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名言句子精心整理70句

荀子名言句子

1、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荀子)

2、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3、战国·荀况《荀子·劝学》。箸:通“著”,附着。这几句大意是:君子的学习,听在耳中,记在心里。此条通过学习过程中“耳”与“心”的关系的描述,阐述专心思考的重要性.学习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需要眼、耳、心、口的积极配台,单凭哪一个环节独立发生作用而排斥其它,都是不可能奏效的。此句以“耳”、“心”为例,含蓄生动,道理尽明,可谓言简意赅。

4、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

5、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劝学》——荀子名言

6、真正有本领的人,在于不去做那些不应该做、也不能去做的事情。真正有智慧的人,在于不去考虑那些不应该考虑、也无法改变的事情。

7、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8、 ——武者小路实笃 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荀子名言句子)。

9、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10、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

11、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12、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荀子·非相》

13、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14、见《荀子·劝学》。已:停止。本句大意是:学习不能够间断,应当持之以恒。学习,是一个连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自有其严整的内在逻辑。因此,学习是不能够间间断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荀子提出的~,是一条很重要的教育原则。它指出了教育与学习的规律,具有格言意义,因而流传甚久甚广,至今为人们所常用。

15、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

16、要想端心正念,提高道德修养,没有比“诚”字更重要的了。如果真能达到“诚”的要求,那就达到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了。

17、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子·礼论》

18、  译文:天地和谐,万物才能生长,阴阳相接,世界才能变化,人的天性和后天的礼义结合,天下才能能到治理。天能产生万物,却不能治理它;地能养育人,却不能治理人;世界上的万物和人类,必须依靠圣人制定礼法,然后才能各得其位。

19、君子之学也,人乎耳.箸乎心。《荀子·劝学》

20、品德高尚的人自珍自重,但不要求别人一定要尊重自己,把自己推举得很高;自己能做到诚实笃信,但不要求别人一定要百分之百地信任自己,非得一味向别人表白;自己能够成为有用之材,但不要求别人一定要任用自己,以致去投机钻营。

21、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荀子经典语录

2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

23、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荣辱》——荀子名言

24、  为之无益於成也,求之无益於得也,忧戚之无益於几也,则广焉能弃之矣。不以自妨也,不少顷干之胸中。《荀子·解蔽篇》

25、16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26、1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荀子

27、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28、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荀子·修身》——荀子经典语录

29、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30、不知儿子的为人,看看他的朋友就清楚了;不知国君是否贤明,看看他左右的大臣是什么德行就知道了。

31、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荀子名言

32、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以赞稽之,万物可兼知也。身尽其故则美,类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荀子名言名句

33、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34、战国·荀况《荀子·劝学》。箸:通"著",附着。这几句大意是:君子的学习,听在耳中,记在心里。此条通过学习过程中"耳"与"心"的关系的描述,阐述专心思考的重要性.学习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需要眼、耳、心、口的积极配台,单凭哪一个环节独立发生作用而排斥其它,都是不可能奏效的。此句以"耳"、"心"为例,含蓄生动,道理尽明,可谓言简意赅。

35、鸟被逼急了,就会用嘴啄人;野兽到了困境之时,就会用爪子抓人;人到穷困潦倒的时候,往往就会设计欺骗别人。

36、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

37、战国·荀况《荀子·解蔽》明:光明,明亮。贤:人才,贤德。指有德有才的人。

38、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荀子·非相》——荀子经典语录

39、见《荀子·非十二子》。当(dàng档):恰当。知:明白事理。这几句大意是:话说得恰当,这是明白事理;不说话时也很恰当,这也是明白事理。一个人是否明理,不在于说不说话,话说得多或少,而在于言语是否得当,是否恰到好处。说话时正是该说的时侯,且说得恰如其分,这是明理;沉默时恰好是不应该说的时候,这也是明理。这几句可用于说明言谈必须得当。

40、见《荀子·儒效》。知之:知道道理。行:行动,实践。敦:厚。这两句大意是:懂得许多道理却不付诸实践,虽然知识很丰厚,也必将遇到困厄。这名句体现了荀子的“知行”观。在社会生活中,“知”很重要,无“知”就没有人类文明,但“知”并不是目的,“知”是为了“用”、“知”而不会用,不能变成行动,再丰富的知识也无用,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必将遇到重重困难。这种强调知行统学以致用的观点,现在看也是正确的。

