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心学四诀精心整理46句

王阳明的心学四诀

1、但佛观察到的,那是另外的一种存在状态,表现它的词汇人类还没有造出来,暂时也还不可能造出来。

2、 朋友之间更多的是相互扶持,一起努力。如果动不动就打击别人,很容易让他失去做事的兴趣,这样下去,彼此无法共同成长。先肯定别人,给他自信,然后指出不足,给出方向。这才是一个合格的朋友应该做的。

3、先贤则肯定的告诉你,那样一来你和宇宙世界之间的这层波浪的阻隔便消除了,只一瞬间你便能与宇宙世界连通和融合,获得全部的能量和信息。

4、“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5、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6、下面这个故事极透彻地说明了这个观点。王阳明的弟子薛侃有一天在花园中除草时,付出了许多汗水,所以哀叹道:“为什么天地之间,善难培养,恶难铲除?!”王阳明当时就在花园赏花,听到薛侃的叹息,立即察觉到传播心学世界观的机会来了,于是接口道:“你就没培养善,也没有铲除恶。”薛侃莫名其妙,因为他劳碌了大半天,铲除了很多杂草,而且他经常浇灌花朵,这怎么能说是没有培养善,没有铲除恶呢!王阳明发现了薛侃的疑惑,却没有继续深入这个话题,而是转到另外一个问题上去了:“你呀,如此看待善恶,因为从形体上着眼,错误在所难免。”薛侃这回如堕云里雾里,更不知王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了。王阳明马上解释说:“天生万物和花园里有花又有草一样。哪里有善恶之别?你想赏花,花就是善的,草就是恶的。可如有一天,你要在门前搞个草坪,草又是善的,草坪里的花就肯定被你当成恶的了。这种‘善恶’都是由你的私意产生,所以就是错误的。”薛侃吃惊地问:“这不就是无善无恶了吗?”王阳明正色道:“天下任何事物本来就没有善恶,它之所以有善恶,全是你强加给它的。我问你,黄金是善还是恶?”薛侃搓着手兴奋地说:“黄金是大大的好东西,当然是善的。”王阳明问:“这要看黄金在什么地方。它在你手上,肯定是善的,可如果它在你胃里呢?”薛侃摇头道:“那这就是恶的了。”王阳明又问:“粪便是善的还是恶的?”薛侃肯定地回答:“那玩意儿肯定是恶的。”王阳明笑了:“粪便可以让庄稼生长,在老农心中,它就是善的。所以说,天下的万事万物哪里有善恶之分?都是人强行加到它上面的。同样是一座大山,旅游的人就认为它是善的,有急事要翻越它的人就认为是恶的。同样一个人,在朋友心中是善的,而到了他的敌人心中,他就是十恶不赦的。”

7、 责备别人的时候,先站在别人的立场想想。忍不住要生气的时候,先反思下自己是不是也有错误,切莫乱发脾气,激化矛盾。(王阳明的心学四诀)。

8、一是“静坐息虑”。这种功夫使吾心处于“悬空静守”状态,可以排除杂念。

9、这里必须指出,王阳明的“格物”,不同于朱熹的外求的格物,而是在于正心,“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在他看来,这样就可以避免朱学之“务外遗内”之弊,杜绝其“支离破碎”之病。

10、人就是其中的一种因缘构成非常充分的生命,所以是万物之灵长。

11、“光不仅在烛上”故事背景: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在岸边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的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徐樾还处于王阳明心学的初级阶段——静坐,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樾就兴奋的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定一个,举了十几个,已无例可举,相当沮丧。王阳明指点他道:你太执着于事物。徐樾不理解。王阳明就指着船里的蜡烛的光说:“这是光。”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耀的湖面说,”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处,“这还是光。“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兴奋起来,说:“老师我懂了。”王阳明说:“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记住这点。”徐樾拜谢而去。

12、 人生在世,总有毁誉傍身。众口难调,若是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岂非寸步难行?只要立定脚跟踏踏实实地去做,不违本心、不负初心,就足够了。

13、 老子更不是在用玄虚的文字故作高深,而是在告诉我们,天地间的正道是涵盖了阴阳两极的,阴与阳是相生相长的。我们的心应尽量破除小我的遮障,与大道相合,不固着于一事一物或一种价值观,不可执其一端,失去了道的广大和包容性。

14、显然,王阳明所谓的“知”即“吾心良知之天理”,其所谓“行”即“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的道德实践。可以说,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在本质上是集道德、伦理、政治于一体的道德人文哲学。

15、 人与之间都是相互的,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谦逊待人,才能收获长久的友情。

16、怎么就因为这悟到这八个字,就变成了明代第一牛人了?

