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含义精心整理74句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含义

1、对于真理的追求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也是哲学的根本任务。古希腊哲学时期正处于哲学的萌芽阶段,要在变化的感观世界中找寻确定的、永恒的本质,而对于世间万物本源的认识,也就是对真理的掌握。在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中,目的与价值占有核心地位,同时也形成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宣告了古代唯心主义派别以成熟的形式脱离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派别,并与之尖锐对立。

2、苏格拉底要求“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他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是返求于己,研究自我。他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自我和自然明显地区别开来,人不再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实体。

3、由法国画家雅克·大卫在1787年创作的著名油画(现收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4、人生价值是人的实践活动对包括自身在内的社会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是人的能动创造力实现的结果,也是对人的价值的深层本质追问和对人自身与社会相统一依据。

5、苏格拉底认为,人只有不断地探索和质疑,才能找到真正的智慧。

6、关于这句话究竟是谁说的,古希腊人有各式各样的说法。有的说是不是人说的,是天降的。有的说是阿波罗神的女儿、德尔菲的第一位女祭司、传说中的女诗人Phemonoe说的。希腊七贤中的泰勒斯、梭伦、Chilon都曾被不同的人说成是这句话的提出者。在柏拉图的《普罗泰戈拉篇》中,苏格拉底说是希腊七贤一起提供的。

7、此外,认识自己的难点还在于“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人很难能公正、清醒地评价自己。这既要求自己能足够的自省,也仰仗身边有智慧之人愿意给予真诚而有价值的反馈。当然,如果这个反馈是自己的不足,还需要自己有强大的勇气和宽广的胸襟来接纳并纠偏。

8、苏格拉底要把“理念”这种逻辑概念与感观的世界对立起来,成为独立的实体,既非感性世界的反映,也不是理解感性世界的方法,相反,“理念”成为感性世界存在的依据。

9、他出生在公元前469年~前399年,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跟我们的孔子,老子几乎是在同一条时间轴上。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第一次把公元前500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中国有孔子,老子,古希腊是苏格拉底,印度是佛祖-释迦牟尼,真可谓是大咖云集。

10、凡是知道并且实行美好的事情,懂得什么是丑恶的事情而加以谨慎防范的人,都是既智慧而又明智的人。

11、既然不懂勇敢,那有没有什么是经过自己内心思考、理解了的东西呢?

12、苏格拉底认为,人只有通过接受良好教育,认识到自己内心的道德理性,才算明白了人之为人的特性,从而为道德培养确立了一种人性根据。这表明苏格拉底的人性论是一种人文主义人性论,这种人文主义人性论又为其道德主义政治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含义)。

13、人很难理解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东西,所以平凡如我也无法完全理解苏格拉底的思想和作为。

14、苏格拉底明确地将灵魂看成是与物质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事物的产生与灭亡,不过是某种东西的聚合和分散。他将精神和物质明确对立起来的观点,成为哲学史上的滥觞。

15、那么勇敢的定义是什么?谁深入思考过勇敢的定义呢?

16、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明的摇篮,在酝酿欧洲文化的最初形态时,它已初显规模。也就是说,世界各种不同的文化,在其跨出第一步时,就已大体上显示了一种发展方向,孕育了以后成熟期的基本特点。以希腊为起点的欧洲文化,在其最初阶段也显示了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比较集中地表现在由原始神的世界观发展为宇宙论的自然哲学的世界观,也就是前苏格拉底的世界观,这一世界观的特点是探索宇宙具体的“始基”。

17、在苏格拉底看来,因为人性的本质在于理性,所以,人生的最高目标就应当追求正义和真理。因此,苏格拉底所实现的哲学变革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在理性基础上为道德“正名”,批判智者的以个人为中心的道德观,探求人的内在道德本性,确立社会生活中人的道德价值体系。这一点,就是苏格拉底的道德主义政治思想的人性论基础。

