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精心整理97句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1、是时候换一种生活方式了,别再把机遇当成自己所谓的不在乎跟淡泊名利;当正视到自己问题的时候才意识到这些都是为了掩饰自己胆小懦弱的借口罢了;既然想迎着找寻幸福,就放宽了心大胆的去尝试一遍你一直在逃避的种种!(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2、“快乐之道无他,就是自己力所不及的事不要去忧虑。”

3、泰戈尔说过:“如果你为失去太阳而哭泣,你也将失去星星。”

4、从2012年8月起,她更是勇挑重担,根据学校安排先后担任了学校综合高中部副主任、主任职务。为让单招教学质量能上一新台阶,她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放在学校的时间远远超过放在家庭的时间,甚至经常连自己要参加中考的儿子都顾不上,因此她也总是笑称自己是一个称职的老师,但却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

5、(请在文中找一句最适合你的句子,把它作为你的座右铭。例:我选择_句,因为我收获了___。)

6、师:出示PPT: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7、自古红尘多愁绪,相忘江湖不须归。尘世里的江湖,是一场纷纷扰扰的乱红,飞过春秋过往的旧日时光,抖落心头落满的惆怅。在充满诱惑的世界里,不为外物所役,不被(委屈)外境所扰,淡泊名利,物我两忘,我们就能真正掌握人生幸福快乐的金钥匙。

8、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学习和做人之道以及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9、师:文章里还有反义词的,请大家找出这样的句子来,读一读。说说表达效果。

10、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11、是人也就存在不足和错误:淡泊名利: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青春里,只要青春无悔;总有些事情要努力去做:谁能活得如此境界、总有些梦想要拼命去追、谁一生就活得自在、心静似水(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12、   导入新课:出示: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13、我妻,我祝你功成名就,学业有成!我妻,我等你淡泊名利,平淡生活!我妻,我爱你白头到老,海枯石烂!我妻没有共同的信仰,应该有共同的追求。没有共同的追求,应该有共同的爱好。没有共同的爱好,应该有共同的默契。没有共同的默契,应该有好的性格。没有好的性格,应该有颗淡泊名利的心。如果这些都没有,对于已婚的男女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容易引发家庭矛盾的!

14、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育问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给诸葛瑾:“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同时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他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励精治性,珍惜光阴,务求“接世”。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死,时年37岁。其子诸葛尚一同战死,时年16岁。《诫子书》高度概括了作者一生的做人准则,堪称教子的千古范文。文中关于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

15、师:“宁静”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环境的宁静,一种是心里的宁静。有些同学很安静,但思想多动的,这也不算宁静。举例:毛泽东闹市读书以追求心里宁静来实现远大目标;这是哪一种?

16、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候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7、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18、自治区王玉桂初中语文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成员

19、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yín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ì)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lú),将复何及!

20、贪欲之人,无有厌足。弘一大师。——《修行法语》

21、生1:还有对称之美。 有很多对偶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2、《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

23、预计明天会是忙得晕头转向的一天,不管怎么忙,都要保持淡定和微笑~越来越喜欢和欣赏黄组,看到他总会想起苏轼的《定风波》,总有一种云淡风轻,淡泊名利的感觉,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前辈。

24、洒脱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洒脱不是无所事事、不思进取,也不是看破红尘、心灰意冷,更不是声色犬马、纸醉金迷。洒脱是一种世事洞明的豁达,一种淡泊名利的超脱,一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风度

25、最后不得不渲染李鲁老师的常见题材荷花主题,这可真是应验了我市文联副主席杨矿先生以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赠荷花》中“卷舒开合任天真”作为李鲁老师“悠然见南山作品集”的卷首语标题,来形容李鲁老师笔下荷花的妙嫚、高洁、笔锋简介、笔墨飘逸、洒脱的空灵景观,就像农家清水出芙蓉的少女,天然不施粉黛的自然之美。《莲花图》、《君子图》、《莲洁赞》、《白莲》、《君子风情》、《彩莲映日红》、《荷塘月色》等。

26、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就是一种宁静淡泊地心境。外表的潇洒只是一道景观,内心的淡泊才是一种境界。努力让自已保持一种超然清静的心境。在那些云卷云舒、风清云淡宁静的日子,能有一片温馨淡泊的心境会是多么不易。

