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干盗书精心整理37句

蒋干盗书

1、信中的言语与周瑜的“梦话”是如此的一致,并且周瑜的梦话、醉话在蒋干看来是酒后吐真言,于是蒋干更加相信了书信里的内容。

2、干曰:“虽不能说周瑜,却与丞相打听得一件事。乞退左右。”干取出书信,将上项事逐一说与曹操。操大怒曰:“二贼如此无礼耶!”

3、起因蒋干,字子翼,是曹操手下的谋士。他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免得大动干戈。(蒋干盗书)。

4、从此句中可得出,曹操是“闻瑜年少有美才”,可以人认为是被传言或是他人推荐之言所引响,应该未在正面战场上与周瑜有过交锋,所以只能是“闻”。从这一点来看,当时应该在赤壁之前!

5、其实,原因远不止这些。有一个原因,却常常被人忽略了,那就是曹操缺乏一支强大的水军,甚至可以说,这才是曹操失败的根本原因。(即便是今天,我们都知道:“水军”非常重要!)

6、比较公认的看法是:这蒋干对于曹军简直是罪大恶极,而对东吴却是另类的功莫大焉——因为他盗书,导致蔡瑁张允被误杀,严重影响了曹军水师训练。

7、瑜思曰:“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战,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

8、干大惊,暗读之。书略曰:“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早晚人到,便有关报。幸勿见疑。先此敬覆。”

9、但他还有机会,因为周瑜在结束后曾邀他共寝。

10、不过,蒋干运气不错,在周瑜帐内发现了其与曹操手下水军统帅蔡瑁、张允的往来书信。有了这份重要“情报”,蒋干就不愁回去交不了差了,于是他盗走书信,连夜溜回江北,将证据呈递给曹操。

11、而当时的孙权,却紧遵了哥哥孙策的建议,重用周瑜张昭等老臣,清除了叛乱份子李术等人,从而稳定了当时的孙氏阵营。

12、再进一步说——当时的情形,很多人见到蒋干入帐不久,曹操就杀了蔡瑁张允。虽然不知道蒋干汇报了些什么,但大家一定想到其中必有关联。

13、有一种说法,认为蒋干是名利熏心,急于提升自己在曹营的位置——此说看似合理,其实不然。蒋干在曹营位置不高是事实(后文我们再探讨曹操让这样一个忠心下级屈沉下僚的责任),但是我们要知道,名利熏心的小人都是精于算计的,即便想运用投机手段往上爬,也绝不会通过这样的途径——拿脑袋当赌注投机?

14、席间,周瑜对众官介绍说:“此吾同窗契友也。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家说客,公等勿疑。”并令太史慈佩剑作监酒:“今日宴饮,但叙朋友交情;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周瑜先发制人,使蒋干开不了口,根本不敢提“降”字。

15、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

16、但其实,曾经有一支强大的水军放在曹操面前,曹操没有珍惜,等到他失去的时候,他才后悔莫及。

17、“众皆嗟呀不已”,其中是否有看破机关,暗中嘲笑曹操的?这个概率不可否认。当然,大家不敢放声大笑,于是“嗟呀不已”就成了一个可取的选项。

18、蒋干盗书,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

19、所以这个时间点很有可能是孙策去世之后不久!也就是公元200年之后的一两年内。曹操深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孙权当位,老臣极有可能受到排挤,这时正是招揽的好时机。

20、曹操作事--干干净净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21、大家可以说蒋干特工工作(本来也不是干这个的)能力低、脑子慢、思维差,但不能嘲笑蒋干。为什么?道理很简单,连曹操都没有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的事情,又有什么理由苛求蒋干(而且蒋干长期工作在曹操身边,难免受其多疑特质的影响)?

22、给曹操提供“做空报告”叫蒋干。这事,得从头说起……

23、请蒋干喝酒,然后假装自己喝醉了,邀请蒋干同床而卧。

24、在这里,我们要着重分析一下曹操在误杀蔡瑁张允之后的措置。

25、但是这样一来,仅凭“怠慢军法”,加之没有赏赐蒋干,造成了整个事件逻辑关系上的不能自圆其说,无形中承认了自己上当。

26、据《襄阳耆旧记》记载,蔡瑁降曹后“遂为魏武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汉阳亭侯。魏武虽以故旧待之,而为时人所贱,责其助刘琮,谗刘琦故也。”因此,蔡瑁随曹操撤回北方后,因人品得不到信任,一直不受重用,最后病死。张允则是刘表的外甥,待遇不会太好,也不会太差,毕竟荆州降将降兵多为曹操阵营任职,养活一个张允无非就是多几口口粮,杀了有何用?

27、结果周瑜设下计策,令蒋干盗得假冒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献书曹操,令斩了蔡瑁、张允。后来蒋干盗书用来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28、蒋干第一次过江的缘起,是周瑜偷看曹军水寨后,曹操提出“今又被他深窥吾寨。吾当作何计破之”?这时节,蒋干自告奋勇“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

29、这时,曹操智囊团里有个叫蒋干的,跟周瑜是小学同学,曾经关系还算不错,有半块橡皮之交。他自告奋勇要去劝降周瑜,曹操爱材如命,闻言大喜,马上应允。

30、及至周瑜表示“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蒋干就知道游说无望了。但此时的蒋干,顶多是个内心失落,而断不至于作者丑化的那样“面如土色”——失落和惊惧是两个概念,只有惊惧才会让人“面如土色”。

31、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剑拔弩张,准备大战一场。

32、使命开始,蒋干并没有辜负曹操的信任和重托,尽力展开游说活动。即使是在太史慈“佩剑监酒”的惊险环境下,蒋干仍然利用周瑜显示“熊虎之士”和“兵精粮足”,谈及“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的机会,以“吾兄高才,实不为过”的言辞试探游说的可能性。

33、清晨,有人入帐叫醒周瑜,说道:“江北有人来……”周瑜急忙止住他,看看蒋干,蒋干只装熟睡。周瑜和那人轻轻走出帐外,又听那人低声说道:“蔡瑁、张允说,现在还不能下手……”声音越来越低。蒋干心中着急,可又不敢乱动。不一会儿,周瑜回来躺下睡了。蒋干怕惊动周瑜,等周瑜睡熟,偷偷地爬起来,径直走出军营,守营军士也不阻拦。他来到江边,寻着小船,飞一般驰过长江,回见曹操。

34、蒋干,字子翼,是曹操手下的谋士。他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免得大动干戈。曹操闻知大喜,亲自置酒为蒋干送行。

35、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剑拔弩张,准备大战一场。

36、蒋干此时并没有灰心,毕竟还有一个晚上的时间,有很多时间都可以实施劝降大计嘛!吃饭的时候就旁敲侧击的劝降!

该文章由作者:【admin】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