41、见《荀子·大略》。厌:足。本句大意是:学习与求教不应该有满足的时候。这是中国人治学所追求的—种境界。“学”与“问”是学习过程中的两个重要范畴,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获取真知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条件。知识无止境,学问也应该永不满足,它不仅道出了一个规律,而且道出了人的一种精神。正因为如此,这一名句成为千古习诵的格言。

42、1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43、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荣辱》——荀子名言

44、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荀子·王制》

45、说明在真理、道义与君令、父命相矛盾时要服从前者,意在强调唯“道”、“义”是从的理念。

46、服从真理而不服从君主,服从道义而不服从父命。

47、战国·荀况《荀子·非相》。以:用。言:指善言。黼黻(fǔfú甫伏):花纹。文章:华美的色采。听人:使人听。这几句大意是:用善言赠送人,比金石珠玉还宝贵;用善言劝导人,比华美的色彩或花纹还美好;使人听取善言,比听取钟鼓琴瑟之音还快乐。赠人,不必皆是钱财宝物,美好的言语能激励人,鼓舞人,使人得到教育,受益终身,这比金石珠玉还要宝贵;劝导人,不必声色俱厉,威畏相逼,若以诚挚真纯的言语谆谆相劝,将比华美的色彩或花纹还美好;即使是一般的言谈,言语美好,也会使人听起来比钟鼓琴器之乐还要愉悦。这几句可用来说明赠言、箴言甚至一般言谈,言语美好,都会使人觉得宝贵而乐于听取,可见语言美之重要。

4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9、赠人以善良之言,好比冬天的衣服一样让人感到温暖;说伤害别人的话,比用矛戟刺人还要厉害,为人说话不可太刻薄。

50、定居一定要选择适当的邻里,交游一定要接近贤士。

51、战国·荀况《荀子·非相》从最近的事情可以知道遥远的事情,从一件事情可以知道千万件事情,从事情的细小之处可以知道他的广大,说的就是这个。比喻从了解一点而推知其他许多事物。

52、山上有玉那么那山上的草木都很润泽,水里有宝珠连河岸也不那么干枯。只要自身修养足够好,光芒总是遮掩不住的。有时候觉得自己做得很好了,可还是没人理解,因觉得“埋没”了自己而委屈不平。其实是自己做得还不到位,还需再接再厉,善行积累多了,自然就会得到认可。

53、顺应上天(自然)而赞颂它,哪里比得上掌握了自然规律去利用它?“制天命而用之”符合当今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人尊重自然,也可适当地改造自然为我所用。

54、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55、赠人以善良之言,好比冬天的衣服一样让人感到温暖;说伤害别人的话,比用矛戟刺人还要厉害,为人说话不可太刻薄。

56、百乐者,生于治国者也;忧患者,生于乱国者也。——荀子

57、1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名言

58、——康德 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

59、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60、“礼治”是荀子的重要思想,荀子认为“礼”之起源,是为了保持物质和人欲的平衡。欲望,是人生来就有的,满足欲望是人的本性。但是人人都依自己的愿望行事的话,可想而知世界就会混乱不堪,而且外物有限,不能想要多少就要多少。所以需要制定“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合理引导欲望。荀子认为“礼者,养也”,“礼”并非是刻意压制人的欲望,而是合理满足人的欲望,以及合理分配物质,使社会相对稳定。

61、战国·荀况《荀子·王制》。则:能。这两句大意是:水能载得住船,也能翻倒船。《荀子·王制》:"传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这里以舟喻君,以水喻民,说明了民对君的利害关系,民可以供养君,服从君的统治,也会反对君,推翻君的统治,君的存在依赖于民的态度。这种重民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家、思想家、开明帝王,都有启迪作用。唐初名相魏征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即本于此。

62、——普里尼 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

63、尊重贤能的人,是“仁”的表现,鄙视道德不好的人,也是“仁”的表现。

64、说明对人的考察应当重视其内心与做事的方法,而不应该停留在外表的体貌特征上。

65、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66、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67、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经典语录

68、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荀子经典语录

69、1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荀子

该文章由作者:【admin】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