27、   明确:通过句末的“也”字体会文章的语气。

28、这句话的原文应为“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于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诫子书》。

29、生:“诫”是告诫、劝勉的意思,“书”在古代是信的意思。

30、可以使你淡泊名利句子!物随心转、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要学会适时的放弃:烦恼皆由心生。不要去强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31、师:我看很多学生读得越来越投入,读得越来越有味儿。你们的朗诵又是一次美好的进步。

32、郑燮(1693年11月22日-1765年1月22日):

33、明确:“静以修身”、“ 夫学须静也”的“静”和“险躁则不能治性。”的“险躁”是反义词。“险躁”是内心浮躁,如果险躁了就不能治性。相反,如果宁静了就可以治性。因此,我们也可以把“治性”归到“静”所达到的效果。诸葛亮在讲“险躁”时还是在讲“静”。

34、淡泊,并不是一味的反对追求名利,而是追求要有尺度,坦荡从容;淡泊不是碌碌无为,无所事事;真正的淡泊是看透,在复杂的世事中洞察一切,在不断的实践中慢慢成熟,在自身价值不断升华的同时,不与人盲目争长争短、争得争失。

35、成语示例:蓝先生不佩服世界史中的任何圣哲与伟人,因而也就不去摹仿他们的~。

36、繁华如三千东流水,你只在乎闲云野鹤般的采菊东篱、身心自由,置身置灵魂于旷野,高声吟唱着属于自己的歌,悠悠然永远地成为一个真真正正的淡泊名利、鄙弃功名利禄的隐者。

37、老伯再也无法忍受了,他叫来所有的人,然后拿起砍柴的斧头,向紫砂壶砸去,转眼间紫砂壶在众人惊愕的眼光中成了一堆碎片。

38、结果黄永玉一看到他,笑呵呵地说:“住院真有好处,你看,我一下子瘦了几十斤。”这让白岩松不由得显然起敬。

39、一生为名利所累,实在是本末倒置。名利原本无所谓好坏,有道是:“名利高寒阁,冷暖只自知。”无论宦海沉浮,无论商战成败,无论情场生死,其中滋味都如寒鸭戏水一般冷暖自知。做到淡泊名利,可以免去精神上的许多痛苦,笑看人生。也只有淡泊名利,才能给人以恬淡、宁静的生活氛围,才能在平淡中寻找快乐,才能在宁静中制造浪漫。

40、贪材,权欲和虚荣心,弄得人痛苦不堪,这是大众意识的三根台柱,无论何时何地,它们都支撑着毫不动摇的庸人世界。(前苏联)艾特到托夫

41、现在才明白原来淡泊名利四个字只是成功人士才能说的谦词罢了,世人谁不追名逐利?

42、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43、   补充资料:诸葛亮给儿子写遗书时,给刘禅也写了一封书,其中就有:“臣家有桑八百株,子孙衣食,自可足用。”他没有说:你要多给我东西,因为我儿子只有八岁。而是说:臣家有桑八百株,子孙衣食,自可足用。这意味着他的家人要去养蚕,自给自足。所以说诸葛亮的一辈子包括他的子孙后代都是淡泊名利的。只有这样的淡泊名利,才能立下志向,才能达到人生的一种境界,成就自己的伟大事业。所以他本身就是“淡泊”的最好典范。

44、生1:第一句:内心不恬淡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45、   (2)除了有“静”的句子,我们能否找出没“静”字却也说“静”的句子呢?

46、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宋史隐逸列传》关于淡泊名利的句子关于淡泊名利的句子

47、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

48、晚上回到家后,他每躺一会儿就要起身看看,看到紫砂壶还好好地在桌子上,他才能再次安心地躺下。

49、   “宁静”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环境的宁静,一种是心里的宁静。有些同学很安静,但思想多动的,这也不算宁静。举例:毛泽东闹市读书以追求心里宁静来实现远大目标;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是心里的宁静。所以他们都能达到他们所要的目标。

50、范蠡最传奇的故事是,在他离开越国之后,他乘船从海上漂到了齐国,本想安安生生做个老百姓,可他赚钱的本事实在了不得,很快就家藏干金。齐国人一看,呀,好生了得,一打听,原来是大名鼎鼎的范蠡,于是请他作相。当了一阵官以后,范蠡说:“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此富贵之极也,久之,不祥。”于是散尽家产,把相印挂在城门上,搬了家。

51、宁静致远、坦荡心灵、淡泊名利;人生;其他的心安自然快乐坚强自信!爱自己能爱的人。放松自我。

52、   联系充满诱惑的现实生活,谈一谈《诫子书》对我们当代中学生有何现实意义? 

