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最有名的一句话精心整理76句

荀子最有名的一句话

1、婴儿看见喜欢的东西就会牢牢抓在手里不放,因此足以证明,人生下来就是有私心,就是邪恶的,君王的任务就是用要严格的法律约束人们邪恶的行为,逼着他们一心向善,这样才能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

2、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他十五岁离开家乡,徒步到千里之外的齐国稷下学宫求学。在那里,成为稷下学宫最有学问的学者,三次担任学宫的祭酒。齐襄王称他“最为老师”。

4、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

5、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荀子最有名的一句话)。

6、战国·荀况《荀子·王制》。贵:使富贵。官:使作官。这几句大意是:没有美德,不能使之富贵;没有才能,不能让他作官;没有功劳,不能给予奖赏;没有罪过,不能给予惩罚。对无德无才的人不能重用,对无功无过者也不可滥施赏罚。因为“无德而官,则官不足以劝有德;无功而赏,则赏不足以劝有功”(宋·李靚《强兵策》之八),妄赏妄罚的结果,是使善行者得不到应有的奖励,却伤害和冤枉了无辜者。~说明赏罚应严格掌握标准和原则,做到刑称赏当,才会达到劝善惩恶的目的,对有德有才的人产生激励作用。

7、李斯,战国末年楚国小吏,因为受到厕所老鼠的启发,觉得人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把自己放在合适的环境,立有大志后辞去公务员职务,从儒家名宿荀子游学,荀子什么人,虽说是孔子的信徒,但却是人性本恶说的创始人。

8、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9、しかも荀学は決して儒法だけではなかった。荀子の思想はまさに儒家、墨家、道家の成功と失敗を集成していると『史記』は記している。

10、战国·荀况《荀子·劝学》。青:蓝色颜料靛青。蓝:可提炼蓝色颜料的蓼蓝。这几句大意是:青色的颜料是从蓝色颜料中提取出来的,但它却比蓝色更青;冰是水变成的,却又比水更冷。这是一个暗含哲理的名句,它以两个生动的倒子,说明人经过学习和实践,后来居上的现象是很普遍的。人们应该清楚地认识这个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欢迎成长与超越,为师者更应鼓励学生超过自己,使社会以更快的速度前进。

11、在秦、汉到唐代的一千多年间,荀子和孔子、孟子一同被尊为圣人。从宋代开始,荀子的思想遭受歪曲,理学家说荀子只一句“性恶”就“大本已失”,背离了儒家。荀子的学说被批判,人格被贬低,不能再和孔子、孟子相提并论。荀子被排斥在儒家门外,打入另册,一直到清代,蒙冤八百年。

12、荀子出身贫苦,但他立志于学。少年时代,恰逢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改革,赵文化开放、进取、包容的文化意识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

13、“山高人为峰”,司马迁、曹雪芹正是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悲苦遭际,才实现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般的人生超越。苦难铸就辉煌,生命得以永恒!

14、笃志而体,君子也。(意思是具有坚定意志并能付诸实践的人,才是君子)----《荀子·修身》

15、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16、君子交朋友平淡如水,小人交朋友像甜酒那样(浓烈甜蜜)。

1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战国·荀况《荀子·劝学》。积:积累。跬(kuǐ)步:古以一举足为跬,两举足为步。至:到。这几句大意是:不一步一步地积累,就不会走到千里之外;不积汇小的河水,就不会形成大江大海。荀子的本意,是用此比喻学业的成功在于点滴的积累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其实,这几句话还说明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

19、成叫是可一成想了生可一成,非为君也,成叫是可一成想了起都君,以为可一成也,故古者列和后道建国,非以贵诸侯军子成叫已;列官职,差爵禄,非以尊大着外军子成叫已。----《荀子·大略》

2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21、其《劝学》篇,以激发学生创造力为宗旨的教学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可谓独树一帜。该篇开宗明义云,“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停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种教育思想的自觉程度,远远超过了同代各家大师们。

22、荀子到处游说,为社会谋幸福,推行治世的正道。

23、秦始皇始终认为他是最可信赖的大臣,所以就给了他能力范围内能给予的最高奖赏,也就是说,除了平分天下外,秦始皇把能给他的都给他了。

24、但是,历史证明了荀子的伟大。历史文化学者梁启超说:“自秦汉以后,政治学术,皆出于荀子。”毛泽东称:“孔孟是唯心主义,荀子是唯物主义,是儒家的左派。”

25、宋词极简史:27首名作,唱尽大宋王朝319年

26、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荀子

27、“蓬生麻中,不扶自正,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人与人真正的交往是纯洁的友谊,不掺杂任何利欲之污浊。

28、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29、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的经典名言名句乱则国危,治则国安。——《荀子·王霸》

30、显而易见,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持相似的观点。不过,这还仅仅是理论层面的论述。从事实或者实践层面上看,是否每个人都能成为尧舜呢?荀子的观点就不一样了。荀子表示,“涂之人可以为禹,则然;涂之人能为禹,未必然也。”也就是说,“涂之人可以为禹”理论上没什么问题,但未必每个人都能做到。在这里,荀子还特意打了一个比方,“足可以遍行天下,然而未尝有能遍行天下者也。夫工匠农贾,未尝不可以相为事也,然而未尝能相为事也”,借以说明“可以为,未必能”的道理。