18、我不想同意“人民是没有思想的”这个论断,而必须说明的是人真的是不认识自己的。很多人一定有过这样的经验:当你和别人讨论问题的时候,你并不是去寻找问题的根本,并不是在寻找真理,而是陷入了赢得辩论的胜利欲望当中,可是你当初独自思考的时候呢,确实是向着问题的根本去思考的,确实是实实在在地向着真理去思考的。如果我们单纯地总结说这是虚荣心作祟,这也不太对,因为当时确实忘了自己的真实内心,甚至从来没有找到过真实的内心。两个人谈恋爱,因为一件小事开始,慢慢地“讲理”,竟然最终吵了起来——吵架有时候确实也是一种乐趣,然而,不知道第几次这样的“乐趣”之后,两个人就拜拜了——,其原因除了互相不认识、不了解之外,很大程度上也因为不认识自己。老人本想找孩子聊聊天儿,是想和孩子增进增进感情,但却因为有代沟,同个事物往往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最终竟也会吵起来,老人还会说儿子和自己观点不一样是为不孝,其原因除了互相不认识、不了解之外,很大程度上也因为不认识自己。世界上的行业很多很多,很多人也许从来没有想象到自己会走上此时所处的工作岗位,很多人从来都没有想到过自己的人生会如此发展,当停下来的时候,问问自己:认识自己吗?

19、世界浩瀚无边,科学证明人类了解的真相仅仅是5%而已。那么,生活在当下的人,最聪明的估计也仅仅是5%里面的某个百分比。当你开始想要走出自我的局限,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内核时,越学习越发现自己不知道的真相越来越多。所以智慧越高的人越会发现自己无知,而无知的人连自己是无知都不知道!

20、早在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就对财富、对正义、对友谊、对人性等话题进行了辩论和思考,他经常跑到公众场合,同每一个遇到的人交流、讨论,诘问,直到把一个话题辩论清晰。他的目的,是想让每一个与自己对话的人,通过认识自己,获得幸福。

21、于是,在苏格拉底那里,实际的关系完全颠倒了。知识的逻辑体系、概念体系成为真实的世界,感觉的世界则并不可靠。巴门尼德所谓的“存在”成了苏格拉底的“理念”。

22、而他反对智者的相对主义,认为客观真理是存在的,追求真理不能外求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苏格拉底哲学的重大意义在于他是第一次真正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揭示了人不能真正认识自我就不能很好的认识世界这一深刻内涵。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

23、当他高兴的将这个消息告诉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却对神的答案产生了质疑。

24、在爱情中,我们总是追求另一半的完美,却忘记了自己的不完美,因此最终空手而归。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办法就是随缘:你所遇见的适合于你的就是最好的。

25、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

26、当雅典人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处死了当初的控告者,然而苏格拉底却再也回不来了。

27、柏拉图回答:因为只可以取一朵,好不容易看见一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已经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来了。

28、从柏拉图的相关对话中可以看出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的发展轮廓与方向,对照来看,其观念大体还是一致的,是由苏格拉底哲学的伦理学经过柏拉图而推广开来的。

29、公元前399年6月,苏格拉底这位杰出的学者、伟大的教育家、热诚的爱国者,被雅典极端民主政府判处死刑,其罪名是:第不信雅典的神,崇奉新神;第蛊惑青年。

30、辩证法的故乡是希腊,辩证的思维方式是与哲学的思维方式相生的。但此方法,自亚里士多德后,被冷落多年,到了近代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才逐渐恢复其活力,显示出了其与哲学思维的不可分割性。

31、美学沙龙:香道、手作、服装等生活艺术沙龙活动

32、大约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言论自由的主张与雅典民主制度发生了严重冲突,因此被以“不敬国家所奉的神,并且宣传其他的新神,败坏青年”的罪名被判处死罪。

33、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34、苏格拉底建立了一种美德即知识的伦理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各种有益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

35、30岁时,苏格拉底把注意力从自然转移到社会,成为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跟他学习,向他请教。苏格拉底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36、如此一来,被询问者发现不能用任何一个具体事例来描述勇敢,因为事例总是不全面的。

37、说到婚姻,不得不提苏格拉底的老婆。她的脾气火爆,经常对苏格拉底大喊大叫,性格冥顽不化,喜欢唠叨不休,动辄破口大骂。每当妻子发火时,他总是淡然处之,丝毫不放在心上。

38、苏格拉底说,人们由于认识了自己,就会获得很多的好处。因为那些认识自己的人,知道什么事对于自己合适,并且能够分辨,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且由于做自己所懂得的事就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从而繁荣昌盛,不做自己所不懂得的事就不至于犯错误,从而避免祸患。而且由于有这种自知之明,他们还能够鉴别别人,通过和别人交往,获得幸福,避免祸患。但那些不认识自己,对自己的才能有错误估计的人,对于别的人和别的人类事物也就会有同样的情况,他们既不知道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也不知自己做的是什么,也不知道他们所与之交往的人是怎样的人,他们就不但得不到幸福,反而要陷入祸患。

