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转的意思精心整理31句

宛转的意思

1、望着黄河滚滚的奔向东南,惊涛澎湃着的黄河,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你是一个坚强而又伟大的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宛转的意思)。

2、北朝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也是即景即情。清代许印芳说这首诗:“盖惟心知其意,乃能口言其状,然或为笔所累,涂泽雕缋,真意顿失,必不能言之亲切有味。此歌只用本色语,直陈所见,而情寓景中,神游象外,有得意忘言之妙,斯为乐府绝唱。”

3、宋陈恕可《齐天乐·蝉》词:“琴丝宛转,弄几曲新声,几番凄惋。”明刘易《吴姬年十五》诗:“当筵歌宛转,闲坐弄参差。”《霓裳续谱·黄昏后倚阑干》:“把玉笛《梅花》悠扬宛转,一声声吹断深更。”周立波《卜春秀》:“今年春天里的一天,歌喉宛转的阳雀子开始啼叫了。”

4、引证释义:随顺变化。《庄子·天下》:“椎拍輐断,与物宛转,舍是与非,苟可以免。成玄英疏:“宛转,变化也。复能打拍刑戮,而随顺时代,故能与物变化而不固执之者也。

5、(出处)《庄子·天下》:“椎拍輐断,与物宛转,舍是与非,苟可以免。”

6、第超级表至极。为了表现极度的感情和状况,有时将这种感情和状况推到终极以外,甚至超越现实的程度,用超极表至极,从而加强诗的感情色彩。比如唐朝崔道融佚诗说:“如今却善相如富,犹有人间四壁居。”汉朝司马相如曾经很贫穷,据《史记》说,“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驱,家居徒四壁立。”卓文君私奔相如的时候,他的家里正穷的一无所有,只有四壁,室内空空如也。这已经的贫穷至极的了,可是崔道融却说:“家徒四壁”的司马相如值得羡慕,因为毕竟还有“四壁”,而自己连“四壁”也没有,比相如还穷得多。这里比相如“家徒四壁”更穷,可说是超级了,然而就以超级之穷来表现极穷,这种表现加强了极穷感。

7、(出处)唐韩愈《题炭谷湫祠堂》诗:“森沉固含蓄,本以储阴奸。”(宛转的意思)。

8、宛转,汉语词汇。拼音:wǎnzhuǎn。近义词:婉转。

9、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融羊牛脂,灌於蒲台中,宛转於板上,桵令圆平。”宋苏轼《与吴秀才书》:“留示珠玉,正快如九鼎之珍,徒咀嚼一臠,宛转而不忍下咽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忽舌烂至喉,饮食言语皆不能,宛转数日而死。”朱自清《羊群》:“不幸的羊儿宛转钢刀下!羊儿宛转,狼们享乐。”

10、(释义)此人城府很深,外表什么也看不出来,内心阴险毒辣。

11、齐云杂花之七| 纸本水墨| 58X42cm

12、寂鉴寺写生之十一 | 纸本水墨 | 97X36cm

13、土崖上的野花之三| 纸本水墨 | 220X32cm

14、面对坎坷的微笑,是生命潜流中绽放的朵朵浪花,它托起驶向希望彼岸的生命之舟。真正的强者,就是要笑对坎坷。

15、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中:“范诗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唐刘禹锡《<竹枝词>序》:“其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清冯班《钝吟杂录·读古浅说》:“凡人作文字,下笔须有轻重,论贤人君子,虽欲纠正其谬误,词宜宛转。若言小人奸贼,不妨直骂。”鲁迅《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有时说些宛转的话,是姑且客气客气的,何尝想借此免于下地狱。”

16、(近义词)含混、蕴藉、间接、婉转、涵蓄、委婉、宛转

17、王教授婉转地告诉她:‘像林道静这样的年轻女孩子,找职业是很不容易的。’

18、以上三位大家都是写怀人的,所思念的人不能相会,便觉得相隔很远。天涯是极远的地方,而所思念的人象是在天涯以外更远的地方。以超级远来写极远,这是带有夸张色彩的曲达方式。

19、五一节了《祁隆25首好听情歌》送给群里的每一位朋友,宛转悠扬,好听极了!

20、齐云杂花之五| 纸本水墨| 58X42cm

21、(出处)《庄子·天下》:“椎拍輐断,与物宛转,舍是与非,苟可以免。”

22、丛林高逸之一 |绢本水墨 | 70X34cm

23、《诗人玉屑》“前辈谓作诗当言用,勿言体,则意深矣。若言冷,则云‘可咽不可漱’;言静则云‘不闻人声闻履声’之类,本明何从得此!”所谓体,就是所要表现的本意和主体;所谓用,就是本意和主体产生的作用。写出了作用,也就从侧面将本意和主体表现出来了。这也是玩转曲达的一种表现方式。

24、本诗摄取了一位少妇日常生活中一个饶有趣味的细节,反映了一个重大的社会课题。诗中所说的辽西,为唐朝东北边境军事要地。据史载,当时在唐朝东北边境上居住着奚、契丹等少数民族,唐王朝和契丹族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因此,广大人民希望统治者能够安抚边庭,过安定团聚的生活。    在结构上,这首诗不同于惯常的起承转合的思路,而是突如其来地先写一个“打起黄莺儿”的动作意象,然后层层递进地叙明原因。为何“打起黄莺儿”?是因为不让黄莺在枝间啼叫;为何“莫教枝上啼”?是因为黄莺的歌声惊扰了佳人的好梦;为何特别恼怒黄莺“惊妾梦”?是因为它把佳人在梦中到辽西与丈夫会面这一线可怜的希望也给无情地打消了。四句小诗,句句设疑,句句作答,犹如撕蕉剥笋,剥去一层,还有一层。所以,它不仅篇法圆熟,而且在结构上也曲尽其妙。

25、丛林高逸之二|设色绢本| 2018年|70×34cm

26、♫花红谢了谁?叶绿枯了谁?月缺冷了谁?风起散了谁?一季花开,一季凋零。一树吐绿,一地枯黄。一勾冷月,满眼相思!终究,都是前世注定的轮回,不甘心也只能任命。真的不必在意,只是力不从心。于是,一路上边走边忘,也一路频频回顾,不甘,不舍,不忍……

27、寂鉴寺写生之六| 纸本水墨 | 44X36cm

28、寂鉴寺写生之二|纸本水墨 | 44X36cm

29、在古典诗词中,有的描写真景,直抒胸臆,读起来却感觉宛转有致,含蓄有味。为什么会如此呢?请看

30、这首诗采用的是层层倒叙的手法。本是为怕惊梦而不教莺啼,为不教莺啼而要把莺打起,而诗人却倒过来写,最后才揭开了谜底,说出了答案。但是,这最后的答案仍然含意未伸。这里,还留下了一连串问号,例如:一位闺中少女为什么做到辽西的梦?她有什么亲人在辽西?此人为什么离乡背井,远去辽西?这首诗的题目是《春怨》,诗中人到底怨的是什么?难道怨的只是黄莺,只怨莺啼惊破了她的晓梦吗?这些,不必一一说破,而又可以不言而喻,不妨留待读者去想象、去思索。这样,这首小诗就不仅在篇内见曲折,而且还在篇外见深度了。    如果从思想意义去看,它看来只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却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它是一首怀念征人的诗,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该文章由作者:【admin】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