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的诗歌风格精心整理16句

舒婷的诗歌风格

1、馆藏地:中文图书新书库(旗山,仓山),基库

2、舒婷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活跃于我国诗坛,她与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人以风格独特的诗风,掀起了“朦胧诗”的大潮。舒婷经典诗歌《致橡树》创作于1977年3月,是朦胧诗派的典型代表作品。

3、另外,关于恋爱和婚姻中的男女关系我还想说一点题外话,传统的“青藤缠树”、“夫唱妇随”这种男尊女卑固然对广大女性不公,但矫枉过正似乎也与我们的社会、我们人类的未来没有什么好处。试想,女尊男卑了,女人失去了温柔娇美的本色,变得比男人更阳刚了,这世界还有男人了么?因此我觉得既要确立男女地位的平等,又要承认男女身体条件的不同而导致的分工不同,各自把自己承担的那份角色扮好,家庭也和谐了,社会也和谐了。

4、内容简介:舒婷的诗歌是朦胧派诗歌创作的代表,本书精选了舒婷最具有代表性地诗歌一百多篇。这些诗歌善于运用转折、假设、选择和虚拟等句式。这些句式便于表现诗人独特的内心情感的纠结、缠绕、冲突,以及为矛盾冲突的情感寻找解脱、出路的努力。她的诗歌之所以强大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从而与读者产生共鸣,原因即在此。本书收录了作者的部分诗歌作品,包括《致大海》《船》《初春》《人心的法则》《中秋夜》《小窗之歌》《落叶》《风暴过去之后》《土地情诗》等。

5、爱情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吟咏爱情也成了文学创作的母题。从久远的《诗经·关雎》出发,爱情篇章多如恒河沙数,古典的雅与现代的美,皆令人陶然而醉。读优秀的爱情诗文,既有情的陶冶也有理的启迪,舒婷的《致橡树》即是如此。

6、在80年代如此大方而具有绅士风度的顾城,到了90年代,怎么小气到连两美元的纪念品都不愿买给儿子了呢?后来,舒婷才知道,顾城突然“小气”起来,实在有着说不出口的苦衷:“因为他确实太没有办法了。他那个小岛要分期付款,如果他没付款,银行要没收回去,拍卖,他就无家可归。木耳寄放在酋长家里,酋长就到法院去告他们不能负父母责任。顾城没有钱雇律师,他就替顾城雇了一个律师,酋长居然自己请律师跟顾城打官司。顾城说,为了表示他有抚养能力,他要象征性地每年给这毛利人酋长付一点他儿子的抚养费,不然要剥夺他的抚养权利,毛利人就想把这孩子接管。为了保住这个儿子,他必须还得付这个钱。所以他说:我在外面参加笔会,跑来跑去,所有的钱我都必须带回家去。”(《忆顾城》)

7、同样是一系列意象的并列,其间有矛盾(理想和蛛网,古莲和雪被,眼泪和笑涡)、有单纯的激情(起跑线、黎明),在这里,我们甚至可以感受到舒婷的深刻。可贵的是,她的热情并不盲目,而是相当诚实而且清醒的,这表现在她对自己这一代青年的认识上。她在诗的最后,概括自己这一代人是“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8、“实际上,橡树是永不可能在南国跟木棉树生长在一起的,在这首诗中,是将它俩作为男性与女性的指代物。”她补充说。选自吴庆芳主编;徐云富本册主编;郑斌,刘玲,陈传容等编《最有趣的作家故事》2005版第81页。

9、馆藏地:中文图书新书库(旗山,仓山),基库

10、《致橡树》是舒婷爱情诗的首要代表作。她的语言很浅显,她的意象很平常,似乎没有任何奇特之处;但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文革刚刚结束的时候,当她把大胆而鲜明的女性爱情观在诗中表达出来之时,却顿时产生了万钧之力,撞击着千千万万年轻人的心灵。诗中强调的是女性在爱情中的独立人格,反对女性对男性的依附,也反对女性作为男性的陪衬而存在。“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棵树的姿态不同,却是相对独立的,是平等的。但如果把这一点理解为这首诗的全部内涵,那就错了,因为她同时呼唤真挚的爱:“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呼唤心灵的默契:“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呼唤温馨的相伴相依:“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呼唤对对方一切的尊重:“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木棉花形象的选择,是舒婷的独创。此花美艳而不柔弱,娇美而又崇高,虽有沉重的叹息,而又具火炬一样的光明,这正是舒婷心目中理想的女性。

11、类似的诗歌顾城写了不少,比如《琉璃厂》《鬼进城》《白塔寺》《建国门》《象来街》等。也许顾城这样写自有他的想法,但对于大部分读者而言,这不是诗歌,顶多是徒有诗歌的形式而已。如果这样的文字也能算是诗歌,如果诗歌真的如此容易完成,那么,也就怪不得90年代以后世人会发出“一块石头砸下来,砸到十个人中有九个是诗人”的感叹了。

12、她的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13、随后,又发生了前文提及的谢烨要给木耳买礼物顾城不同意,坐在地上不愿起来的事件。有人因此认为顾城小气、吝啬,连那么一点小钱都舍不得花在自己儿子身上。但舒婷并不这么认为,舒婷说,70年代末80年代初,她所认识的诗人中,在花钱上面比较像男子汉的,一个是北岛,另一个就是顾城。80年代初,舒婷到北京开会,顾城等六个写诗的朋友到宾馆看舒婷,中午,舒婷决定在宾馆附近的饭馆请他们吃饭。令舒婷惊讶的是,到了饭馆,那一帮人就坐在远远的椅子上,自顾自地说笑、打闹,任由舒婷一个人去点菜、付钱,再把买来的菜和啤酒一份一份地送到他们面前。“花的钱极便宜,可是没有一个男子汉过来帮忙。……只有顾城,拿了一张十块钱来跟我争,那十块钱非常小心地折得干干净净的,来跟我争付钱。”当然,最后舒婷没让顾城付钱,但对另几个诗人的吝啬已刻骨铭心。

14、她的诗歌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的色彩,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又潜动着激情。她的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15、及至1981年秋天的《会唱歌的鸢尾花》,深刻揭示了自己作为一个女人,又作为一位诗人,内心存在的`种种深刻的矛盾。诗歌基调上,也体现了诗人向现代主义的某种转化。在这里,抒情主人公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橡树,但并未沉醉到爱情中不能自拔,而是体悟到,爱情在女性生活中虽然占有重要地位,却不是唯一的内容。她一方面强化了个人经验,另一方面努力把个人经验提升到一代人的人生追求上来。

该文章由作者:【admin】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