39、苏格拉底的辩证法表明了实践的主体与知识之间有着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无法克服的矛盾,人的德如要成为真正的知识,仍需面临与万物始基一样的问题。知识只是经验与科学的。历史的辩证讽刺在于:苏格拉底认为只要把哲学带回人间,就可得知真理,但事实却是人的伦理、首先领域与自然领域一样,要探寻其“本源”,结果也与自然哲学一样了。

40、他追求的是最伟大的真理。所以中年后的苏格拉底的身份是“老师”,但这个老师不喜欢把上课变成演讲,而是与学生沟通对话。他甚至整天在街上“闲晃”,一有机会就找人谈话。在聊天过程中,他更多的了解其他一些智者的想法。通过和他们交流,他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于是更深刻的了解真理,更好的自我检讨与反省。同时,他作为一个智者,也把真正的真理与真正的知识带给了许多人,以便这些人可以自我检讨与反省。面对真理,他有很多身份,学生、老师、智者等。

41、苏格拉底看清了时代的危机,他知道自己的使命便是“追求真理”,他认为“没有经过反省与检讨的人生,是不值得的”。

42、在柏拉图早期对话中,讨论的主题几乎都是如何为伦理道德下定义的问题,苏格拉底所追求的,是要求认识“美自身”、“正义自身”,这是美和正义的普遍定义,是真正的知识,也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美的理念”、“正义的理念”。这是西方哲学史上“理念论”的最初形式。

43、 苏格拉底对于城邦法律更是尊崇有加。他说,一个人和自己的父母是不平等的,他应该尊重和服从自己的父母。如果父母迁怒于自己甚至大骂,他也应该甘愿承受,不能以牙还牙,进行反抗。

44、苏格拉底借着每天与人聊天的机会来进行自我的反省与检讨。他从中体味到:一个人假如只知道一味地按照早已安排好的计划生活,而从不去怀疑,从不去进行反省,以求得自己为何一贯如此去做;也不理解何为对、何为错;弄不清善恶究竟有什么区别;抑或是自己为何要坚持某些既定价值,那么他就绝不会明白真正的智慧,甚至不会懂得自己存活的意义,就更不用说坚持价值了。因此,其生活也就不算是人的生活。

45、一个人该怎样对待自己忠实的朋友呢?当朋友顺利的时候,就去鼓舞他,当朋友跌倒的时候就去扶持他。这是苏格拉底对待朋友的态度。他这样告诫自己的弟子:你以朋友的美好成就为夸耀,就像是自己的成就一样;你以朋友的好运气为喜悦,就像是自己的好运气一样;你总是不知疲倦地为朋友的好处着想,善待朋友胜于朋友善待自己,这正是一个人的美德。

46、最终,苏格拉底承认自己比所谓的聪明人知道的更多一些,因为这些人以为自己聪明,而苏格拉底知道自己无知。

47、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约前469—前399年),是古希腊雅典人,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苏格拉底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48、在我们研究《巴门尼德》这篇对话时,可以看出,柏拉图写这篇对话,并不仅仅是想记载两位伟大的哲学家,这还与他理论的变化有关。在这个观点上,我们应该吸纳一些反对者的意见,即柏拉图也想记述一些自己的理论倾向发生变化的事。但无论如何,是不该怀疑这篇对话的真实性及实际意义的。

49、他比别人知得更多的,是知道自己的无知。他知道了知的限度,他发现了无知之本质上的必然,是不可避免的。他想用辩论的方式去启迪别人去发现这个无知之知。你认为是A吧,他可以引导你得到非A的结果。那你认为是非A吧,他又可以引导你得到A的结果。智慧之人会感到困惑,从而走上哲学之路。因为,哲学往往始于困惑。

50、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认为道德只能凭心灵和神的安排,道德教育就是使人认识心灵和神,听从神灵的训示。

51、“为了以远超我们所需的速度被疗愈,我们从自己身上剥夺了太多东西,以致不到三十岁就枯竭了。每次重新开始一段感情,我们能付出的东西就会变得更少。为了不要有感觉而不去感觉,多么浪费啊!”

