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精髓八字精心整理80句

道德经的精髓八字

1、自知,就是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就很有自知之明,没有被旁人的吹捧搞昏了头脑,他说:“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 其实,人人都可以读懂《道德经》,关键要放下自我心智,把自己的频率匹配到虚无,这就是致虚极。

3、可以说,道家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性格;

4、第道中包含了矛盾对立和互相转化的思想。老子认为道是无,而世界是有,有是从无中产生的。事物之间是矛盾对立的,比如有和无、曲和直、喜与悲、美和丑、上和下等,在矛盾对立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事物将向他的对立面发展。这种矛盾对立的理论,老子叫做”反者道之动“。这种思想对我们的人生来说,是一种大智慧。老子告诉我们,当你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也一定要想到,也许你就有喝凉水都塞牙的时候,相反,当你的事业失败彻底陷入低谷的时候,也许你很快就能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刻。只要你坚持住,会有改变的一天。这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

5、最高的善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6、从认识世界的角度看。老子给我们描述了一整幅蓝图,那就是道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和西方文化里的上帝创造万物差不多,他们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应该保持对上天的敬畏之心,而区别是:道生万物但不主宰万物不需要你给他提供什么(长而不宰),而上帝却是既生你也主宰你的命运,故而基于西方文化就产生了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各种宗教,教徒得不停的把自己美好的东西上供给他们的主!(道德经的精髓八字)。

7、勾践,卧薪尝胆。时时刻刻向自己那奢侈的本性挑战,最终灭了吴国报了自己一箭之仇。而世界哪一个失败的人,不是向自己的惰性举起了双手呢?夫差,自从卧薪尝胆以后骄奢忘本,整天花天酒地最后被越国所灭。这就是向自己的惰性投降的人的结果。

8、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0、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11、在老子的哲学思想中,只有守静的人,才能发现生活中的幸福和美。浮躁的人、脚步匆忙的人总是会错过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们或许会经历人生岁月的蹉跎或道路的泥泞坎坷,但保持淡泊的处世态度,泰然处之,就能在纷繁中找寻自己的心的超然和安宁,不受世俗的干扰和冲击,人生也更豁然开朗。

12、*中国专家学者协会顾问、国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13、说了这么多,悟道到底是什么呢?道在客观事物中,悟道就是将客观事物的道或者规律,装进自己的心中,让自己的主观认识和客观规律合为一体。有朋友会问,怎么合为一体呀?老子告诉我们,先要知道信道,然后清空自己内心的主观偏见,达到虚极静笃的状态,也就是要尊敬、平静、干净和宁静,让自己的主观不再出来捣乱,这样就有希望领悟客观规律了。人一旦知道了客观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去做,自己的生命、生活和事业,就会步入正轨,就会走向幸福和成功。

14、以理言事,如有神助!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说话能够言之有理的人,气场才能更加强大,就好像有神灵暗中相助一样。这里说的理主要是指五行的生克制化,十神的配合,以及刑冲合害等各种关系的变化规律。说白了,理有两层含义,一是道理,二是条理。道理,也就是理由,你要提出一个观点、一个建议、一项措施,想得出任何一个结论,都要阐明其中的理由,讲清楚其中的道理,让别人认识到它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条理,也就是提高自己的理论层次和逻辑思维能力。如果你能在纷乱的头绪中找到重点,迅速整理归纳出个一二三来,你的气场也会让人刮目相看。

15、《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静是中国古人推崇的大智慧。静能克服人身上的躁气。《大学》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可以说,静是安定、思虑和有所得的基础。老子希望人们能够了解、认识自然规律,并且把它应用到社会生活之中。

16、管理好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有利因素怎么处理,不利因素怎么处理,处理好了,都有用,处理不好,都没用。“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处理好了,坏事变好事处理不好,好事变坏事。

17、《道德经》最奇妙的一点,就是他的辩证法,看待任何事情,处理任何事情,都要用辩证法。而《道德经》的辩证法至少告诉我们以下几点:

