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砂锅歇后语下一句是啥精心整理21句

打破砂锅歇后语下一句是啥

1、“俗语”简练而形象,大多数都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创造,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民的生活经验,表达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2、出处:宋·黄庭坚《拙轩颂》:“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安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3、⑤错综关系。即在上下两部分中,充当的成分不对当,如:

4、(3)讽刺性:歇后语如果带有贬抑倾向,便具有讽刺性。如“牵着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礼义廉——无耻”、“公共厕所扔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5、到了粤方言则变成“叉烧包掟狗”,因为粤文化中“叉烧包”更能体现岭南的饮食特色,更有象征意义。如:

6、婚期快要到了,然而丈夫还没回来,这位少女带有迷惘埋怨的心情,做了三个比喻。说丈夫该回来不回来,不如江潮那样如期;说踏尽白莲池也寻不到藕(偶的谐音),说打破蜘蛛网费了丝(思的谐音)。这后一句可能是当地的歇后语。

7、王熙凤的为人——两面三刀林黛玉进贾府——谨小慎微 林黛玉的身子——弱不禁风 贾府的大观园——外强中干 贾宝玉看西厢——戏中有戏 贾宝玉出家——看破红尘 贾宝玉游魂——误入迷津 纸糊的美人灯——一吹就破 刘姥姥进大观园——少见多怪   王熙凤衣锦还乡——另有缘故 11红楼梦十二金钗——原应叹息

8、歇后语在口头文学或民间文学中经常用到。如元人倪瓒有一首竹枝词:

9、[典故出处]近现代·石三友《金陵野史·圆明园与基泰工程司》:“说到这八座模型,追本溯源,不能不提到北洋政府时的总长朱启钤。”

10、(笑面虎)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 (地头蛇)强横无赖,称霸一方的人。 

11、(2)诙谐性:“诙谐是指言语中对事物所表现出的一种轻松愉快的态度”(温端政,19113页),粤语的说法则是“搞笑”。不少歇后语都很能体现出民间语言创新的智慧,于嬉笑之间将这种老百姓的语言幽默展示得淋漓尽致。主要表现在如下这三点:

12、华语晨读|李希贵:语文老师心中的痛,阅读比上课更管用!

13、“俗语”,是中国汉语词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中口耳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也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一种定型语句。

14、◆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15、“度”与“肚”同音相谐。指人心胸宽广,对人宽容。

16、谐音的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的现象表达意思。这种说法妙语双关,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意味。

17、听到屋里董胖子喝醉酒的声音,(他)瓮声瓮气地说:“走吧,老张,在家使唤奴婢,骑骡子压马的,犯不着伺候他们!哼,‘浅碟子盛水’,我算是一眼看透啦!”(《红色交通线》176页)

18、分析:“打破砂锅——问到底”。原本是“打破砂锅——纹到底”,因为“纹”同“问”同音,当打破砂锅时,眼见从锅边直到锅底裂开长纹,“问到底”是“纹到底”之谓也。

19、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

20、以下17则被国人误传了数千年的俗语,您了解多少?请一起过来看看吧!

该文章由作者:【admin】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