31、这段时间,荀子也不是没有受过推崇。孔庙、文庙除了祭祀孔子外,还有从祀制度,附祭四配、十二哲、先贤、先儒等。北宋时的1084年,荀子其实已经进了孔庙的,但是到了明代嘉靖年间的1531年,荀子又被赶出了孔庙。

3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3、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经典语录

34、荀子有两位得意门生,韩非与李斯,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韩非成为法家集大成者,集商鞅、慎到、申不害的法家思想于一身。遭同门师兄李斯馋害,大志未酬身先死,其学术思想彪炳史册。

35、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荀子

36、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37、孔子有个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大觉,孔子说,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可责备的。因为他学习态度太差,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38、战国·荀况《荀子·正名》。无稽(jī积):无从查考,无根据。这几句大意是:没有根据的言论,人们见不到的行为,听不到的计谋,君子应该慎重对待。没有根据的言论,或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或别有用心,造谣诬陷,人们自当慎重对待,不可轻信;“不见之行,不闻之谋”皆处隐幽之中,人们不得而知,多鬼蜮魍魉之行,往往出人不意,攻人不备,人们尤当慎重对待。这几句是从《尚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化来,用于告诫人们要警惕那些无稽之言和暗地密谋、隐蔽施行之事。

39、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篇》——荀子名言

40、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41、别人送我个桃子,我报答他个李子。对方给我多大好处,我也应该以相应的好处回报他。

4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43、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44、10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的荀子名言大全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45、荀学最好地体现了中华文明在面临巨大困境和矛盾时的包容精神。因为它遵循“中道”。中道的标准只在有益于事理,不必遵从于某种特定教条。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实事求是”。“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夫是之为中事。凡知说,有益于理者为之,无益于理者舍之,为中说。事行失中谓之奸道。”建立于实事求是基础上的中道精神,使中华文明最善于包容完全相反的矛盾体,最善于结合看似不可能的矛盾体,最善于使一切“非此即彼”的事物和谐共生。

46、不过,荀子还说了一句更重要的话。他认为,秦国虽有此优势,但依然没能达到“王者”的境界,原因是缺“儒”。怎样才算是有“儒”呢?荀子建议“节威反文”,用君子治天下。这是后世“王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雏形。

47、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48、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

49、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愚哉?----《荀子·荣辱》

50、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51、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52、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子·礼论》

54、解析: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帝王,而是原始社会中后期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

55、荀子《荀子·天论》经过历代都相沿不变的东西,足以作为一贯适用的原则.朝代有兴衰变化,但都是用一贯的原则来适应.整理出一贯的原则来,社会就不会混乱.不懂得这个一贯的原则,就不知道如何去适应事物的变化.道贯:一贯的原则.一废一起:指朝代的兴衰.理:整理.

56、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篇》——荀子

57、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修身》

58、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

59、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60、10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61、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

62、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家哲学较为理性,天地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对待万物一视同仁。天地宇宙只是遵循自然规律,本无善恶之分,善恶成见不过是人的主观感性认识。

63、如何有效摆脱瞎忙状态?此文给你精确答案,太受益了!

64、C.禹以治治乱天邪  D.孰而理物而勿失之也本事不理

65、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篇》——荀子

66、战国·荀况《非十二子》。诱:受引诱。诽:毁谤。这两句大意是:不为赞扬所引诱,不因毁谤而畏惧。~二句是说,为人处事.应有一定的原则.应有自己的信仰,不能一听到赞扬、夸奖,便飘飘然不知所以;亦不能一受到戚胁、恐吓,便移志变节,卖身投靠。它从正面阐述了正人君子面对软硬两手的态度;不受诱惑,不受威胁,坚持真理,坚守节操。

67、习俗移志,安久移质。《荀子·儒效》——荀子名言

68、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子)

69、辨莫大于分②,分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圣王。圣王有百,吾孰法焉?曰:文③久而息,节族④久而绝。故曰:欲观圣王之迹,则于其粲然者矣,后王是也。彼后王者,天下之君也;舍后王而道上古,譬之是犹舍己之君,而事人之君也。故曰: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欲知亿万,则审一二;欲知上世,则审周道⑤;欲审周道,则审其人所贵君子。故曰: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70、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荀子名言

71、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72、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73、内涵丰富的荀子纵观荀子全书,凡哲学、伦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乃至语言学、文学皆有涉猎,且多精论,足以为先秦一大思想宝库。从哲学上说,荀子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者。在天人关系上,荀子反对天命、鬼神迷信之说,肯定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自然运行法则是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主张“明于天人之分”,认为天有“天职”,人有“人分”,提出“制天命而用之”“应时而使之”的人定胜天思想。既说明规律的不可抗御性,也强调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荀子主张“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荀子继承孔子思想的地方,还在于他对于礼和师法的重视,坚持儒家“正名”之说,强调尊卑等级名分的必要性,主张“法后王”即效法文、武、周公之道。又由于主张“性恶论”,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荀子是后来出现的法家的开启者。另外,荀子在经济上主张“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提出强本节用、开源节流和“省工贾、无夺农时”等主张,为以后历朝历代所遵守,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74、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75、生于深宫这年时天起中,长于妇人这年时天起手

该文章由作者:【admin】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