18、相传老子修道德,著书上下篇。春秋末期已有老子其人。据道教典籍记载,老子曾任周守藏史,后来迁为柱下史。周朝衰落之际,老子辞官离去,经函谷关时,县令尹喜恳请他著书传世,于是老子写下五千余言,即传诵千古的《道德经》。

19、 这样的自然现象,告诉我们规律:猛烈的势能,很难持久;细水长流,才能长久。

20、从改造世界的角度看。道德经最后一章总结时讲到: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告诉我们,应该遵循自然法则积极有为,这样就会利万物而,反之若不遵循大道原则积极有为就会害万物!比如拔苗助长、杀鸡取暖、断凫续鹤,这些做法都会自遗其祸,这是天道!我们遵道积极有为的过程中能否不停的聚集财富呢?老子说为而不争,为什么?争则无度亦无极,何处是尽头,况且你多了他就少了,结局就是两极分化严重,然后通过一系列和平或不和平的手段,重新达成平衡。总之争的结局就是争斗不休、战乱不止,和平与战乱循环往复!

21、在他看来,事物运动到极点,就要向静的方向转化,最后归于静。静才是躁动的主宰。

22、 守静笃,在内心的静,而不是外在的静。

23、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当和事老,用调解的方法来解决的怨恨,即使表面解决,必然还会留下残余的怨恨,这怎么能算是妥善的办法呢?俗话说“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只有懂得宽恕之道,才能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

24、“诚”也是“成”,古文中这两个字是通用的,而“成”就是自我实现。

25、只有五千字的《道德经》,一直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难读懂的经典。几千年来,关于老子,关于《道德经》,有着无数的传说和猜想。

26、没有老子的道家学说,中国历史上将会失去一个伟大的庄子,失去魏晋时代那些张狂的、痛苦的魏晋名士们,失去像严光、陶渊明那样的淡泊自守的隐士,失去仙风道骨的李白,失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苏东坡,失去了一大批在顺境中淡薄、在逆境中不失志向的知识分子。

27、信口开河,可通神灵!只要是你心里灵光一现所想到的,并深信之。那么随便你怎么说,所预测的结果都可能是准确的,就好像能和神灵相通一样。心性是根,生发一切。以此为纲要,可总领各种学说,如能从根本上体悟心学真谛,在实际行动中不断印证,定能有所收获。

2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9、 老子说:“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30、守时,君子待时而动,守时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31、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32、周文王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明君,他著的《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周易》上说,君子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不到处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如吕尚遇周文王,就是如此。这话也提醒我们,在默默无闻的时候,要加强自身修养,等到机会来时,就要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

33、因此老子的思想诞生了。他看透了事物的发展规律,看透了人类发生冲突的本源,主张“以柔克刚”。所谓“柔”,并不是输,而是暂时的退让,暂避敌人锋芒,等待敌人的锋芒过去后,再夺回自己的利益。而争夺的方式也不局限于武斗了,而是有着言语的来往,有着计谋的参与,等等很多可以不战而胜的方法。

34、一切有形的都是器为下,一切无形的为上才是高明的!于是后人说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劳力者役于人,劳心者役人!

35、人类自诩为一种高级动物,大脑十分发达,又发展出了远远高于其他动物的文明,让我们觉得自己就在食物链的顶端,很骄傲,也很傲慢。但在面对自然界的一些运动时,如地震和海啸,我们的骄傲和傲慢又会被打个粉碎,忽然之间又觉得自己十分渺小。

36、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福祸总是相依,所以一定不要因为一时得失而迷失自我。

37、道家的处世哲学是:既然人人争先,何不闪过一边,看潮涨潮落,静观万物而自得。面对死地,人人皆欲后退,何不挺身而出,也许还有一线生机。既然众人谋一己之私,何不舍我之私,先成他人之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何乐而不为?

