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顺口溜精心整理19句
二十四孝顺口溜
1、《扇枕温衾》道黄香,年方九岁没了娘,伺奉父亲孝心强,江夏黄童世无双。 夏日摇扇枕席凉 冬天先睡温暖床,贤孝无比又博学, 后为太守美名扬。
2、中国历来是一个宗族势力强大的宗法专制社会,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政治统治,中国的统治者选择了“孝”来作为其主流价值观,从而隐蔽的利用情感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所以而历代君王施政都提倡“以孝治天下”。
3、头发少,顶门寒,冷风飕的脑袋酸。 冷天睡觉常戴帽,拉被蒙头怕风钻。
4、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葚,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二斗牛蹄一只与之。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偶遇赤眉军,赤眉军士兵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二斗白米,牛蹄一个,以示敬意。 黑葚奉萱闱,啼饥泪满衣。赤眉知孝顺,牛米赠君归。
5、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líhuò)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6、芦花难御风霜寒,衣释失纼后母煎。顺情欲休闵损劝,母愧从亲一家欢。
7、父往三界好风光 ,亲随王侯皆前往; 驾临缥缈凌霄境, 鹤叟童颜云飞翔 ;西方净土修佛缘 ,游遍天地啸八方; 一日仙体随风去, 路途迢迢无暖凉 ;行踪三十三层天 ,好人积德傲天堂 ,如你所愿!
8、第七行孝是黄香,黄香扇枕赐温凉;冬天温被母亲睡,新物敬给母先堂.
9、干宝的《搜神记》卷十一收录三则鲤鱼自动破冰弹跳的故事,主角有王祥、王延、楚僚等三人。敦煌藏经洞发现的佛教变文《二十四孝押座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二十四孝”作品。
10、杨伯峻在《经书浅谈》考证说:“元代郭守正将24位古人孝道的事辑录成书,由王克孝绘成《二十四孝图》流传世间;清末,张之洞等人将之扩编至《百孝图说》。应园先生邀请为其86岁父亲庆寿,陈少梅完全依照元代王克孝《二十四孝图》内容绘制了《二十四孝图》卷,与之相比,徐操创作的《二十四孝史》则更具个性化。”
11、第一行孝是舜帝,南山耕田奉双亲;二十四孝在第因而得做帝王身.
12、无心记,糊涂缠,常拿初二当初三。 提起前来忘了后,颠三倒四惹人烦。
13、十九行孝香九龄,寒冬温席奉娘亲;九龄本是行孝子,孝子亲来理当然.
14、《闻雷泣墓》是王裒,父死非命不面西;母亲死后更伤悲,搭棚守墓尽孝仪。娘亲生前畏响雷,每逢雷雨坟前跪,口呼“裒儿在这里,娘亲且莫心惊虑”。
15、汉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鱼脍(kuai),夫妇常作;又不能独食,召邻母共食。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取以供。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舍侧甘泉出,一朝双鲤鱼。子能事其母,妇更孝于姑。
16、真难受,颜色变,眼前生死两可间。 儿孙不给送茶水,反说老人嘴好馋。
17、《芦衣顺母》闵子骞,父娶继母生俩男,继母心偏芦充棉,闵损受虐无怨言。鞭抽衣破芦花现 父怒休妻闵子拦,母去必将孤三子,留她只我一身寒。
18、屋前溪水层层高,劝君早把孝心献;朝夕殷勤侍双亲,莫做世上不孝人.
该文章由作者:【admin】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