53、做到随和的人,必定是高瞻远瞩的人,宽宏大度的人,豁达潇洒的人;而胸怀狭窄的人,根本做不到这点,难得糊涂就妙在其中。

54、师:诸葛亮54岁病逝,而他的儿子才8岁,这封信里包含了他对儿子的……

55、站起来时,见旁边地上有一把柴刀,高兴的说:“天随人愿,不知是谁把到丢在这里。”

56、结果温柔没享到、在生活中默默地做自己喜欢并感兴趣做的事情!感情真不是靠努力就能得到。少点烦恼有爱时有情有意:平衡得失不受伤的秘诀只有一条!就别傻傻的痴情了。淡泊名利

57、放不下,是因为没有看淡!看淡得失名是缰!就是失意;----精选:人生的烦恼和痛苦皆因此而来!人生自然轻松自在,我们意以为得:首先就要淡泊名利!

58、由于她长期一心扑在工作上,进入2015年严重的心脏早博复发,最严重的时候早博次数甚至超过1万多次/24小时。但这些都没有成为阻碍工作的绊脚石,适当治疗过后她又回到了热爱的工作岗位和老师们继续奋战在单招第一线。她的这种敬业精神无形中影响着单招的老师们,老师们都以实际行动勤奋工作,向家长、向社会送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59、淡泊名利;自己所能做到的与自己所应该做到的!生活就是自己身上有一架天平!都有一个故事、平静心性。生活就是通过辛勤的双手:创造给力的幸福:生活就是越过障碍注视将来关于淡泊名利的名言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运远,浮名薄利休羡。——宋·赵师侠

60、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1、师:诸葛亮给儿子写遗书时,给刘禅也写了一封书,大家一起读。

62、师:他的《诫子书》到底是何时写的?又是写给几岁的儿子呢?同学们知道吗?

63、师:诸葛亮是古代忠诚与智慧的代表,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4、师:我认为你评价得也更有语文的味道了。那我们一起再来了解一下文章的大意,看看还是不是有这样的韵味儿。

65、  淡泊与宁静,这是同一种境界。江水澄澈千里,在平淡中执着地奔流;群山巍峨千年,在静默中恒久地伫立。自然早已将这种境界展现给我们,如同日夜更迭,,季节流转,如同清泉流淌,松涛起伏,一切在淡然之中,一切在平静之中。没有欲望和杂念,一切都是和谐美好而且生生不息。这就是智慧,一种大智慧。

66、岁月经不起蹉跎,我们不能总在原地悲叹、停留,我们应为迎接下一个春天准备启程。即使人生孤独,也要潇洒地走。

67、那位朋友说:“你用不着关这些门呀。”“唔,应该的!”乔治说。

68、觉得肚子不舒服,就把柴刀放在地上,坐下休息了一会。

69、不为名利缠身,不为琐事伤神,给嘴角一个人上扬的弧度,然后站在生命的高度,用坦然的心态傲视红尘的烦扰和痛苦。

70、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 甫 

71、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72、郑板桥:诗人、画家,擅长画兰、竹,君子气节,坚贞正直。

73、  (译文)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74、所有辉煌的背了格种和水格气家是默默都然天闻坚持了格种和水的结果。所有低调的背了格种和水格气家是千帆过尽了格种和水的淡泊名利每。身健如山,心静似水,淡泊名利。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谁能活得如此境界,谁的一生就活得自在

75、这句话的原文应为“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于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诫子书》。

76、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指看轻世俗的名利,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身心安宁恬静,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77、对于他早期熟悉的三峡题材为主的山水系列,到近几年创作出清新、淡雅、简洁、明快的花鸟作品,整个花鸟系列的别致深深吸引了我的视线,观察李鲁老师的平易近人的为人处世,我顿悟有一种艺术追求是宁静中有一股淡淡的执着,生活中不追名逐利,保持对于艺术最初的纯真,寻找适合自己表达的风格跟意境,时光飞逝,在新人辈出的时代,李鲁老师仍然保持着自己的艺术价值被社会认可,这是在当下浮躁、急功近利的环境中应当保持的一种传统和自律。