38、阴阳重叠,异性相吸!当五行之中阴阳重叠,阴阳明显的时候,要说相互之间联系很深,能够相互吸引。能够在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有很好的天赋异禀,奉劝他要合理运用。阳性能量能让你在事业上蒸蒸日上,但是在感情上一定要注意自己阴性能量的位置,特别是关于对方的事情,和影响到你的共同的事情上,要多利用阴性能量和他沟通,让他的阳性能量和你互相吸引,有商有量,这样才会关系和谐。

39、原来,老子所讲的道德,跟我们所熟悉的道德有着天壤之别。我们平时听到比较多的是关于道德的教条,而老子所说的道德却揭开了天地万物与人生的秘密。

40、太极原理,周游转换!太极点也就是太极的中心点,在不同的环境中,要懂得太极点的游移转换,该大时大,该小时小,该转时转,该变时变。太极点通常是针对命主本身的大格局而言,故而可以单一。所谓太极点是指看不同的事,要立不同的太极点。比如看学业,要以学业之星为太极点,看财富,要以财富之星为太极点,看父母,要以父母之星为太极点,看子女,要以子女之星为太极点,很显然,太极点不是一个,其用神也当然不会只能有一个,而这个用神的取法,则是一个命局能否断得丰富多彩的关键,也是不断的周游转换的。

41、全文虽5000字,从字数上看,的确不多,但是从内容上看却是广博精微,尤其在哲学的辩证法上的贡献更是同时期的思想家不能比的。

42、可是这种事情其实不可笑,它反应出了当时的人类社会还是十分单纯的,是很少使用拐弯抹角的方式来沟通的。而使用直接的方式沟通,就使得人们之间的沟通很容易产生暴力,很容易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这种方式虽然简单直接,却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国家的发展,群体的发展。毕竟只要有斗争,只要有摩擦就一定会有伤亡,有伤亡就意味着有资源损失,有资源损失就意味的发展受到了限制。等等这一些都是从小到大相互关联的。

43、道家圣人处世,要的则是虽然怀和氏之璧,但是外面看过去却十分朴实,穿着普通的衣服。以及“光而不耀”,虽然有光芒,但是却不会那么耀眼,不会过于招摇。这既是处世远祸的智慧,其实又何尝不是修行的一种境界呢?

44、《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45、象中有数,数中有理!万事万物的自然现象中,一定存在着一定的定数,比如1234567其实象数主要为易学术语,是易的重要组成因素。易经中的“象”多指卦象、爻象,即卦爻所象之事物及其时位关系;“数”指阴阳数、爻数,是占筮求卦的基础。而定数之中又包含一定的道理,规律,比如五行生克,十神相配,刑冲合害等。象与数的含义不断扩展,而后演变成包含天文、历法,乐律、道教、养生在内的庞杂的象数学体系。

46、守静,解释为保持清静,无所企求,每临大事有静气。

47、《道德经》第56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48、由此可见,“道”在先,“德”在后,“道”是客观规律,“德”是人心悟道。因此,自然就会得出一个结论:有“道”才能有“德”,无“道”自然无“德”。

49、译文:上善的本质如同水一样。水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利,处守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所以接近于道。

5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51、 虚,在某一个面向,可以理解为“气”。

52、 《道德经》的经典,在于道,像一面镜子,不同的人读,就映射出不同的样子。

53、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54、《道德经》第28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55、如何效法?人们看到大地生长万物,就懂得厚重载物,学会包容,学会奉献,大地包容一切,这是它最大的美德。中国人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这个道理。

56、第道起作用的方式就是无为,它不会去特意干涉什么,道是没有情感的,它只是按照自身应该具有的那种方式去行事。这叫做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启示我们,生活中的种种,也许就是它本来的样子,我们不要去干涉他,就让他按照自然而然的存在吧。这种哲学运用到生活上,就是顺其自然的生活方式,生活中有阳光灿烂的时候,也有暴风骤雨的时刻,有春风得意,也有失败消极,这些都是自然之事,我们应该做的,要像自然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淡然待之。这就叫做清静无为的生活。

57、著书无非稻粮谋的,是玄学还是垃圾这功过谁评的理?