17、而其实,并没有所谓的好情绪和坏情绪。我们的心如同宇宙太虚般,能生化万物,也能包容万物。我们心中一切感受的发生,都是气(能量)的不同形貌而已。

18、一字之加,全局皆变,这不仅极大方便了世人的修学,更是突出了阳明心学“简易直截、当下即是”的方便特点。

19、大厅两侧各有侧屋。故居总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其中瑞云楼是王守仁当年出生的地方,已修复如初,并辟为王守仁史迹陈列馆。大厅为王氏家人议事及重要庆典活动场所。其它建筑如砖雕门楼,轿厅等历经岁月沧桑,仍保持了原有风貌。1997年3月被公布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

20、这一天夜里释迦牟尼坐在碧波罗树下,显示四禅,原来色界诸天分为四禅,释迦牟尼得大解脱,

21、他们是阴性的身驱、阳性的炁态都发生了物理变化。

22、王阳明先生的《传习录》中有著名四句口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就是著名的心学四句。也是自古以来,对个人身心修行路径极为透彻、深刻、简洁的总结。

23、王守仁故居位于浙江省余姚市余姚镇龙泉山北麓武胜门路。明成化八年(1472年),王守仁诞生于此。故居内各大建筑按中轴线由南往北依次为门厅、轿厅、砖雕门楼、大厅、瑞云楼、后罩屋。

24、“没有善也没有恶,一切善恶分别都是二元对立”

25、故事背景:1496年,他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无法动用悲伤的表情了,于是都来安慰他。

26、第大家都没有见过,没有体验过便很难理解,也很难相信。

27、觉知是帮助我们消融小我、与神性的真我合一的那扇门。觉知是升华个人心灵的质地、“以天地心为己心”,与天地大道合一的那道光。“觉即是佛,迷即众生”,这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修行法门都在强调觉知。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良知即觉知。

28、第良知是“心之本体”,人所固有,是先验的,不用外求。“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29、1)在红尘中修行:起心动念皆善无我利他言行意如一!

30、 这段话,让有些人疑惑老子是崇尚美丑不分、是非不辨的。而其实,老子这几句话,重点是教导告诉人们,不要从“小我”的好恶出发,按照一己之标准,或是随波逐流,去对世间事物妄加分别,定义其美丑善恶,产生偏爱,导致社会纷争冲突。

31、内心的善恶好坏,同样也是人们给予的定义。人们心内总在不断发生着不同的感受和情绪。而我们的头脑倾向于会定义某些感受是好的,例如愉悦、感动;某些情绪是不好的,例如愤怒、恐惧。

32、修行,是踏踏实实地行走在人世间,为所当为,止所不当为,明辨是非,不断在一切境遇中磨练,不断在内在心性上下功夫,不断修正自己的心念、情绪模式、所言所行,知行合与天地正道合一。

33、有一则著名的禅宗公案,形象地阐述了关于心动与不动的故事。当风吹动经幡时,两僧争论,一僧说是风动,一僧说是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说: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当外境尘缘起伏,你的意念为之所牵引,产生争论评判,而你却没有觉察到你内在的发生,此时你的真心就被妄念遮障了,你的妄念心“动”了。而若在外境起伏时,你能静静观察者,同时亦观察着自己内在的起伏,别说风动还是幡动,就算十八级台风,都影响不了你心中自有一片宁静广阔的天地。

34、所以佛经里边才有许许多多精彩绝伦的比喻,佛的苦衷,我们应该能够体会。

35、实际上,刚写完开头,就觉得写不下去了,又看了一遍《如是我闻》。

36、老师不自然地“哦”了一声:“怎么?你还有不同的看法?”王阳明夸张地点头,说:“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37、王阳明的弟子陆澄有个困惑,当然也是我们的困惑。他问:“静坐用功,觉得此心异常强大,甚至想着如果我们遇到某某事,必能轻松解决。可一遇事就蒙了,真是烦躁。”王阳明针对此症,对陆澄说:“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事上磨练,通俗而言,就是要参与社会实践,在纷繁复杂的具体事务中锻造自己的心理素质,做到动静皆定,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以此沉着冷静,正确应对,最后就进入“不动心”境界。事上磨练就是存天理、去人欲,就是让自己的喜怒哀乐恰到好处,不可过分,这就是“和”,就是良知本体。我们事上磨练,就是要到人情事变上去练心,喜怒哀乐是人情,富贵、贫贱、患难、生死是事变,事变也只是在人情里,只要能在人情事变上致良知,那就是最好的练心,自然是最好的事上练。

38、 胡适被任命为美国大使的时候,每天到处拜访求人,累得半死,但是每次半夜下属来访,他依然和和气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胡适给他妻子江冬秀的信里说:“我现在做的是受罪的事,但你知道我的脾气,我不去就罢了,去了,我总要把全副精神摆出来,总不要叫人家看我的臭脸,总不要叫大家跟着我受罪。”

39、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40、王阳明点头说:对!人人都是圣人,谁也不比任何人差。

41、其状况就和特异功能相似,大体特异功能大小和你风浪止息的程度成正比,

42、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

43、现象界的善恶好坏,是人们给予的定义。例如刀可以切菜,可以杀人,也可以做手术救人,而刀本身是中性的。又如一个土匪可能在抢劫时做尽恶事,但面对父母弟兄却是一个善良忠孝之人。这个人到底是善是恶,是人们结合不同的场景给予的定义。

44、黄庭禅的创办人张庆祥先生说,在每个情绪发生的当下,我们的心头始终有一股能量正在变化,例如愤怒时是一股向上冲的热热的能量,低落时是一份向下沉的闷闷的能量。喜欢时是一股暖暖柔柔的能量,恐惧时是一份紧紧冷冷的能量。

45、故事背景: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用兵有术否)?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果你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该文章由作者:【admin】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