自强,能够自立,才不会随波逐流,不会轻易被别人“搞定”。他说自己在京城做官,与很多高官有嫌隙,但是自己从不怕他们,靠的就是自强自立的精神。
25、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26、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不要当众点明别人的缺点而隐藏自己的不足,夸奖自己的优点却去嫉妒别人的长处。此所谓浅陋之人,众人皆不愿与之共伍!如汉高祖刘邦问韩信:“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答道:“陛下不过能带十万士兵而已。”刘邦又问:“那么对于你来说呢?”韩信回答道:“越多越好。”后来韩信被杀,并不是不无道理。
27、如何化解呢?曾国藩也是这方面的好榜样。据郦波教授所讲,曾国藩即使在中年身居高位时,依然时常难以自控,“嘴上不饶人”。然而,他及时反省自己,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才逐渐成为当今我们立身处世的榜样。
28、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29、 意思是事情一多就容易出乱子,所以必须戒骄戒躁,这样才不容易出错。
30、谈到心灵困境,我们都会想到信仰和精神。郦波老师也谈到了宗教,以世界三大宗教为例,解释我们当今遇到的困境。郦波老师说,基督教的中心是“原罪”,告诉人们“把你交给我”;伊斯兰教的中心是“真主”,告诉人们“跟我走”;佛教的中心是“分等级教学”,告诉人们“信我”。
31、挫受辱之时,务须明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裁恭然自馁也。
32、事情多么简单,与疑心之人交往,也将变得复杂;前景多么美好,与贪利之人合作,终将不欢而散。
33、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34、郦波教授所著《曾国藩家训精华》根据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精心改编,依托两千年来中华古代家训的大背景,从识己、识人、识事、识道四个方面入手,对曾国藩一生教育子女、指点子弟以及培养后人的教育思想与智慧,进行了全景式的评述;并回应当下中国家长关心的教育、文化和社会的诸多问题,就曾国藩家训思想中修身与立人、临事与处世的大智慧,展开了卓有见地的阐发。
35、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36、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
37、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家书》
38、(11)作字∶ 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
39、(5)读史。丙申年购《廿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惜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叶,间断不孝。
40、曾国藩家训16字: 家俭则兴, 人勤则健, 能勤能俭, 永不贫贱。
41、曾国藩在“和以治家”的宗旨下还特别强调“勤以持家”。这个勤以持家在曾国藩那有两层意思,一是家庭成员要克勤克俭,一是做家长的要勤以言传身教。
42、我们时常会疑惑,我是谁?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虚无感,郦波老师说,是因为我们不清楚自己与世界的界线。
43、(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8)保身。十月二十二日奉大人手谕曰:“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44、皆与人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
45、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
46、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47、以俭持家。曾国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
48、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49、曾国藩:所谓的运气差、没贵人相助,只因你没有实力,不够努力!
50、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 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
51、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52、你为什么人缘差?格局大的人,到哪儿都受欢迎,这个故事,或许帮你找到答案
53、自秦汉以后,大量有关家训的文本开始出现。学习之道,立身之道,家庭之道,事业之道,莫不成为中国古代家训的关注点,这正是中国古代儒家教育的核心所在。中国古代家训在晚清出现了登峰之作——《曾国藩家训》。
54、我们时常感叹“为时已晚”,于是“破罐子破摔”,放任自己沉迷于网络。而曾国藩也是在32岁时才开始反省自己。32岁时,他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写下“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约束自己成为一个更有修养的人。
55、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56、曾国藩有段著名的评论,说家庭兴旺的规律是:天下官宦之家,一般只传一代就萧条了,因为大多是纨绔子弟;商贾之家,也就是民营企业家的家庭,一般可传三代;耕读之家,也就是以治农与读书为根本的家庭,一般可兴旺六代;而孝友之家,就是讲究孝悌的、以和治家的家庭,往往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57、白话文意思:一个富豪氏族的没落,则于一个“奢”字,安逸享乐,最后离失败也就不远了,为人当如梅竹,人人自然敬而亲之,更不可能讨人嫌。
58、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59、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60、熟:笨功夫也有大收获。熟源于勤, 熟导致精。
61、⑤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62、要求业精,没有别的办法,要专一罢了。谚语说:“技艺多了不能够养身,说他不专一。”我挖井多而没有泉水可饮,是不专的过错。
63、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64、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
65、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66、(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67、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辛勤劳动)则神钦(神灵钦佩)。
68、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69、(4)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徇外为人。
70、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71、而自我修养的最高境界,不过是一句——“随心所欲,不逾矩。”
72、曾国藩被誉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受到后人很高的的评价。他的一生勤俭廉劳,不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为官,在官场获得了巨大成功,官运一直很旺。
73、 以俭持家。曾国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
74、曾国藩还敦促家人每日坚持学习,并多次为全家拟定严格的学习计划。
该文章由作者:【admin】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