58、老子的思想最受有智慧者推荐,他应该智者特别强调致虚守静的功夫。他主张人们应当用虚寂沉静的发境,去面对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他认为,大千世界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都遵循着这个运动规律。

59、适合学玄学的八字,通常是偏印旺的人,这种人有闲时间多,这种人若加上有华盖的,就很宅的,所以,四柱无财偏印多的八字更适合学习玄学,这里说的适合,是只学了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不包括能不能学会的,理论上讲,谁也不蠢猪,没规定谁能学谁能学的。

60、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们人要善于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忘记过去的痛苦与悔恨,保留过去的快乐与成长,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的美好与强大,提前预防痛苦、祸患的来临!

61、最为难得的是,看似平静的水,实则循环不息,只要有一点不平,便会马上开始流动,生命不息,欲动不止,永远向着前方行进。

62、身与心和谐的生命超越精神:道家主张把个体的自然存在和精神自由置于一切外在的附加物之上,走出人生的困境,挣脱“物役”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人生。

63、人与人之间若想长久,就要向天地学习,先利人,后利己。生活中的很多事例告诉我们,带着私利的心,越是想去得到,就越是得不到。当你真正看开了,能以更高一层的角度忘私地去处理事情时,反而不知不觉就达到了最初的目的。

64、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65、了解他人的人,只能算是聪明。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有智慧;能够战胜别人只能算是有力,能够战胜自己的弱点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能够知足而淡泊财物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富有。能够自强不息的人才能算是有志气;不失"道"顺其自然的人才能够长久,而能够真正死而不忙者才算是真正的长寿。

66、    成功不仅需要教练,更需要运势,把握自身命运,带给您家庭、事业、健康的好运。

67、有和无可以互相转化,难和易是互相形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显现的,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由此可见,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的。

68、万事万物在没有形成之时就是“无”,自从能叫得出名时,也就是“有”时,则是世界万物形成的本源才开始命名,这是老子揭示宇宙的来源论。

69、《易经》共有六十四卦,其中第十五卦是谦卦。

70、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必经之路。这里的“法”,意思就是效法,学习,遵循的意思。人要效法大地,大地则效法天,天要效法道,道要效法自然。“自”就是本身,“然”,就是当然如此。就是宇宙运行的绝对性。

71、单出曰声,杂比曰音。这一段讲的是相对立的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放眼世界,在老子的时代,能把事物间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说的如此透彻者,唯我中华《道德经》!

72、静是生命的开始,也是生命的终结,是轮回的交汇处,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

73、做人无非两个过程,知道别人,了解自己,前者能让你取长补短,而做到后者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74、有缘无缘,皆属缘分!我们常常听到有缘无缘的说法,其实这都是自己的缘分,只是有的有缘无分罢了。其实不是没有缘分,而是缘分来了,没有把握好。所以至于正缘一说,我个人是非常不赞同的。和你在一起了就是正缘,离你而去了就都是孽缘。对你好也罢,对你爱理不理者亦然!

75、世间善恶,皆人分之!其实这个世间本没有什么善与恶的分别,都是人们自己根据一定的参照物区分出来的。都是相对的。一般而言,善指顺理,恶指违理。善指顺益,恶指违损。善指体顺,恶指体违。人在大同社会共同劳动,善也,膳食充裕而人情相通。人在小康社会为膳食而争,不善也,各自利益不通情。恶不通情,乃违背常理制度;善为反义,即通情达理。

76、老子的"三宝"对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具有深远意义。

77、有些人不是偏印主事的,也能学的,而且寸功未立著作等身的都有的,您能说他不适合玄学吗?但您能说他这个叫玄学吗?

78、他也就《道德经》五千文传世,他是周朝的守藏吏,相当档案书馆馆长,阅历无数,也只写一篇文章,也不见是他著作等身的。

79、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该文章由作者:【admin】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