52、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如此便可以确定他的哲学家身份。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曾被这样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极力推崇,苏格拉底的历史重要性可想而知。

53、读者朋友,把身体锻炼好,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的话题了,但这个话题永远不过时。苏格拉底说,人们所作的一切都需要用身体,那么,把身体保持良好的状态,就是非常必要的了。《回忆苏格拉底》书中写道:苏格拉底竭力劝勉他的门人,要注意身体健康。一方面要尽量向那些知道怎样保持健康的人学习;另一方面个人自己也要一生一世注意:吃什么食物、喝什么饮料、做什么样的运动对自己有益处。

54、公元前404年,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失败,“三十僭主的统治取代了民主政体”。三十僭主的头目克利提阿斯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据说有一次,克利提阿斯想要霸占一个富人的财产,他命令苏格拉底带领四个人去逮捕那个富人。苏格拉底极其反感克利提阿斯的这种做法,于是他抵制了克利提阿斯的非法命令,而且公开谴责其暴行。恼怒的克利提阿斯不准他再接近青年,并警告他说:“你小心点,不要让我们不得不再减少羊群中的一只羊。”而苏格拉底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依旧我行我素。

55、这种思想在古希腊民主制时期曾起到一定的启蒙作用,但后来却走向反面,加速了民主制的蜕变。苏格拉底看出这一点,他要从根本上改造这种“人”的形象。那就是把感性的人改造为理性的人,以智慧和知识作为人的本性。

56、在苏格拉底看来,尊重和服从法律判决,既是雅典公民应尽的神圣责任与义务,同时也是衡量个人道德操守的重要标准。这一理由是苏格拉底拒绝克里同建议的最正当,最有说服力的根据。

57、苏格拉底自比为一只牛蝇,试图叮醒沉睡雅典这匹沉睡的千里神驹。

58、在西方哲学史上,智者普罗泰戈拉宣称“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个命题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相对于古代那种以“神的尺度”看待万物而言,显然是一种进步。但这个命题也存在歧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其中自然也就包含了“人是自身的尺度”。

59、 联系主题我想分享的一本书是《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电影《和平勇士之道》的原著)

60、人们对勇敢的定义往往是具体的,如舍身救人是勇敢的。

61、他的学生曾去神殿向神求签来询问谁是全雅典最聪明的人。神告诉他说无人比苏格拉底更聪明,这个学生回去把此事告知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出于自身的怀疑便开始在全城之中寻找一个比他更加聪明的人。他拜访了雅典的许多权贵,其中有当时掌权的众多政治家、闻名一方的著名诗人、负责实际建设工作、建出众多美轮美奂建筑的工艺家。但这些知名人士却全部让苏格拉底大为失望。

62、苏格拉底说,抑止人性恶在道德上和政治上的发作依赖于制约。在道德上抑恶主要依靠理性的自律,在政治上的抑恶必须依赖法治的约束。

63、古希腊哲学由早期的“自然”哲学转化为苏格拉底的“自我”哲学,“精神”这一实体最终确立,此根本性的转折,向世人宣告了唯心主义哲学的成熟。这个学派的最初形态是以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理念论”为基础的。

64、德尔菲位于科林斯湾北岸的费契斯,自公元前6世纪初期由于首次在那里举行了泛希腊区西阿节会以后,便成为全希腊颇有名气的地方。据说这个神庙的墙上有一些铭文,其中最著名的两条是“自知”与“毋过”,其意义是不可分割的。

65、其实苏格拉底的思想有许多独到之处,等我看懂了再写。

66、面对这样的苏格拉底,人们会有两种不同的感受。

67、苏格拉底提出“无人自愿为恶”,其逻辑关系在于:知识为美德,则无知为罪恶。

68、但是,因为苏格拉底主要把人作为道德的实体,进而否定一切自然哲学的可靠性,因而其辩证法也是有消极作用的。

69、苏格拉底认为,“自知”不仅体现在道德方面,更体现在知识方面。它不仅告诫普通人,更是对自然哲学家们的警示。苏格拉底认为,应该正确地对待传统知识,并把实践理论、思辨理性、道德哲学和知识论统一起来,立足于实践理性的道德哲学,寻求一种确定的、永恒的哲学真理。

70、当他听到有人在谈论勇敢,则必定会走上前去,询问勇敢的含义。

71、苏格拉底并没有试图以妥协来换取无罪释放,反而在法庭上以一敌五百,为自己做出了精彩的辩解,证明自己的行为正是爱好智慧与真理的体现。

72、苏格拉底是哲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为人们带来了实用哲学,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与新的领域。

73、苏格拉底还进一步指出,自然界的因果系列是无穷无尽的,如果哲学只去寻求这种因果,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最终原因。他认为事物的最终原因是“善”,这就是事物的目的性。他以“目的论”代替了对事物因果关系的研究,为以后的哲学开辟了道路。

该文章由作者:【admin】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