78、不能把人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歪曲成爱慕虚荣;也不能把自己懒洋洋不求上进,美化成淡泊名利。

79、随和需要与人为善的品质。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为恶小而为之。品味随和的人会成为智者;享受随和的人会成为慧者;拥有随和的人就拥有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随和,是一种素质,一种文化,一种心态。随和是淡泊名利时的超然,是曾经沧海后的井然,是狂风暴雨中的坦然。随和也是一种能力。

80、这老爷子叫黄永玉,年轻人活的都不如他有趣。

81、师:“双重否定”的句式的妙用,表示肯定的语气,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请大家读一读,是否更美了,语气更强了。

82、拥有淡泊名利之心,才能活得洒脱自在。在一份简朴平淡的生活中,活得快乐而自我,这是一种上乘的人生境界。有了淡泊的心态,我们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追名逐利;就不会对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就不会牢骚满腹、攀比嫉妒。淡泊的心态使人始终处于平和的状态,拥有一个坦然的人生。人生的意义在于通达,为人所赋予。由理想信念追求而生,并随着理想信念追求的不同而各异。为谁而生,为谁而死,为谁奉献一生都是个人的操持。高低贵贱都是人的写生,善恶美丑都是人生的足迹。

83、 面对自己的心灵,希望自己真正拥有一片天空,一片淡泊的心境,它不仅仅是林中的小溪,山间的风铃和海边的浪花。它还是我依然于平淡轻柔中寻觅的,静静的感受,心相通,意相近的一种心境,一种思想……一切都那么澄明,云淡风轻,宁静淡泊的心静。

84、把你学这课的所得写一段200字的小短文。(可以是学习这篇文章收获的启示,也可以是语言品析的所得。) 

85、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

86、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变化频仍,丰富多彩。能不能在各种变化和诱惑中保持平静的心态,能不能受物质和美色影响的。坚定不移去努力,甘于寂寞,保持清静圆满心态不停追求。这就是“淡泊。

87、成功一件事,千万不要等待着享受荣誉。——法国

88、李鲁老师年轻时从部队转业到长航工作,无数次的往返于长江三峡,对于他笔下的三峡风光国画技法运用娴熟,气势磅礴,三峡景物随四季变换呈现出不同的植被色彩,故当你观察他的花鸟植物,却也惊叹与三峡温带常见植物息息相关。

89、在一个浮躁的时代,在一个自私狭隘暴戾之气浓厚的时代,在一个投机泛滥能够比踏踏实实做事更能获得暴利的时代,要想培养工匠精神,真的是太难太难了,因为工匠精神的精髓,就是专注、严谨、耐心、注重细节、追求完美、淡泊名利。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有哪个父母愿意孩子去做这样的工作?!当社会不再唯利是图,当我们每个人都把自觉将道德践与言行,当我们崇尚知识超过崇拜金钱和权利,我们距离理想就近了很多很多

90、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91、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蔡锷集序及按语》

92、至于“宁静致远”,是针对每个人自己来说的。无论是身居高位,还是地位卑微,无论是手握大权,还是平头百姓,都应做到内心“宁静 ”。要内心“宁静”,就要经常聆听自己的心声,检视自己的内心,经常反省自己,与道德和伦理对照,与法律法规对照,与制度规定对照,及时把脉,及时治疗,及时更新。只有这样,才能“宁静”内心,才能“致远”。

93、师:我们请罗磊同学来读,其余同学把重点的知识补充在书上。

94、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育问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给诸葛瑾:“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同时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他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励精治性,珍惜光阴,务求“接世”。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死,时年37岁。其子诸葛尚一同战死,时年16岁。《诫子书》高度概括了作者一生的做人准则,堪称教子的千古范文。文中关于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

95、   诸葛亮告诫儿子,成才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96、师:请第一组学生开火车来读下列加点的字,其余同学把正确的音标注在书上。注意加粗字的读音。

该文章由作者:【admin】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